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紅樓279:丫頭聰慧,處處維護主子尊嚴,小姐氣魄,時時不忘管家責任
且說趙姨娘大鬧議事廳,王熙鳳派了平兒過來專為探春解圍。趙姨娘見了平兒不敢吭聲,灰溜溜的走了。
平兒知道探春在立威,也不敢像往日一般笑鬧,隻是站在一旁恭敬小心的伺候。

平兒的反應是忠于主子的好奴才遵守的規矩。但像吳新登家的以及後面探春洗臉闖進來彙報工作的奴才,則是心中眼中都沒有主子的刁奴。
賈家幾代寬恩,已經讓這些奴才越來越驕狂自大,目無尊卑。不但藐視主子,還常常伺機欺負,其心可誅。
賈探春冷眼旁觀多年,看透這些人的心理,才會借機殺一殺她們的威風。不将奴才們降服就奢談管理,被她們拖後腿什麼也幹不了。
賈探春抓住了管理的核心:行人治。做事先治人,才能如臂使指。
這邊探春和平兒講了吳新登家的剛才作為。平兒又向門外說道:“你們隻管撒野,等奶奶大安了,咱們再說。”
嚴格來說平兒借王熙鳳震懾奴才,并不是賈探春想要。但當時她初掌管家,扯虎皮拉大旗震懾宵小是最低成本,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至于如何真正規範奴才們,她自有辦法。如今第一步震懾奴才目的達到,下一個目的是立威和梳理管家弊病,而不是在奴才身上浪費時間。
平兒跟着王熙鳳做事,當然明白探春的當務之急。是以她呵斥了外頭衆管事媳婦後,就提出建議。
(第五十五回)“姑娘知道情婦奶本來事多,那裡照看的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語說‘旁觀者清’,這幾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該添該減的去處情婦奶沒行到,姑娘竟一添減,頭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的情義了。”
要不說平兒聰明,她這一段話說得滴水不漏,極有水準。
俗話說“好鐵能打幾顆釘”,王熙鳳縱然再厲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有“當局者迷”看不到的疏漏。作為“旁觀者清”,賈探春一定要從這些疏漏入手,不走王熙鳳的舊路。
平兒率先将話說出來,代表王熙鳳不怕賈探春“揭她的短”。
一來是有自信,探春就算要做也是查漏補缺,不會颠覆她的管家。
二來是授權,鼓勵探春有能力就要做出樣子,不要畏首畏尾。
平兒的話裡,笃定賈探春一定看出不少事,提前說出來也是避免探春真無所顧忌太冒失。“頭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的情義了”。用王夫人和王熙鳳的情誼為先導,不怕賈探春不維護二人面子,做事太過。
而且,既說“于太太的事有益”,就指出王夫人與賈探春“母女一心”。王夫人讓探春管家,就要替她分憂。
又說“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的情義了”,無論賈探春做了什麼,都是為了王熙鳳好。管家是鳳姐,探春臨危受命也是替王熙鳳受累、受委屈。探春不辭辛勞,全是對嫂子一片真心……
如果這話反過來說,就不那麼體貼,經平兒一說,賈探春必然要保全鳳姐,不讓她受委屈。
你看平兒的話與趙姨娘進來一通哭鬧的效果,天壤之别。如果趙姨娘能夠體諒探春的難處,也不會來。就算來了好好說話,探春就算不多給幾兩銀子,也會想辦法替她管王夫人多要點,不是不可能。
語言是一種力量武器,有人能憑借語言無往不利,有人卻被語言所累寸步難行。這一切的根源還在于思想。
平兒真心為了賈探春和王熙鳳好,百般維護她們的心探春懂得。賈探春知道她的心思,也就沒了脾氣。還說本來要針對王熙鳳做兩件事出氣,也被平兒撫平了火氣。
探春這話也是借坡下驢,為她剛才言語中對王熙鳳的剛硬而緩和。
