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那是一個普通的早晨(也可能是中午、下午、晚上,這都無所謂),原本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和祥和……

突然!一陣莫名的癢感從鼻孔直沖腦門,你皺了皺鼻子,竟然發現鼻孔深處有着微妙的異物感。你的内心已經意識到,時機已然成熟,一股莫名沖動讓你慢慢擡起了手,豎起了食指。

上嘴唇微微下拉内收,讓鼻孔充分擴大,早已迫不及待的手指猛地探進鼻孔深處,在鼻孔裡摸索尋找着,旋轉、揉搓,然後猛地向外一拉……一坨鼻屎粘在手指上,被你挖了出來。

心理上的成就感與生理上的快感同時沖擊着你的中樞神經,啊,挖鼻屎,就是爽!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來源:站酷海洛

筆者想一本正經地聊聊挖鼻屎這件事,首先聲明,這并不是想阻止您繼續爽,就算您有比較異常的愛好,比如喜歡吃掉剛挖出的鼻屎,或者喜歡把剛挖出來的鼻屎彈向别人……也無所謂。

求爽是人性,阻止不了的,筆者在這裡隻想和您讨論一下,怎樣才能更健康更長久地“爽”下去。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熟悉筆者風格(騰訊醫典基本每周 二都會有我的文)的人都知道,筆者非常希望每次在寫醫療健康科普内容時,能從浩瀚的曆史長河中勾陳出一些有趣的史料,來增加話題的格調。

于是,這次關于挖鼻屎的内容,筆者也去查了一下史料……

燃鵝,令人震驚的是,居然找不到這方面的素材;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找曆史素材的過程中,筆者竟然發現了一本叫做《挖鼻史》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叫做羅蘭·弗雷特的美國人,自稱供職于加利福尼亞州聖纖毛大學,這本書煞有介事的描述了人類的整個挖鼻子曆史。

比如,書中介紹挖鼻屎的行為起源,最早描述挖鼻子這種行為的圖像資料,被追溯到公元前4075年的古埃及文化中,據稱古埃及小國王匹克·立坤(Boy-King Pik’n-likun)墓中的壁畫上,就有挖鼻屎的圖像……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來源:羅蘭·弗雷特《挖鼻史》

而最早關于挖鼻屎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古羅馬著名“鼻涕将軍”日志中,公元198年,這位将軍曾在英格蘭北部一個重要要塞駐防,發現有軍人在站崗的時候竟然挖鼻屎,于是在日志中記錄道:羅馬展示必須服從皇帝之命,不得挖鼻,今後隻能用長袍擦鼻子。

愛好挖鼻子的人也大有人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戰中,鐵杆挖鼻屎愛好者哈羅德國王(King Harold)極力推廣挖鼻屎這個習慣,也正是這個習慣,導緻他在戰争指揮的關鍵時刻因為一塊大鼻屎挖不出來而坐立不安,無法集中精力,最後被對手諾曼人的弓箭手乘虛而入,一箭将其射中,這個場景可以在著名的“貝葉挂毯”上的圖案中找到。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打敗挖鼻屎愛好者哈羅德國王的諾曼底威廉公爵最後加冕成為英王,威廉國王登記後便頒布了“挖鼻禁令”(Decree Nosi)禁止臣民在公開場合挖鼻屎,違令者斬。為避免士兵在備戰時挖鼻孔,當時的英國還特地制作了“鎖鍊手套”,防止士兵将手指插入鼻孔。這一禁止挖鼻屎的禁令,直到1215年《大憲章》的簽訂才被廢止。

……

整本書筆者一氣呵成讀下來,才真正了解了什麼叫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然而整部挖鼻屎的曆史演進有理有據、引經據典,想反駁卻找不到證據……隻好,權當一樂,看看消遣吧。

實話實說,曆史上關于挖鼻屎的記載,真心就是沒有。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書歸正傳,我們挖出的鼻屎,到底是什麼?

世界上所有人都會産生鼻屎,就算是神仙姐姐和花美男也一樣。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來源:網絡

鼻屎并不是鼻子拉的屎,這好像有點像廢話,但是鼻屎确實是鼻腔内形成的一種廢棄物。

如果分析鼻屎的成分,你會發現,那隻不過是鼻腔粘液、灰塵、細菌和細菌的屍體、免疫細胞和免疫細胞的屍體互相黏在一起的一坨混合物。這坨混合物經過風幹,變成硬痂,就形成了鼻屎。有些混合物還沒來得及風幹就被挖出來,就會顯得濕濕、黏黏的。

人鼻子的功能之一,就是分泌粘液,也就是鼻涕。

鼻涕裡面的免疫細胞能夠殺死細菌病毒的,這些細菌病毒的屍體和陣亡的免疫細胞一起,絕大部分被送到嗓子眼被咽下去了,另一部分黏鼻涕沒有被鼻粘膜運送到嗓子,反而逆行到了鼻孔附近,風幹變粘,就變成了鼻屎(和鼻屎嘎巴)。

是以人的鼻腔中有适量的鼻屎是一種正常現象。有的時候,如果你身處的環境有較多灰塵,鼻屎就會變得多起來;如果你身處的環境非常幹燥,鼻屎也會因為風幹而變得非常硬。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正經來說,确實是有的,你挖鼻屎的手指,可能會成為一件危險的武器。

1. 損傷鼻毛

鼻毛是阻擋灰塵和細菌、病毒進入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經常挖鼻屎、摳鼻子,會導緻鼻毛脫落,甚至使鼻毛的毛囊發炎,降低鼻毛對灰塵和細菌的阻擋作用。

2. 創傷性鼻出血

鼻黏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手指頻繁、用力地摳挖,很容易使其受損或出血。尤其是春秋季節氣候相對幹燥,鼻粘膜和黏膜毛細血管都比較脆弱,很容易因為挖鼻屎而出血。

3. 顱内感染,危及生命

人的指甲縫裡會攜帶細菌,挖鼻屎時很容易把細菌帶入鼻前孔等部位,造成鼻腔感染,誘發鼻前庭炎、疖腫等。由于在面部三角區,這類化膿性感染可能會經面前、眼上、眼下靜脈等進入顱内的海綿窦,引起海綿窦發炎。

如果這類顱内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會危及生命。

為什麼别亂挖鼻孔?醫生:鼻孔裡沒了它,要面臨這3種後果

請科學挖鼻屎,來源:站酷海洛

是以,到底挖鼻屎的正确姿勢是怎樣的?

嗯,洗幹淨手,確定指甲不會過長或者尖銳,然後溫柔的挖就是了。注意,洗幹淨手是重點中的重點。

另外可以用海鹽水濕潤軟化鼻屎,這樣好挖一些,也不容易帶下一叢鼻毛。

以上。

參考文獻

[1] 羅蘭·弗雷特.挖鼻史[M].中信出版社:中國,2018-11:4-43.

[2] 劉偉.98例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探讨[J].飲食保健,2018,5(19):83. 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8.19.100.

[3] 劉慶華,李瑞玉.慢性鼻窦炎鼻腔分泌物的細菌類型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12):1098-1101. DOI:10.3969/j.issn.1674-3806.2016.12.13.

[4] 梁琰,仝寶元.171例鼻腔分泌物PH值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5):3288-3288.

[5] 何迎春.摳鼻子摳出鼻炎來[J].健康博覽,2014,(12):36.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