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作者:掌上金牛

“中鐵産業園和周邊的變化太大了!以前這裡除了剛剛破土動工的園區,周邊全是田壩壩!現在上百家軌道交通産業鍊企業聚集在這裡,發展形勢喜人!”2021年12月底,位于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的中鐵産業園迎來了成都市金牛區第八屆政協和人大第一次會議的幾百位代表,不少代表是看着中鐵産業園從無到有,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作為金牛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都市工業的核心引擎,軌道交通産業在整體經濟形勢下行中跑出了上揚的“加速度”,而作為軌交産業的聚集地——全國首座軌道交通高科技産業園,中鐵産業園曆經十年磨砺,完成了從0到1的破繭重生,華麗蛻變。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近鄰之便 同行聚集是一種良性競争

目前,占據國内市場佔有率95%以上的軌道交通信号控制領域三巨頭卡斯柯、交控科技、衆合科技,其下屬的成都公司齊聚園區。

“我們三家老總在園區低頭不見擡頭見,常在一起吃飯交流,非常友善。”談到這種特殊的“近鄰關系”時,卡斯柯成都公司總經理劉俊說,“同行聚在同一園區其實是一種良性競争,而良性競争就是一種生産力,前有标杆後有追兵,會促使彼此不斷進步。”入園五年,卡斯柯成都公司從最初的80多人擴充到現在的近300人。目前,公司正以中鐵産業園為依托,重點發展華西區域總部,将和西南交大等機關共建一流工程研究中心,将研發成果應用到全國和海外項目。

園區産業聚集帶來的近鄰之便,可以是同行聚首,也可以是上下遊産業鍊企業的聚合。卡斯柯、交控科技、衆合科技三大巨頭的聚首,隻是中鐵産業園打造軌道交通全産業鍊的一個縮影。

作為成都市軌道交通産業發展規劃"一校一總部三基地"的“一總部”,中鐵産業園經過十年的建設營運,逐漸建構了涵蓋軌道交通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建築施工、裝備制造、營運維護、教育教育訓練六大産業闆塊的軌道交通全産業鍊。目前,園區已開發建成各類産業載體42萬方,160餘大中小型産業鍊企業彙聚于此,7000餘名産業人才在此辦公,年度營業收入近300億元。

“中鐵産業園可能是成都市軌道交通産業人才最集中的地方。”金牛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初釋出的“軌道交通産業生态圈人才計劃”中,金牛區共有15位專家入選,而中鐵産業園就有7位專家上榜,卡斯柯成都公司總經理劉俊就是其中之一。而按照金牛區“1520”總體發展思路,軌道交通産業在十四五期間将持續做強,成為2026年金牛區沖擊都市工業主營收入1400億元大關的有力支撐。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蓉漂之夢 工作和安家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底,在園區附近買的新房就要交房了,等我媽過幾年退了休,就把一家老小從重慶接過來,在成都團聚!”刁鵬興奮地說道。

刁鵬是園區企業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設計研究所環保裝備組的技術主管,也是一個快人快語的重慶小夥。2018年研究所學生畢業入職中鐵工服後,就在當年11月參與了公司重點項目“盾構渣土環保處理系統”的研究。2019年,他和團隊完成第一代産品研發,現已完成第二代産品疊代。2021年底,由中鐵工服參與申報的“深圳地鐵超大規模盾構隧道渣土低碳資源化應用”項目,在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ITA)2021年度頒獎大會上成功摘得“超越工程獎”。

為了設計調試産品,刁鵬和團隊在工地每天一幹就是十多個小時。他說公司上司思路很開放,給予研發很多包容;公司氛圍很溫暖,大家的歸屬感很強。“而且固廢處理産業非常符合國家的碳中和碳達峰導向,我和團隊要進行項目的橫向縱向拓展。這個項目由我而始,我會一直幹下去!”因表現突出,2020年,刁鵬榮獲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刁鵬的家人都在重慶,他一直租住在園區附近。從家到機關的路上,他也見證着這片區域的發展:新樓盤越來越多,學校、商場、餐飲、體育場等配套設施逐漸建起來,越來越有北部新城CBD的感覺;園區硬體也不斷變好,管理越來越規範,人氣起來了!蓉漂三年後,刁鵬決定把家安在這裡。在和家人商量後,刁鵬于去年在園區附近買了新房,後續準備把媽媽、妻女全部接到成都,享受生活。

像刁鵬這樣的蓉漂,園區還有很多,他們大學或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就來到園區企業工作。企業在園區發展良好,周邊配套不斷完善,蓉漂們也樂意在園區附近置業,工作安家兩不誤。而他們的身份,也逐漸從一名蓉漂轉變為這座公園城市——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的新市民。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班車之路 “超級服務天團”保駕護航

“師傅,麻煩3點在A7号樓刹一腳,幫我帶個資料到二院。”

“師傅,請問下午幾點在金牛區政府上車去産業園?

