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薇
民國時期正因為時代的特殊性給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比如三毛離奇的死亡,比說胡适和原配江東秀的愛情,又比如張愛玲為何後期抑郁自殺等等......
這些事哪怕已經過了将近百年,茶餘飯後人們提起,依舊會滔滔不絕議論一番。
确實,民國時期的文人,受文化改革的影響,各個都想做“第一人”抛棄傳統,追逐潮流的浪漫生活,也導緻許多女性青年,一生為了愛情憔悴傷心,到死都在為愛悔恨。
民國作家白薇就曾為了一個稍縱即逝的“愛情”,被傷得遍體鱗傷,還自嘲是“三無”女人:生無家,愛無果、死無墓。
白薇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父親影響,白薇也頗為喜歡看書,她覺得書上說的東西很神奇,很潮流,是她現在生活沒有接觸過的。
她也暗自發誓,以後也要成為一個書上常說的有用人才,骨子裡的倔強和認死理,不認命也是白薇不同于其他女子的特殊之處。
可在那個年代,女子讀書是滑稽之談,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早的嫁人才是正事。
當然,白薇也不例外,她被父母随便指配給了同村的一位人家做童養媳。
白薇和魯迅
如果命運就這樣随意被人掌控,那人生的意義在哪呢?
這正是白薇知曉自己是父母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時的想法。
可縱使千萬不願意,年紀尚小的她,也隻能被迫聽從家人安排,就這樣,當時隻有16歲的白薇被“送”給了一個寡婦的兒子。
在婆家的日子,也是白薇噩夢的開始,婆婆尖酸刻薄,專挑一些重活累活給白薇幹,沒有令婆婆滿意,就會對其拳打腳踢。
白薇一旦反抗,如果被逮到,就會打得越厲害,白薇受夠了這樣被人當“牛馬”一樣的垃圾生活,可無可奈何,婆婆看得緊,根本沒有逃脫的機會。
白薇作品選
而她那個名存實亡的丈夫,看着自己的親娘出手打人也沒有半分心軟,有時候他甚至跟母親一起毆打,也是可笑。
他認為白薇隻是母親花錢買來的“丫鬟”而已。
有一次白薇因為打翻了一個碗筷,婆婆氣得不行,認為白薇在挑釁她,是在反抗,在她眼裡白薇就是一個下人,打翻碗筷是以下犯上的“罪行”。
于是就操起家夥就開始抽打,白薇這一次不同往常,跟她撕打在一起,正當白薇準備跑時,婆婆咬斷了她的腳筋,鮮血直流,白薇疼得渾身痙攣顫抖。
白薇這一次是真的怒了,如果再不逃出去,會死在這裡,她曾經幻想的讀書生活,學習寫作的日子,就真的會被一點點湮沒。
終于白薇趁着婆婆出門之時,跑了出去,去往了舅舅家。
之前她也曾跑過一次,不過那一次是回了父母那裡,可父母卻覺得她丢人,不守婦道,又給她送回來婆家。
白薇也是對她那個表面和睦的家庭失望至極,才有了如此辦法。
她知道舅舅一定會幫她,會了解她的遭遇,果不其然,舅舅十分心疼白薇,給了她些許資金,讓她逃走,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擺脫悲慘的童養媳遭遇之後,1915年白薇去了女子師範學習,她終于走進了做夢都在想着的教室,她的反封建意識,在這裡得到了升華。
白薇勤學苦讀,誠懇待人,被同學選為該學校的學友長。
白薇手稿
當時校長是一位迂腐不堪的清朝遺老,他取消英文課,不準學生閱讀新書報,卻讓英美國家的教會入校傳教。
這一行為讓白薇十分的不滿,她聯合幾名學生,去教堂鬧事,舉報校長無能昏庸,結果卻被校長除名。
白薇逃離婆家之後,父母也一直在找白薇的消息,父母隻會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婆家的事無權幹涉,也不想幹涉,他們認為女兒的行為影響白家聲譽。
白薇對于父母冷漠置之不理,想讓她“葬身火海”的行為很是痛心,為了徹底擺脫束縛和壓力,白薇在舅舅的幫助下,逃離了中國,去了日本。
白薇作文集
這也是白薇為什麼會自嘲自己是“三無女人”中“生無家”的原因,那個比“地獄”還要可怕的地方,不回、不認也罷。
身處異國他鄉的白薇身邊無依無靠,在日本的這段時間,白薇白天上學,晚上和閑暇時間就會去勤工儉學。
每天累得筋疲力盡,為了生存,她承受着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艱苦。
