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2022年1月28日,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北京青年報社聯合釋出“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包括北大紅樓等31處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整體開放、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駛入“快車道”、重新制定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施行等。

一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上司下,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成員機關共同推動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取得一系列新進展。在評選活動前期工作中,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青年報社着眼社會關注、市民關心、具有推廣價值的名城保護領域事件,梳理出45個備選項目。經反複推敲并聽取專家意見,精選出30個備選項目,對應《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要求,基本上做到空間全覆寫、要素全囊括,請廣大市民從中選出“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

經過市民投票、專家評議等環節,最終評選出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1.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駛入“快車道”;2.東四南北大街完成環境提升;3.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開街,再現千年駝鈴古道;4.北大紅樓等31處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整體開放;5.皇史宬重新對公衆開放;6.重新制定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施行;7.進京“趕考”路線研究成果釋出;8.“銀錠觀山”美景再現;9.“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正式落戶首鋼園區;10.平安大街全線重新亮相。

據介紹,公衆評選結果和專家評議意見高度一緻,展現了全社會參與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廣泛共識。一直以來,北京青年報持續關注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為本次活動提供大量文字和圖檔素材。近日,我們邀請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邱躍、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曆史文化名城規劃所的城市規劃師對“十大看點”進行點評,同時摘錄了部分網友留言,以飨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曆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要更加精心保護好,凸顯北京曆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希望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繼續關心、支援、參與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共同擦亮北京曆史文化遺産金名片。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

本次評選活動,特别邀請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曆史文化名城規劃所的城市規劃師們逐一點評“十大看點”。

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駛入“快車道”

2021年,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順利推進。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立法通過市人大常委會二審,印發中軸線風貌管控城市設計導則;完成鼓樓、正陽門箭樓的修繕,考古發掘出正陽橋鎮水獸;全力推進中軸線環境整治,太廟、社稷壇、先農壇内部分非文物建築已拆除,先農壇、天壇内部分機關騰退方案已明确;北京市與國家文物局在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期間舉辦主題邊會,文化音樂競演真人秀《最美中軸線》播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大賽舉行,中軸線申遺保護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大幅提升。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工作抓手,央地協同發力,北京老城内重點文物被不合理使用、戰略景觀廊道受阻、重要節點周邊環境品質不佳等諸多難題得以有序推動,所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不僅顯著提升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完整性,更有力推進了老城整體保護與複興。

二、東四南北大街完成環境提升

2021年年初,崇雍大街中段——東四南北大街綜合提升主體工程完工,改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利用了有價值的舊磚瓦和老構件。這條擁有700多年曆史的大街再現“文風京韻、大市銀街”,展示出北京老城曆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東四南北大街系統性推進沿街建築風貌整治、街道環境改善、店鋪櫥窗設計、商業業态更新等系列工作,不僅展現了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更綜合解決了環境美化、民生改善、活力提升問題,在彰顯傳統街巷文化魅力的同時,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

三、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開街,再現千年駝鈴古道

2021年9月,石景山區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開街。老爺廟改造成為“古道斯存”民俗陳列館,“慶春齋”打造成為老舍主題紀念館……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與進山古道形成完整的京西古道體系,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曆時五年修繕改造與保護更新,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重新亮相,同步實作了文物保護、民生改善、業态提升,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增添标志性文化符号,也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曆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提供了生動樣例。

四、北大紅樓等31處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整體開放

2021年,北京大學紅樓、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等31處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完成修繕後向社會開放。北大紅樓推出《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整體開放,是北京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的生動實踐。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通過系統謀劃、串珠成鍊,31處馬克思主義在北京的播火之地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光輝曆程和不朽業績,揭開了北京革命文物集中連片整體保護傳承利用的新篇章,是“用好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的生動實踐。

五、皇史宬重新對公衆開放

皇史宬是大陸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建築群,其建築特點、規制之美和匠心之運别具一格。2021年,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完成對皇史宬北院的修繕和展覽布設,于2021年9月1日起重新對公衆預約開放,踐行了“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會開放”的理念。皇史宬參觀内容主要包括北院古建築群和3個專題展覽。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皇史宬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北院重新開放和南院騰退修繕,古建風貌和曆史文化價值得以向全社會整體呈現,充分展現了央市兩級對“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會開放”首都文物保護利用原則的堅守與努力,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衆。希望有更多國寶“活起來”。

六、重新制定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施行

經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作出明确規定;提出将“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納入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工作體系”,從體制機制上明确了名城保護是首都規劃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條例》将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理念、時代要求和新思路及時轉化為制度安排,系統回答了“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的問題,将為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和首都文化建設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展現了北京整體謀劃名城保護工作的引領性和前瞻性。

七、進京“趕考”路線研究成果釋出

2021年9月,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三山五園研究中心釋出了進京“趕考”路線圖,通過梳理這一紅色文化脈絡,再現了1949年3月25日黨中央進京曆程,供社會各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首次将曆史事件、人物和時間落實到空間,生動準确地再現了中共中央進京首日的行動路線。研究、宣傳與實施并重,帶動社會各界多次重走“趕考”之路,引發群衆廣泛關注,輸出帶動了整個三山五園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以實際行動獻禮建黨百年,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高地建設。

八、“銀錠觀山”美景再現

2021年7月底,北京積水潭醫院新北樓完成降層,“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景觀視廊打通。此前,影響景山萬春亭和鼓樓之間景觀視廊的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也完成降層。為保護老城舒朗壯美、平緩開闊的空間秩序,首都功能核心區内共規劃了36條戰略級景觀視廊。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平地起蓬瀛,城市而林壑,“銀錠觀山”是都城園林化建設精心設計形成的經典景觀。通過謀劃功能有序疏解、優化全市醫療資源配置與恢複曆史景觀并重,讓美景重制,成為老城減量發展、内外關聯與加強保護的多重樣本,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九、“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正式落戶首鋼園區

