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定律之墨菲定律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你越是擔心某件事,越不希望它發生,最終它越是無法避免的發生了,很多人會把這歸結于運氣不好,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心理學家早已給這種情況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墨菲定律,也叫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它是美國一位空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的。

心理學定律之墨菲定律

1949年,墨菲來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參與了一項重要的火箭減速超重實驗。在實驗前,技術人員将16個最新研制的傳感器安裝在超重實驗裝置上,隻要重力達到一定限度,這些靈敏的傳感器就會立刻發出警報聲。

然而,在正式實驗中,無論他們如何操作,傳感器的指針都沒有絲毫變化。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實驗裝置已經開始發生變形,16個傳感器卻沒有一個發出警報聲。

墨菲等人隻得先停下實驗,開始檢查到底是哪裡出了錯。結果讓他們非常震驚,原來技術人員竟然将16個傳感器全部裝在了錯誤的位置。

這種事情極其不可思議,卻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墨菲忍不住感歎道:“如果有不止一種方法可以完成一項工作,而其中一種方法會導緻災難,那麼就一定會有人這樣做。”

當時墨菲并沒有想到,自己随口發的一句牢騷竟然會傳播到世界各地,還得到了心理學家的認可,演變為一條著名的心理學論斷。

心理學定律之墨菲定律

現在我們所說的墨菲定律内容更加具體,内涵也更加豐富,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很多事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隻看表面,否則很容易得到片面、膚淺、錯誤的結論。

其二,做大部分事花費的時間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在生活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對于時間的感覺往往不符合實際,而這常常會導緻“時間總是不夠用”的問題。

其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從機率論的角度來看,凡事都會出現三種結局,要麼變好,要麼變壞,要麼不變。哪怕變壞的機率再低,隻要重複足夠多的次數,就可能出現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其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當你對一件事過度關注,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時,就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并作用于你的潛意識,使你感到非常焦慮、煩惱,而這往往會影響你的正常發揮,容易引發一些不良後果。

心理學定律之墨菲定律

總的來說,墨菲定律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社會多麼進步,科技多麼發達,麻煩總是會不期而至。

但我們不能是以變得消極被動,而應調整自己的認知,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後果,再做好相應的準備。這樣不論發生何種不如意的情況,都不會讓我們束手無策。

心理學定律之墨菲定律

若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情況,不必過于擔心和焦慮,而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再做出正确的決斷,這樣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坦然面對,也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墨菲定律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