此時白薇也已經30歲了,對于前半生沒有任何快樂幸福,持續沉浸在敏感孤獨中的她開始向往像正常人一樣的戀愛、結婚、生子,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避風港”。
正當她徹夜輾轉難眠之時,她遇見了小她6歲的男人楊騷,楊騷外貌俊朗帥氣,是個很有才華的詩人。
楊騷青年時期
那時候的詩人是浪漫的化身,平日裡一句溫暖的關心,一封寫滿愛意的書信,都會讓女人們的心悸動不已。
更為重要的是,楊騷和白薇是老鄉,同樣是福建漳州人,這讓白薇心中“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認識之後,兩人時常一起結伴同遊,訴說趣事,情愫暗生,兩人很快就确定了戀愛關系。
“有情能飲水飽”這話在白薇跟楊騷戀愛之後,表現得十分明顯,一切以愛情為主。
即使是比楊騷大六歲,白薇還是跟個小女生一樣,撒嬌,索要親吻。
她把楊騷當做自己劫後的“避難所”,她熱烈又向往,全身心投入這段感情。
可當白薇還沉浸在愛情的喜悅中時,楊騷卻随着時間的推移,風流的本性日益顯現。
白薇雕像
外面的風花雪月,讓多情風流的楊騷流連忘返,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他開始三天兩頭的不回家,對白薇的态度也沒有剛開始那股你侬我侬那股勁兒。
楊騷覺得自己還年輕,這種柴米油鹽的日子很是枯燥無味,而且整日面對的都是同一個女人,這也讓楊騷很是煩躁,不想回家的理由之一。
楊騷的愛情理念是“我愛你,我的心是你的,但是你不能貪心,連我的人,不也想留在身邊”。
然而白薇卻向往“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完美感情,她認為愛一個人就得一心一意去對待,這種想法在楊騷那裡簡直無法理喻。
也正是因為對待感情方式的差異,才導緻楊騷被白薇控制得透不過氣來,壓力太大。
白薇作為當事人自然是感受清楚,她哭鬧,想以此換來楊騷的改變。
可越是這樣,楊騷隻會覺得她煩躁,沒有外面的女人“懂事乖巧”,更加地不願搭理白薇。
向往自由的楊騷于是便想逃之夭夭,遠離這個“是非之地”。沒過多久,年輕氣盛的楊騷就帶着他自以為的魅力獨自逃回了杭州。
白薇得知後,傷心欲絕,黑暗的世界裡的一道光突然的消失,對于白薇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白薇想不明白,為何楊騷會離開她,自己百般磨難之後,對感情珍惜也是錯嗎?的确,白薇錯了,錯就錯,真心付錯了人。
楊騷離開之後,白薇格外的固執,她追回國内,找到楊騷,想跟楊騷讨要說法,更想回到楊騷身邊。
楊騷作文選集
昔日情人再次見面,白薇本以為楊騷一時犯錯糊塗,見面之後也會跟她一般激動落淚,兩人重歸于好。
偏偏楊騷不僅很不耐煩,還說了很多傷心的話。說他早已心猿意馬,喜歡其他女子,隻願白薇不再糾纏。
可白薇依舊執著不已,她認為楊騷在說氣話,此時的白薇對感情已經有點“病态”的心理。
楊騷隻想清淨讓眼前的人趕緊消失,于是哄騙白薇說:
“我是你愛的,信我,我最愛的女子就是你,你記着!但我要去經驗一百個女人,然後疲憊傷殘,憔悴得像一株從病室裡搬出去的楊柳,永遠倒在你的懷中,你在等,三年後我一定來找你”。
這話放在現在豈不是要被人追着打,白薇卻不一樣,她信以為真,耐心地等待楊騷“驗證女人”之後與她重逢。
楊騷離開之後,白薇半是清醒,半是醉。
白薇寫的信
清醒的是她還沒忘記當初自己為何去深造學習的理由,投入了革命事業,在此期間還有幸結識了魯迅,經過先生指導,寫作發表了很多文,打開了文化革命大門。
醉的是她依舊等待楊騷,每天望眼欲穿的等待心上情郎與自己見面。
令人詫異的是,三年之後楊騷還真的回來了,不過此時的楊騷卻是一貧如洗。原來他與白薇分離之後,隻管吃喝玩樂,一事無成。
當他得知,白薇現在風光無限,他便打算利用白薇對自己至死不渝的感情,解決自己此時的困境。
于是就回國找到白薇與其求和,楊騷的這個算盤是打對了,白薇這個癡心女子不僅不計前嫌,還十分樂意重新接納他,兩人破鏡重圓,又重歸于好。
楊騷回來了,也帶着一身髒病回來了,他隐瞞自己的病例和白薇在床榻上耳鬓厮磨。
右一白薇
不知情的白薇還樂在與故人重逢的喜悅當中,渾然不知災難臨頭,甚至已經開始籌備自己和楊騷的婚禮。
