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服售前“人工”售後“智能”,也是一種欺客

不能讓消費者遇到售後問題卻總是找不到能“說人話”、解難題的人工客服。

全文1156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文/徐建輝(職員) 編輯 李潇潇 校對 劉軍

客服售前“人工”售後“智能”,也是一種欺客

▲資料圖。圖/IC photo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1月28日,對于消費者反映部分商家智能客服不“智能”,轉接人工客服難等問題,中消協表示,經營者不能售前“人工”,售後“智能”,甚至以智能客服為幌子,有意制造溝通障礙,阻隔消費者與經營者聯系,拒不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

毫無疑問,生意需要溝通,無論是銷售産品還是提供服務也都離不開售後。提供并做好售後服務,是商家的義務,也是消費者享有的基本權益。而保障這一點在網購時代,尤為重要。

線上下實體店選購商品服務,“手摸為真、眼見為實”,可以體驗、可以嘗試,還可以細緻地比較和咨詢。但網購則大不相同,看得見、摸不着,有圖也不一定就“有真相”,“僅供參考”甚至壓根就是圖物不符的“照騙”比比皆是。網店售後服務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客服售前“人工”售後“智能”,也是一種欺客

▲某電商售後截圖。圖/某電商購物平台截圖

可是,部分網店及品牌的客服熱線卻讓人有些着急。着急的不是這些客服态度不好,而是更多時候壓根就找不到人。原因就是商家普遍設定了隻會固定話術的所謂智能客服。

這些智能客服态度好嗎?很好!即便是客戶出言不遜,沒有感情的機器也不會“耍脾氣”。但提供智能服務的機器,也隻會執行預先設定好的問答程式,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車轱辘話,能夠解決的往往是一些簡單、無關痛癢的小問題,對于一些針對性的關鍵問題,卻常常愛莫能助。

智能客服解決不了的“痛點”“堵點”“難點”,就需要人工客服及時接手介入。問題就在于,智能客服不頂事,人工客服頂不上,導緻心急如焚的消費者隻能幹瞪眼。這才是消費者最不滿和難以接受之處,也是近幾年智能客服逐漸普及之後被诟病最多的問題所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些商家人手不夠、人工客服忙線,是導緻客戶等待接入時間過長的一個原因。而另一方面,恐怕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将智能客服當成了掩耳盜鈴的“擋箭牌”和推卸責任的“稻草人”。

推銷的時候有人接待,耐心細緻地對客戶有問必答;一旦賣出去以後,人就不見了蹤影,這種售前“人工”、售後“智能”無疑就成了一些商家的幌子,來回避消費者的訴求,逃避應當承擔的售後服務責任。而這實質是一種欺客和侵權。

對此,不能止于輿論譴責,而是需要建立相應的制約機制并加強監管,規定人工客服的介入标準和響應時間,不能讓消費者遇到售後問題卻總是找不到能“說人話”、解難題的人工客服。

而商家也應有主動服務意識,如果過度依賴這種隻會說“車轱辘話”的所謂智能客服,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也不利于自己的經營發展,最終成“雙輸”。

值班編輯 康嘻嘻 古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