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州”是亞洲的全稱,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亞洲不僅是世界上面積最廣袤、人口與民族最多的大陸,也是人類古老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這片沃土孕育了包括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等在内的衆多古老文明。它們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讓更多觀衆領略絢爛多彩的亞洲文明,推動亞洲各國文化交流互鑒和“一帶一路”建設,1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文物局聯合主辦,四川博物院承辦的“大美亞細亞——亞洲六國文物特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開幕,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3月31日。
據了解,本次展覽彙集了來自中國、巴基斯坦、叙利亞、日本、高棉、黎巴嫩等亞洲六國的270件/套珍貴文物,包括石器、青銅器、陶器、瓷器、玻璃器、金器、絲織品等衆多種類。
展覽分為“悠遠璀璨——兩河流域文明”“相容并蓄——印度河與恒河流域文明”“華夏之光—黃河與長江流域文明”三個單元,以全新的架構結構、叙事方式,多角度講述亞洲古代人群的生産生活、手工技藝、文化藝術、宗教傳播、絲路貿易等文明畫卷,凸顯了亞洲各文明對話、交流、互鑒軌迹,反映了地緣相近、文化相親、和而不同、和平相處的亞洲文化,讓更多觀衆能近距離感悟亞洲古老文明的魅力。
一件件承載着曆史記憶的文物,向我們訴說着亞洲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讓我們走進展覽,感悟美美與共、和諧共生的文明華章!
部分展品
地母神雕像
公元前10世紀—前8世紀左右
伊朗西北部阿姆拉什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鑲嵌人物畫
約公元前 2500 年
叙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藏
畫面中描繪了一位蘇美爾國王(左一)和留着長發的蘇美爾祭司(右二)共同主持宰殺公羊的祭祀場景,出席的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馬裡人(最右),他們均雙手緊握表示禱告。
楔形文字泥版
公元前2400年
叙利亞代爾祖爾博物館藏
泥版上刻滿了楔形文字,其中提到了農業配置設定中奶牛和禽鳥的數字。
立發銅人頭像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021年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大理石孩童雕像
公元前4世紀中期
黎巴嫩西頓厄舒蒙神廟出土
黎巴嫩文物局藏
婦女墓碑雕像
約公元200年
叙利亞巴爾米拉城出土
雕像刻畫的是一位穿戴華麗首飾的女子正面半身像,身着褶皺服飾,雍容豐腴。
短頸球狀玻璃瓶
羅馬時期(公元2—6世紀)
黎巴嫩貝魯特出土
唐三彩駱駝
唐(618年—907年)
四川博物院藏
石螭首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
1974年甯夏銀川市西夏陵區6号陵出土
甯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象頭神伽内什青銅像
吳哥時期(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
高棉國家博物館藏
編輯/王鑫、田新怡
供圖/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