白薇發了請帖,盛情邀請了身邊的朋友,同僚。婚禮當天,白薇畫着精緻的妝容,穿着禮服,等待新郎楊騷的到來。
為了楊騷白薇真的是委曲求全,什麼都能原諒,也什麼都能接受,她以為這一次楊騷真的痛改前非,真心地要與自己一起成婚,白頭偕老。
可浪子哪有那麼容易回頭,楊騷再次食言,他再一次偷偷丢下白薇一個人走了。
高朋滿座,盡是嘲諷,白薇顯得格外可笑,婚禮當天新郎跑了,獨留新娘面對一地狼藉。
楊騷和白薇
楊騷這一次的離開,無非就是嘗到了甜頭,急着奔向了另一個女人的懷抱,死性不改,令人惡心。
楊騷是爽了,解決了生活窘迫問題,就把白薇如同一個物件一樣随意丢棄,害得白薇像是一朵枯死的玫瑰,沒有半點生機。
這回白薇徹底地倒下了,不僅身體被楊騷傳染了難以啟齒的病痛,心理上更是如履針氈。
面對楊騷一次又一次的背叛,白薇一直都是容忍的态度,直到這一次楊騷的逃婚算是讓白薇徹底大夢初醒。
她埋怨自己的癡傻行為,為何會這樣委屈自己,讓自己丢臉。
白薇的這些年一直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是她自己“病态”的愛情觀給這段早就破敗不堪的感情加上了一層光環。
楊騷中年時的照片
經曆這件事之後,白薇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曾經為了愛情抛棄的革命事業,她不再對楊騷抱有任何幻想。
民國17年她創作了獨幕劇《革命神受難》、《打出幽靈塔》,她用她的切身經曆的苦難為主題,無情的揭露了封建勢力扼殺“女性尊嚴”的壓迫。
對女性解放,對自由的推崇,是她在九一八事件之前做的最多的事情,她的筆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刀片,一片片的割碎瓦解侵略者的心。
此時的她不再是為了愛情掉眼淚的姑娘,而是一個敢于面對敵人的戰士,她用她的方式,抒寫着屬于她的革命曆程。
俗話說:“冤家路窄”,九一八事件過後,白薇和楊騷又見面了,此時的白薇已經重病在床,憔悴不堪,楊騷見昔日夫妻這般模樣,也是十分自責痛苦。
楊騷年輕時的照片
他握緊白薇的手,說要留下來照顧她,跟她共度餘生,跟她說:“往日全不知道愛你,現在才開始真正知道我愛你了。”
白薇隻是冷笑一聲,直接拒絕,白薇拒絕楊騷是真的不愛還是害怕再一次面對失去的痛苦,已經不得而知。
隻知道此時的白薇心已經是千瘡百孔,經不起任何折騰。
她對楊騷決絕道:“悲劇,我演夠了。再也不願做悲劇的主角。”
是的,白薇已經遍體鱗傷了,兒時童養媳的遭遇,加上楊騷三番五次的感情“虐待、抛棄”,白薇已經不能像個正常一樣去愛,去恨。
此時的她隻想趕快結束,結束這慘淡的前半生。
白薇中年照片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楊騷明白的太晚。
多情風流的他也有懊悔不已的今天,對于白薇來說也是平衡心中傷痕的一種“良藥”吧!
後來,楊騷見白薇如此決絕态度,也不好再耽誤彼此時間,便離開了,不就之後,就與另一個女子成婚,也找了一份教師的工作,算是回歸正常生活了,也徹底結束了這20多年和白薇的愛恨糾纏。
至此之後,楊騷每個月都會給白薇寄生活費,來彌補年輕時對白薇的虧欠,直到57歲死去。
而白薇再與楊騷徹底分離之後,也沒有心情去戀愛,結婚,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白薇年輕時的照片
白薇口中的:“愛無果”,是她用一生悲劇般的愛情遭遇來作為基礎,白薇内心創傷,隻有她自己清楚,需要用什麼來去彌補這無盡的遺憾與孤獨。
本該絢爛一生的白薇,晚年卻無人問津,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更沒有夫妻,一直到1987年去世白薇都是一個人。
白薇曾說自己是“三無”女人,這“生無家”,“愛無果”是她悲哀的人生經曆,那“死無墓”就是她對她戲劇化的一生的嘲諷。
紀念白薇的雕像
縱觀白薇的一生,就是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隻是白薇執念太深,不肯放過自己,如果有來生,希望她能如同自己期盼的那樣,自由如風,不受羁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