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曆史悠久,詩詞歌賦流傳千古,唐詩讓人們引以為豪,宋詞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詞的語言形式錯落有緻,非常便于抒情,反映愛情題材的作品也特别多。
唐代早期的詞作題材廣泛,愛情詞更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如敦煌曲子,就帶有強烈的民間情歌色彩。晚唐的一些才子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承創新,又譜寫了很多優秀篇章。下面介紹唐代很著名的兩首詞作,構思精妙,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
唐代:佚名
枕上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
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這首詞創作于唐代早期,不僅源自民間,而且語言通俗平易,作者羅列了一連串不可能出現之事,用以表達其愛情的堅貞不移,也展現出勞動人民健康淳樸的思想感情。
開篇就直抒胸臆,女主輾轉難眠,她側卧在枕頭上,心中思緒萬千,既思念情郎,又擔心自己被無端抛棄。為了堅定對方的信心,她自己先對天發誓。
女主先陳述了三種情況:青山開始腐爛,秤砣浮在水面,黃河徹底枯竭。青山、秤砣、黃河,都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事物,大家也知道這些情況不可能發生,卻反襯出女主對美好愛情的執着。
接下來的誓詞又轉到空中,參辰,是指參星和辰星,分别位于西方和東方,各不相見,彼此隔絕,兩顆星白天同時出現,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北鬥星也不能随意掉轉,更不會南北方位互相置換。
古代人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天文常識,是以這些事例也是耳熟能詳,是以很有說服力。結尾兩句铿锵有力,通過以上的一系列博喻的鋪墊,女主又斬釘截鐵地說,我絕對不會變心,除非三更天看見白頭發。這又是一個有力的誓詞,彰顯出她的堅強決心。全文充滿深情,又構思精妙,值得贊賞。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代: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唐末才子溫庭筠曾專門用詞寫女人,從其姿色、風情,寫到相思和閨怨,辭藻華麗,被後世稱為軟香體。溫詞對後代詞風影響很大,這首菩薩蠻就可見一斑。
首句描寫繡房中畫屏上的風景,重疊蜿蜒的小山,波光粼粼的水流。次句展現女主人公蓬松如雲的鬓發,披散在嫩白如雪的臉上。第三句揭示其生活狀态,“懶、遲”二字,抒寫了她起床後的懶散姿态。
作者并未說明女主為何顯得慵懶,但讀者卻能想象出她一定是心中極其失意。也許是因為失去了親人,也許是被情郎遺棄,也許是夫君多年未歸,心中空落落的,仿佛失魂落魄。
不過女子依然不放心自己的容顔,雖然她懶于梳妝,但又恐懼青春難駐,于是又不自覺地來到鏡子前面。前鏡對着後鏡,鏡裡鏡外都是伊人俏麗的倩影。
這位女子的打扮也不俗,“羅襦”是绫羅短衣;“金鹧鸪”,指羅襦繡的鸪鳥圖案。詞中用“雙雙”二字,反襯她的孤獨。“鹧鸪”是舞曲名,當時的歌女舞衣上往往繡貼鹧鸪圖案,是以詞的結尾終于透露出,這位靓女實際上是一位歌妓。
溫庭筠是一位極具文學才華的作者,他善于描繪含情脈脈的少婦神态,即使是白描筆法,也頗有情緻,遠勝于那些着意刻镂的詞作。
由于唐宣宗愛聽《菩薩蠻》的曲子,便托人讓溫庭筠填詞,然後再讓宮女們演唱。溫庭筠為了迎合皇帝的口味,是以才寫得如此豔麗。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從器物、動作、衣飾等方面,表現出多情少女百無聊賴的苦悶情态,人物塑造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