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說」陳靜:我們,一起韌性成長

作者:廖昊
「大家說」陳靜:我們,一起韌性成長

陳靜

新年伊始,各類獻辭、寄語、跨年演講如約而至,諸多金句、新詞奔湧而來。北大教授陳春花的新年寄語“韌性成長”一下觸動我的心靈,在内心擊掌叫好。任何人的一生,無論怎樣姹紫嫣紅,繁花盛景,亦不免都得經曆人生的坎坎坷坷、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隻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罷了。面對人生的坎坷、起伏、高低,我們唯有積極應對,咬着牙在韌性堅持中成長。

杭州靈隐寺有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這副對聯語言樸素直白,卻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其實,這隻不過是人們的美好祝福,這世界不符合我們一廂情願的期許,我們是以為的美滿,即使拼盡全力傾其所有,終其一生都不會到來。人的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不能滿足的心願,總有各種各樣的煩心事,總有無法逃避的殘酷和缺憾。如楊绛所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願以償。總之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别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我們不妨順其自然,樂觀生活,擁有一顆永遠善待自己的心。無論你沒做成什麼,其實天都塌不下來。等一等,也許并不會改變結果,但會改變看結果的眼界和心情。這種順應,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就像我們人人都追求美麗,可歲月不饒人,變老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濃密的頭發、緊緻的肌膚、蓬勃的激情和夢想都會被歲月帶走,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了解人生的美麗,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松,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了,這樣的美麗不屬于某個年齡段,而是整個人生。

人生的峥嵘也好,殘酷也罷,就像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間萬物的改變一樣,不可阻擋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妨有選擇地放棄,不與生活較勁,不與變化擰巴,永葆一份追求自我的勇氣。大家所熟知的曆史名人蘇東坡,自著名的烏台詩案後,曆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幾經貶谪,颠沛流離,面對數不清的不如意與挫折,他依然“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到中年,被貶密州,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認為人生就此結束,可他卻能“老夫聊發少年狂”,即使是“鬓微霜,又何妨?”依然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晚年即便是在孤懸海外的儋州,孤獨的他也依然笑面人生,苦中尋樂,“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始終不曾放棄對國家、百姓的責任感,在儋州辦學堂,介學風,成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流傳下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東坡話……以他自己特有的方式改造并創造生活,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陰影,正是這種處變不驚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懷,曆經磨難癡心不改的堅韌執著讓蘇東坡活出自我,活得精彩。

正如寄語中所說,韌性不僅是一種抵禦危機的能力,更具有與動态變化相調适與不斷進化的特征。有了韌性,我們才能靜下心來排除幹擾,盡可能真切地了解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以決定自己的應對攻伐;有了韌性,我們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谛,盡管有的時候妙不可言,有的時候苦不堪言,有的時候又讓人無言,但隻要認真地,用心地活,鼓起勇氣昂然向前,終能在最深的絕望裡,看見最美的風景;有了韌性,我們才能準确地認識自己,在人生得意時,不會因眼前的繁華而欣喜若狂,會提醒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在人生失意無奈時,不會過于悲怆,會提醒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有了韌性,才能讓自己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當面臨非議與诋毀時,告訴自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人生踽踽獨行、孤單寂寞時,在心底默念“試問人間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韌性,是一種堅守,是一種努力,讓我們一起面向未來,韌性成長!

作者簡介: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來源:揚州網_揚州文化】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