(第五十五回)一面說,一面叫進方才那媳婦來問:“環爺和蘭哥兒家學裡這一年的銀子,是做那一項用的?”那媳婦便回說:“一年學裡吃點心或者買紙筆,每位有八兩銀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爺們的使用,都是各屋領了月錢的。環哥的是姨娘領二兩,寶玉的是老太太屋裡襲人領二兩,蘭哥兒的是大奶奶屋裡領。怎麼學裡每人又多這八兩?原來上學去的是為這八兩銀子!從今兒起,把這一項蠲了。平兒,回去告訴你奶奶,我的話,把這一條務必免了。”
賈探春要立威,就要勇于“開刀”做事。而她第一個開刀對象就把賈環、賈蘭學裡的一年費用給“蠲了”。
賈環是賈探春的一奶同胞,賈蘭是李纨的兒子。把他們在學堂上學的一年費用八兩銀子去掉,是從自己身上開刀,讓人無話可說。
賈寶玉在學裡上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賈環和賈蘭卻是天天去上學。
為了給少爺們買點心和筆墨紙硯,每年有八兩銀子的公費補助。這一項銀子,其實與“月例銀子”重複。
月例銀子本就是每月“零花錢”給到各自房裡。女孩子的胭脂水粉,男孩子的筆墨紙硯都從其中出。既然給了錢,也就沒必要重複再給。
八兩銀子上學錢展現的就是賈家過于“浪費”。雖說錢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不多,可以點帶面,折射的卻是賈府的鋪張。
當初榮國公建立私學,本就有甯榮二府兩房出資,學裡的茶水點心都是現成,也沒必要額外買。怎麼别人吃的,他們長房子弟就吃不得?如此驕縱談何“富貴不能淫”!
賈探春砍掉這項重複,代表她要向賈府陳舊弊病開刀的決心。平兒趕緊支援,還說王熙鳳去年就想着要革除,隻是過年太忙就忘了。她哪裡是忘了,根本就是不想得罪人。
人情與法度是管理的尺子。王熙鳳在一頭,賈探春在另一頭,兩人的管理格局在此就看出南轅北轍。鳳姐實則懶政,而探春才是勤政。
賈探春先開一刀,鬧騰了大半天,早到了吃飯的點兒,就讓平兒沒事回去吧。平兒見賈探春有了真火,哪裡就能現在回去。還有很多事是沖着王熙鳳之前的管事細則,她若是走了,真怕探春做出什麼有損鳳姐的事來,也怕外頭人不服氣,于是就說事專門過來伺候的,意思是這次來,就為了給探春她們撐腰。
(第五十五回)賈探春“會意”,便借機因問:“寶姑娘的飯怎麼不端來一處吃?”丫鬟們聽說,忙出至檐外命媳婦去說:“寶姑娘如今在廳上一處吃,叫他們把飯送了這裡來。”探春聽說,便高聲說道:“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辦大事的管家娘子們,你們支使他要飯要茶的,連個高低都不知道!平兒這裡站着,你叫叫去。”
薛寶钗平時在上房吃飯,今天趕過來也是因為趙姨娘一鬧。探春她們吃飯,勢必不能落下寶钗。于是就吩咐把寶钗的飯也端到議事廳裡一起吃。
丫頭們聽說就喊外頭的管家媳婦們,叫她們去個人讓廚房把寶钗的飯送進來。
丫頭是主子身邊的“近臣”,被稱“二小姐”。賈家媳婦們哪怕地位比她們高也不敢惹。
丫頭的問題,後面會引起很大的風波,咱們這裡不多講。卻也突出一個道理,就是亂了分寸。
管家媳婦們,每日工作辛苦,哪裡是丫頭們吆三喝四的!
賈探春一聽就“高聲”喝止,說外頭那些都是管家辦大事的“娘子們”,有身份有地位,怎麼能去幹要飯要茶的雜事!于是吩咐站在旁邊的平兒,“你叫叫去。”
這是什麼?這就是“雙簧”,賈探春借平兒演戲給所有人看,也順便立威。
平兒既是王熙鳳的左膀右臂,也是賈琏的通房丫頭。“姑娘”的身份注定是準姨娘。外頭那些管事媳婦們,哪一個不巴結平兒?看剛才平兒隔着窗戶訓斥她們,就知道平時雙方的高下之分。
但平兒終究還是丫頭,賈家的規矩不如管家執事媳婦們的地位高。賈探春此時将她定為“要飯要茶”的丫頭,任意使喚平兒,才會徹底震懾外頭那些管家媳婦,再要不聽話你們就試試!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