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天有際,思無涯。

1月26日,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天涯雜志社社長梅國雲帶領省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王姹,《天涯》雜志編輯部主任李甯、編輯鄭紀鵬赴瓊海博鳌看望朱秀海、阿西、鐘法權、曾凡華、車延高、艾真、馬曉麗、羅光輝等旅居海南的作家,一起走進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和集“山水林田湖海”的生态景觀為一體的博鳌美沙村,了解南海的曆史與現狀,感受海南鄉村振興的發展與變化。瓊海作家協會主席吳越等同志随同參加活動。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活動期間,梅國雲與旅瓊作家代表座談海洋文學,聽取大家對推進海洋文學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在座談會上,梅國雲表示,近年來,旅居海南的作家隊伍不斷壯大,大家來到寶島生活寫作是我們莫大的光榮自豪,在虎年春節即将到來之際,特此拜會看望旅居海南的作家代表,主要是表達省作協對大家的感謝和問候,同時也遙祝因疫情今冬未能前來海南的候鳥型作家朋友們新春愉快,佳作疊出。

梅國雲說,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面積的70%以上,是地球一切生命的搖籃。海洋是人類生存最為豐博的資源寶庫,吸引着人類前赴後繼走向“深藍”,形成的海洋精神,成為人類探索自然的重要力量源泉。一定意義上講,正因為人類有了探索海洋的經驗,才有了探索宇宙的自信。海洋是激蕩的、深邃的、博大的、神秘莫測的……海洋文學也必然成為激勵人類不斷前行的主流文學。中國文化始于農耕,但對海洋的探索,一直與人類并行,無論是“山海經”還是“鄭和下西洋”,無不展現人類的想象和征服海洋的決心。海南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這個海島及其圍繞着的廣袤無垠的海洋,是這個魅力無限的星球的最為靓麗的一隅,它的自然和人文,從遠古到當下,一路放射着無限光芒,讓我們倍感榮光。

梅國雲指出,大力發展海洋文學,符合國家實施海洋戰略,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也是落實省委沈曉明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時,強調海南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文化政策優勢,聚焦獨特文化資源,高水準謀劃推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南特色文藝作品的訓示的具體行動。立足自貿港發展并展望的新時代海洋文學,是大概念上的海洋文學,是以海洋為主題的自貿港文學和海島文學。我們推進海洋文學事業,也展現了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同志關于全面推進新時代文學高品質發展、展現新時代中國文學新氣象的具體要求。

梅國雲說,中央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使命。在加緊自貿港封關運作發展經濟的大背景中,我們應該以文學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把海南打造成發展繁榮海洋文學的前哨站,争取在自貿港封關運作之前推出一批海洋文學的精品力作。忠實記錄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動實踐,是新時代賦予海南廣大文學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是以,梅國雲也希望旅居海南的作家朋友,在成為候鳥型作家一員的同時,也能夠把自己當成自貿港的主人,大家共同努力,以鮮明的海南氣派、自貿港氣象,把海洋文學做大做強,推動中國海洋文學事業的發展。

旅瓊作家談海洋文學(按發言先後順序排列)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朱秀海(作家、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

海南省作家協會傾力于打造“海洋文學“是一個極具曆史眼光、順應時代發展、助力自由貿易港建設、着力于當下、注目于未來、有抱負、有雄心、有擔當的戰略舉措。一方面,海南文學資源豐厚遼闊,有多廣大的海就有多廣大深厚的文學土壤;另一方面,海南正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偉大鬥争又給作家們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生活場景,這場鬥争的色彩有多麼缤紛燦爛,它給海南的今天和未來帶來的變化有多大,給有志于書寫它們的作家帶來的機會就有多大,文學呈現的可能性也就可能有多缤紛燦爛。今天有幸生活在這塊熱土之上并與這裡的人民一起投入這場偉大鬥争的海南作家們是幸運的。偉大的曆史總有它的言說者,海南省作協提出大力打造海洋文學的口号代表着一種文學的覺醒,曆史給予了海南和所有立志于海洋文學創作的作家們難得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們值得驕傲的責任。我相信假以時日,今日種下的樹木就會開出燦爛的花果,結出豐滿的果實。作為旅瓊作家和“海南名譽作家”的一員,時時感受着海南省作家協會的關心和幫助,我自己也責無旁貸,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加入其中,為打造海洋文學的世紀性文學增磚添瓦,做出貢獻。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阿西(詩人)

