天天看點

基層人物丨謝玉西:芹緣共富“大保姆”

作者:盧儉幸

“今年的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建設,加大力度推進水芹深加工向縱深發展,這為芹緣共富插上了‘金翅膀’。作為來自‘水芹村’的鎮人大代表,我深受鼓舞,将為此積極建言獻策。”近日,在宜興市萬石鎮第二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三讨論組的讨論現場,被水芹種植戶贊譽為芹緣共富“大保姆”的“江蘇好人”謝玉西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基層人物丨謝玉西:芹緣共富“大保姆”

現今65歲的謝玉西,是上世紀70年代的高中生。有一定文化知識基礎的他,腦子比較靈活。2006年,342省道改線,後洪村開始建設水芹種植基地。他覺察到機遇難得,就敢為人先甘當拓荒牛,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種植了近50畝地的水芹。從一開始種芹菜,謝玉西就做起了有心人。他經常跑到本鎮大尖村祥下的老種植戶那裡請教種植技藝,并向上級農藝部門的專家請教,還注意收集種植芹菜的書刊資料認真學習。通過自身的種植實踐和虛心的學習讨教,謝玉西很快成了芹菜種植的“土專家”。他帶動大家結合實際不斷摸索,按照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特點,通過芹菜大棚等設施,合理鑽研出用水、施肥、防病蟲害、适應氣候等一整套措施要領,在大專院校的支援下,成功探索出了從隻有一季冬芹到全年四季能種芹菜的新模式,使每畝芹菜的産出達到了3—4萬元。

謝玉西緻富不忘鄉鄰,他秉承“大家好才是真好”的理念,先富帶動後富,言傳身教甘當孺子牛,成為了“芹緣共富”的“大保姆”。後洪村120多戶芹菜種植戶,家家有謝玉西的手機号碼,芹菜種植上事無巨細,遇到啥困難,隻要一個電話,謝玉西總是随叫随到。在所有芹菜種植戶的心目中,謝玉西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好人。芹菜賣出去,必須通過水池清洗和吊機吊裝,很多零星散戶沒有這樣的設施條件。謝玉西将自己投資建設的水池、吊機無償提供給這些種植戶使用;哪家的芹菜灌水跟不上或者排水溝渠不通暢了,哪家的芹菜施肥防病蟲遇到問題了,大家都會自然而然求教謝玉西,他就會随即幫忙解決。

基層人物丨謝玉西:芹緣共富“大保姆”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謝玉西時刻關注“萬石水芹”的發展前景。他最大的憂慮是種植芹菜因為比較吃苦,會因為勞力難覓而制約芹菜種植的面積、産量,影響整個“萬石水芹”的身價和地位。為此,他把眼光放在了吸引外來人員種芹菜上面,千方百計幫助和支援外來農戶種植芹菜緻富。李文明來自江西鄱陽,夫妻倆在謝玉西的鼓勵下種植芹菜嘗到了甜頭,種植面積也從5畝擴大到9畝。他逢人就說:“老謝不僅将種芹菜的方法毫無保留全部教給我們,而且随時關心和幫助我們。臨時工短缺,他幫我們提供了。有機肥料買不到了,他幫我們聯系好。種芹菜用的稻草找不到,他幫我們找到了……我們真的很感激他。”

目前的“萬石水芹”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暢銷蘇錫常京滬甯。“水芹村” 的成功之路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在“萬石水芹”日益迸發出盎然生機時,這位來自最基層一線的代表、“芹緣共富”的“大保姆”有着更遠大的追求。心中想着光靠種植水芹、賣水芹,盡管收入不菲,但如果能推進水芹深加工向縱深發展的話,附加值将會大幅提升,成為實作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他表示将認真履職盡責,争當推進水芹深加工向縱深發展的獻策人、踐行者,努力讓水芹事業“争第一、創唯一”。

來‬源:學‬習強‬國

責任編輯:湯皓 朱斐 趙俊 潘軍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