2021年10月,“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獲國際奧委會準許正式落戶首鋼園區。曾經的修理工廠中的房間、焦化廠、高爐等工業遺存,如今已經華麗轉身,被打造為集運動健身、休閑娛樂、賽事表演、數字創意、會展服務等于一體的新發展區域,也成為公衆喜愛的“網紅打卡地”,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新亮點。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首鋼園是中國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的典範,是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新地标。首鋼園“從火到冰”的完美蝶變,不僅提升了遺産價值内涵,更完整展現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城市戰略,是對世界奧林匹克實踐案例的有益補充。

十、平安大街全線重新亮相

2021年,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全線完工。平安大街是貫穿老城東西的重要道路,兩旁分布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記錄了城市變遷和社會發展。通過平安大街林蔭化改造,推動了對老城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的保護。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釋出

點評:平安大街的林蔭化改造,是在綠色交通理念倡導下首都功能核心區骨幹道路功能開始轉型的風向标,是關于健步悅騎街道的全新場景再造,也是一次重新彌合傳統城市肌理、協調老城空間尺度關系的街道更新實踐。

延伸:網友紛紛留言 熱贊“十大看點”

“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評選期間,公衆在投票平台和微信公衆号“出卷人”留言區踴躍留言,現摘選部分留言如下。

“北京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名片,三千年的建城史、八百年的建都史,更承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奮鬥曆程,能激發人們心中的共情,讓人深深記住鄉愁。”

“北京是個神奇的地方,老北京人兒,北漂,一起在這座城市追夢。有機會願好好探尋北京之美!願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

“十個實在不夠選,都想選,最後大體依據兩個标準選了:古代曆史和近代紅色革命兩個時間段選代表;宏觀制度保護和微觀點的保護、工匠培育等兩個領域選代表。”

“讓曆史文化‘活起來’,才能真正‘火起來’。這就需要有專業、權威、深度的解析,推進景點差異化、特色化的旅遊活動,讓每次去都有新意、有收獲。”

“首都北京,是我們小時候最向往的地方。中軸線保護,恢複曆史原貌并且更好的保護、運用,實作顔值與内涵雙提升,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北京的發展和沉澱,不光是北京人民,也是全國人民都關注關心的。欣慰的是,有那麼一群人一直不斷地努力去保護它。”

專家觀點:“十大看點”觸動人心 “名城保護”深入人心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 邱躍

歲末年初,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青年報社組織了“2021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評選活動。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作為政府的助手、事業的推手和會員的幫手,作為協辦機關積極參與了這一活動。

對于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而言,2021年度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市人大重新制定并頒布了《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新的名城保護條例是一部展現改革創新精神(中央批複新精神,名城保護新經驗,國空規劃新内容,改革探索新思路)、求真務實理念(各級保護體制實,保護工作機制實,保護利用措施實,獎優罰劣辦法實)和全面保護思想(保護範圍全市域,保護内容全要素,保護工作全過程,保護責任全社會)的重要法規。

新的名城保護條例不但總結了既往名城保護的經驗,明确了保護理念的認知,指出了今後前進的方向,同時還提出了具體實施的要求。這次“十大看點”評選活動,就是按照《條例》關于“多種形式開展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衆的保護意識”的要求進行的。

說是“評選活動”,其實更是一次廣泛深入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宣傳活動。正像參與者們所說:認真看完了30個選項,使自己對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進行了一次整體學習認知;北京的曆史文化保護要加大宣傳,要将成果通過各種方式融入百姓的生活,讓人民群衆能夠參與其中,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說是“十大看點”,其實隻是諸多成果的代表。組織者們從45項名城保護成果中研究讨論,篩選出30項整數,提供給大家評選。不論是10項、30項還是45項,以及更多沒有列入選項的保護成果,每一項都是各級政府、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部門和廣大名城保護工作者們辛勤工作的結果。

說是“2021年度”,其實每一項都是長期艱苦努力的結果,幾乎都是跨年度甚至數年不懈工作的結果。比如,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步入“快車道”,是全市上下曆經十年,堅持不懈努力的一個時間節點,是事業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加倍努力的項目。“進京趕考”之路研究成果的釋出,有關方面早在2020年初進行三山五園保護規劃研究時就開始了收集資料、踏勘現場、走訪專家、撰寫報告,并趕在2021年3月25日毛主席率領黨中央上司機關進京72周年紀念日當天,由新華社進行報道,随後,不斷豐富内容,完善細節,形成了完整的釋出内容,向建黨百年獻禮。“銀錠觀山”美景再現,視廊受阻是多年來名城保護工作的一塊“心病”,通過全市各個層面的努力,結合城市疏解及在中心城外建設新醫療大樓才得以完成積水潭醫院高樓降層,美景終于在2021年再現。“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開街,再現千年駝鈴古道”項目,是在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堅強上司下,專門成立上司小組,設立專家委員會、指定實施機關,深入工作兩年多才呈現的初步成果,成為北京老城之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的一個重要實踐。再如“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正式落戶首鋼園區”項目,是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的項目,它的實踐和經驗,在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方面都是一個閃亮的典範,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舉辦,這一經典項目,将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通過“十大看點”評選活動,可以明顯看出,廣大人民群衆非常關心自己身邊的事,關心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事。是以說,名城保護既是一項事業,也是一項工程;既是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事業,也是人民群衆改善生活環境、關系民生的一項工程。隻有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才能觸動人心、深入人心。

“十大看點”隻是紀念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40周年暨重新制定《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一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我們還将協助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開展更多名城保護活動,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支援并積極投身其中,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成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澤偉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