海南島四面環海,恒春,風景怡人,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令人向往。目前正在全方位打造自由貿易港,吸引世人目光。文學也在此背景下尋求大發展,形成強勁勢頭。在海洋這一自然背景下,如果能實時注入“自貿港”之各種正确而自由之元素,鼓勵百花竟放,海南省的文學定會激蕩無數遠征之帆,形成可觀的艦舫骈集——那樣,詩小說散文等文體佳作傑作就蔚為大觀了,海南島就成為了海洋文學的天然大良港,南海也成為了無數作家詩人們創作的溫床。祝願同行們早日寫出兼具海洋氣質與個人生命精神的大作,不愧美麗大海的哺育與召喚。

此外,個人旅居島上十餘年,寫作的積極性也是有增無減。今年開年,《芒種》“複興詩壇”欄目刊發的一組詩就是寫于崖州古鎮的《崖州灣短調》,而此前曆時十年完成的大型個人精神史性質的長詩《海書》(後定名《崖州灣海書》)亦被《大益文學》(叢刊)和《詩潮》等雜志大量刊載,說明業界對“海洋文學”秉持的開放态度和殷殷期待非常令人鼓舞的。據說海南省本省作家們更是近海樓台,頻頻收獲自己滿滿的文學“明月”。未來海南省的海洋文學前景比海洋更壯闊。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鐘法權(軍旅作家)

我住的地方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近在遲尺,卻一次次擦肩而過,而未能入館一睹曆史的風采。2022年1月26日,在陽光春色稠、風吹椰林響的下午,在海南省作協盛情安排下,與旅瓊名家一同走進這座中國獨一無二的南海博物館。沿着曆史時空的隧道,從潭門古港出發,經博鳌進入浩瀚的南海。沿海上絲綢之路,向南,一直向南,到永興島暫住,過七星嶼,在甘泉島與南宋漁民共飲一口天然椰露,搖漿蕩舟到珊瑚島看大海天然珍寶。向南,再向南,一直抵達南安礁,再從曾母暗沙傳回。在七色的海洋上,與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巧遇,龐大的艦隊讓人震撼,堆如小山一般的銅錢成為艦船用來抗擊風浪的壓艙石,碼在銅錢之上的是精美絕倫的景德鎮青花瓷和女人用的裝飾粉盒等,柔軟無比、顯示奢華富貴的絲綢擺在艙室之上,盡顯泱泱大國的文明。某一年、某一天,南海風暴的突然來臨,一條行駛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航船傾覆了,又一首裝載着瓷器、絲綢寶物的船舶沉沒了,它們從此成為海上古絲綢之路的曆史見證。大陸的曆史在地下在地上,南海的曆史在藍色的海底、在珊瑚盛開的花叢中。從南海曆史悠久的回音中,成為後人撥開曆史迷霧的海上燈塔。如今,海南省作協正精心建構着的海洋文學,在自貿港興盛之時,海洋文學正肩負特殊使命沿海上絲綢之路而揚帆遠航。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曾凡華(作家、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名譽會長、艾青文學院院長)

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為海洋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時間的嬗遞,又将把海洋文學的邊界拓展得無窮大。作為進入外部世界的一種文學方式,海洋的主題,無疑會引發各方的關注與審視一一不僅止于文學圈、也不僅止于華語圈,影響力所及将遍布全球。當然,這取決于海洋文學的一批高水準标志性作品的出現。為此,除了依賴海南本土作家厚積薄發的“井噴”之外,也須借助外來(包括境外)作家的靈感迸發,使海洋文學的命題愈加豐厚、愈加深邃,使之成為世界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一直視海南為第二故鄉,在有生之年,願為海洋文學的繁榮盡一份綿薄之力,也期待在不久的将來,有海明威式的海洋文學作家的出現,有《老人與海》那樣的海洋文學作品出現……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艾真(《文藝報》社原副總編)

海南省作協作為海南島文學事業的組織者,大力提倡海洋文學的創作,是責任也是使命。

在提倡海洋文學創作的同時,也應同步加強海洋文學的研究,雙管齊下,以研究促進創作的繁盛,素來是文學的規律。

有志于海洋文學題材寫作的作家,應以中華民族獨特的海洋觀,來抒寫關于海洋與人類的故事、記錄曆史與今天。

近年來,海南的作家們己經用小說、詩歌、散文等多種文學形式,創作出了一些優秀的海洋文學作品,得到了文學界的關注和認可。

期待更紮實厚重的海洋文學作品問世,讓海洋文學這一抹藍色,早日耀眼于中國文學的版圖上。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車延高(詩人、魯迅文學獎得主)