“師傅,麻煩1點在北鬥産業園停一下。”

……

頻繁被園區企業員工呼叫的師傅叫賴寒,是中鐵産業園區到中鐵二院往返小班車的司機。從2021年3月開通這趟小班車以來,賴師傅在這條線上服務了快一年,和大家越來越熟。賴寒性格随和,做事細緻,經常給員工幫忙帶資料。坐過這趟小班車的園區企業員工少說也近兩千人次,大家說,有了小班車,辦事更友善了。

這些年,園區周邊的大交通日益成熟,地鐵3号線、5号線陸續開通,金鳳凰高架BRT直達園區,到地鐵站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期加密了班次。但園區不少公司和中鐵二院有業務往來,和區政府、區政務中心的聯系也十分緊密,企業迫切希望開通一趟連接配接園區和二院等機關的小班車。

在了解到訴求後,園區管委會、中鐵産業園公司多次征求企業意見、制定發車班次、尋找第三方機構。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援及多方協調下,2021年3月15日,中鐵産業園到中鐵二院往返小班車正式開通,極大地提高了企業辦理公務的效率。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小班車僅僅是2021年金牛區對中鐵産業園諸多服務中的一項。要讓企業“進駐順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發展有信心”,園區管委會、中鐵産業園以及部門街道通力合作,深度融合,既要協調解決産業政策、企業招引等大事,也要籌劃落實員工出行、青年聯誼、孩子入學入托等小事。隻有下沉一線,解決企業發展的大小痛點,幫助企業茁壯成長,産業發展的步伐才會越邁越穩。

就在歲末年初,根據金牛區産業發展和人才引培新形勢,金牛區全新修訂的1+N産業扶持政策和人才新政相繼印發。在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場景營造和企業培育等方面推出9條創新舉措,每年專列3億元給予資金支援,全面助力企業的高品質發展;聚焦高端人才、産業人才、青年人才、基礎人才,投入2.5億配套資金,推出“驕子新政”18條,力求在提供更全面的政策支援。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園區之變 從0到1的十年磨劍

“2014年我們公司剛搬來時,周圍全是農田。現在園區的企業越來越多,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說起園區的變化,成都亞佳工程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祥非常感慨。張啟祥是台灣人,因為工作關系來到成都,在亞佳一幹就是8年,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幹得最長的一個公司。

從張啟祥辦公室的落地窗望出去,是正在建設中的地鐵27号線剛剛封頂的三聖寺站。而站點對面就是園區C區一期。今年開年,随着最後一批腳手架拆除,C區一期研發大樓和獨棟辦公樓整體呈現,時尚而現代。而去年,C區一期四棟獨棟就已被四家企業陸續訂購。

企業看中的不僅僅是C區一期優越的地理口岸,更是園區日漸完善的軌道交通全産業鍊、周邊日益成熟的生活配套以及人城産和諧共生的軌道交通産業生态圈。

經過十年潛心耕耘,中鐵産業園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産業鍊資源連接配接平台,一個軌交業界的工業地産标杆。去年8月,省委書記彭清華在調研園區時強調,要“加快建設鐵路強省和軌道交通産業新高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堅實支撐。”随着《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釋出,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目标的提出,軌交産業成為“産業強市”的最火賽道之一。

從0到1破繭蛻變,看看金牛這個園區的“十年”

2021年,園區産業聚內建果顯著,共引進包括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成都維泰油氣能源技術、四川漢舟電力建設等重點企業13家;園區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園區A7号實驗檢測大樓榮獲2021“成都市專業特色樓宇”稱号;園區服務内容豐富,園區企業籃球聯誼賽、生态圈蓉漂聯誼會、産業園大講堂、人才工作站、校招直通車、人才子女入學入托綠色通道等活動和項目紛紛落地;園區配套逐漸完善,專業機構入駐營運園區籃球場館,周邊公建配套齊全,實驗國小、機關三幼、天龍南三路特色商業街、鳳凰山體育中心、鳳凰山音樂公園已紛紛建成營運,以人城産為核心建構的軌道交通産業生态圈生機勃勃。

第一個十年,中鐵産業園完成了從0到1的蛻變;第二個十年,園區将在金牛區“1520”總體發展思路的指導下,搶抓省市區軌道交通建設大年的契機,在金牛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支援主導産業發展的趨勢下,不斷做大做強,賦予金牛區“鐵半城”全新的科技内涵,為打造千億級的軌道交通産業貢獻力量。(潘歡歡 林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