如果把太陽想象為一個思想者,海面是它最先醒來的地方。

海的廣闊和思想的無垠天作之合,決定了海連着五大洲四大洋,海岸可以停泊世界,海面是地球上最寬廣路。

海洋文學作為一個新的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被善于思考的人提出來,就意味着文學創作中會有一種獨具特色、别出心裁的思考、定位和格局開始在探索中逐漸形成。

現在就能感覺到這種探索會在三個方面有所出新:

1、以海一般寬闊的胸襟面向世界,着眼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世界性眼光去選取具有生命活力的,足以燭照人類文明之光的宏大題材。

2、以錨的堅定,正視自己的根之所在。文學創作要堅定屬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既師夷長技,又萬變不離其宗。寫出真正認識世界,又被世認可醒世之作。

3、以上善若水的氣度,放大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力。海洋文學要借力于中國與世界的商貿科技和文化往來這個契機。給文學創作打造出有民族特色的世界級平台。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馬曉麗(軍旅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

提到海洋文學,我們大概首先就會想到這樣的描寫:海水顔色深極了,陽光在海水中幻成彩虹七色。那數不清的斑斑點點的浮遊生物,由于此刻太陽升到了頭頂上空,都看不見了,眼下老人看得見的僅僅是藍色海水深處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帶,還有他那幾根筆直垂在有一英裡深的水中的釣索……這是海明威筆下的海和那個甯肯被毀滅也不願被打敗的老人,這部文學精品當然也是海洋文學精品。例數這樣一些優秀的海洋文學精品,我們不難看出,海洋文學其實是一個比其字面意思更寬廣的文學概念。我們提出的的海洋文學應該是以海洋為依托、參照、拟比,進而深入探索幽深且豐富的人類靈魂,關切人類命運,表達人類精神。相信在繁榮海洋文學的倡導下,一定會湧現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羅光輝(軍旅作家)

人奔古稀,爬過山,看過海。站在山上,會覺得自己比山高,面對大海,會覺得自己很渺小。

海,開放,包容,神秘;

海,遼闊,睿智,深邃。

我參軍入伍,就在東海岸邊,在海防部隊生活了十八個春秋。站崗,放哨,巡邏,挖坑道,軍事演習……

我寫過“貝殼,是不是大海殘廢了的耳朵?"也寫過"海岸上的航标燈火,在茫茫大海閃閃爍爍。"還寫過"當槍刺挑醒了黎明,祖國的忠誠衛士向母親報告,前線平安!"……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海洋文學?

有人說:那種滲透着海洋精神的文學作品就是海洋文學。

海洋精神,我腦海中沸騰着幾句話:不屈不撓的意志,寬廣的胸懷,無窮無盡的探索精神,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團結力量……

海洋文學,尚未大規模進入文學。海洋文學要喚起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任重道遠。

晨起,聽海的音樂,看海的光,旭日從海面噴薄而出,将碧波蕩漾的海水染得金碧輝煌,眺望遠方,我看到了海洋文學的明天!

王姹專職副主席發言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王姹(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

歡迎各位著名作家遠道回家,回到海南過年!海南的冬天,依然陽光明媚、鮮花燦爛。相信你們已深深愛上海南,愛上這片碧海藍天、椰風海韻。

目前,海南正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海南的文學事業也在梅主席的上司下多舉措多政策穩步推進,成果豐碩。海南有着20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在古代,海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一千多年前,海南就開始有漁民遠洋至西沙、中沙乃至南沙進行捕撈作業,直至近日,海南的漁民依舊與浩瀚無邊的大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說,大海就是海南漁民賴以生存的載體,海洋就是海南人另外一個重要的生存空間。海南人與大海的關系,從對峙到征服再到親和,這樣一種關系的轉變反映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諧親近,同時觀照自身,微妙關系的轉化也凸顯自我的反思與自省。是以,海南打造海洋文學創作有着先天的優勢。

這兩年,在省作協的積極推動和策劃下,海南的海洋文學取得了一些成績。海南本土作家林森的小說《島》《海裡岸上》《唯水年輕》,李煥才的《島》,還有一些作家寫的關于海洋文學的作品等等,經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後,反響很大,這些都是優秀的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文學作品。未來,省作協将再接再厲,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以海洋文學為主體,同時不斷挖掘海南的黎苗文化、熱帶雨林文化、華僑文化等,整合資源,助推海南文學事業更上一個台階。當然,海南的文學事業離不開諸位著名作家的鼎力支援,希望您們多回海南,多關注海南,多采訪海南、多寫咱們的海南,給海洋文學多提寶貴的建議和意見,期待您們的支援!最後祝各位旅瓊作家新春吉祥,萬事順意!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與會嘉賓參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海洋文學如何走向“深藍”,旅瓊作家們這樣說……

與會嘉賓參觀沙美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