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學州的離世:除了譴責與憤怒,或許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

本是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朝陽,充滿激情的花季少年,最後卻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劉學州的離世:除了譴責與憤怒,或許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

劉學州生命的戛然而止,讓無數的世人頗感唏噓,甚至是讓無數正關心他的朋友手足無措。

面對這悲涼的結局,我們除了譴責那些網暴人,還有令世人“心驚肉跳”的主流媒體,以及對其親生父母不負責任的态度表現出憤怒和不滿之外。

或許我們更應該要做的是,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一下:

為什麼鹿道森之後,又出了一個劉學州?甚至還有很多沒有被報道出來的,也正處于自殺邊緣的個體。

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富足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們很多人的心理卻并沒有想象中的健康,

甚至很多的年輕人在面對困難之時,想到更多的不是積極地去尋找解決方法,而是選擇過早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甚至是非常糟糕,但選擇逃避現實,困難永遠都不會得以解決。

今天以劉學州的例子,想和大家淺談一下,我自己從中得到的一些所思所想,不才之言,還望各位可以多多擔待呢。

01,劉學州經曆了什麼

剛滿三個月大,即被自己的親生父母無情抛棄,其父母這麼做的原因,竟然是當時兩人結婚,劉爸爸沒有足夠的彩禮錢,

是以把心一橫,将自己的親生骨肉賣了換錢,随即兩人并沒有半點的不忍與傷心,轉過頭去就再懷上了另外一胎。

劉學州被賣之後,幸好遇到了一對把他視為己出的夫妻,本以為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但上天似乎覺得他的人生還不夠“傳奇”,

在他四歲之時,一場意外的煙花爆炸事故把本屬于他的父愛與母愛再次奪走了,可憐的男孩再次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

沒有了依靠的劉學州,隻能和那年邁體弱的外婆外公(養)相依為命。

沒有了父母的孩子,注定就沒有了最後的護盾,他也就成了唯一被欺負的對象,在村裡被指指點點。

在學校裡更不堪,被各種欺淩:文具被搶、課餘待的地方隻能是廁所、被孤立、被構陷。

就連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也永遠是不辨是非地站在他的對立面;

就連吃飯的待遇都不平等,全校所有人都分到雞蛋,但是就他沒有。

他隻是一個孩子,他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是他在學校所受到的“待遇”卻連一條狗都不如。

為了得到同學的友情以及老師的憐憫,他一直嚴于律己,恪守一切的紀律,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品格上都是無可挑剔的。

他在盡力優秀,他在努力地發光,但是身邊的人卻依舊熟視無睹,依舊會把他孤立,依舊會對他“拳打腳踢”。

在那受盡折磨的童年生活裡,待他以溫柔的隻剩下他的姨媽(養)了,姨媽也是那時陪他走過無數個黑暗日子的唯一光亮。

姨媽很疼愛以及關心他,他也把姨媽當作了自己的母親來對待。

在這個世界上,他似乎永遠都沒有資格獲得父母般的疼愛,上天對他似乎也實在太過于殘忍,他的姨媽後來也因為婚姻的破碎,早早地離他而去。

後來上了國中,卻再次承受了不可磨滅的痛苦,遭到了男老師的猥亵。

一次次的無情傷害,讓身心俱疲的他早已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為了能繼續笑着活下去,也更是為了得到一個可以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解開心中一直存有的疑團:自己的真實身世。

在查明自己身世的路上,路途的荊棘與坎坷不少,但結局無疑還是值得慶幸的。

自己的身世很快就得以查明,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找到了。

本以為是一家人分離多年,這次得以團聚,會落下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但終究還是事與願違。

親人的背叛,成了壓垮他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己的親生父母是如願找到了,但是自己親生父母獸性的那一面也得以洞悉了。

自己被賣原來是因為爸爸隻為了湊彩禮錢,

自己踏破鐵鞋尋上門來,非但沒有得到他們的忏悔以及彌補多年的愛,反而現在的他,對于他們而言是累贅,是包袱,是不堪回首的過往,

因為其父母在多年前早已各奔東西,現在已經重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兩人早已形同路人,而現在回來的他,就是他的痛,他們的傷。

當自己向其父母提出想要一個“家”之時,哪怕隻是一個落腳的地方,無論是一個房子,還是一個出租屋,對于一個18歲(有說15歲)的孩子來說,我想都不過分吧?

畢竟他也剛成年,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們也沒有在他身上付出過半分半毫,甚至最後還把他賣了隻是為了湊足彩禮錢,好滿足自己龌龊的勾當。

但這樣簡單的要求對于他的父母而言,他就是一個嗜血的魔鬼。

最後,劉學州将自己的這般身世公諸在網上,你說他為了警醒世人也好,或是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也罷。

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并不是做了什麼犯法或是逾矩的事啊。

作為看客的大多數,非但沒有給到他以同情,居然還把本已身處懸崖峭壁的他,一步步地推下了萬丈深淵。

經受過了種種的痛打,面對着社會的無情,世人的冷漠以及親情的背叛,年紀輕輕的他,内心深處得有多麼的無助與絕望呢?

即使身處陰溝,但他仍選擇仰望星空。

在他的遺書裡,我們可以知道,他仍然惦記着他的外婆外公,以及跟他有同一樣經曆的孩子。

世界以痛吻他,他卻一直報之以歌。

他的痛,我無法感同身受;但他的經曆,卻早已讓我感到無比的壓抑。

我在想,那些“劊子手”到底會有多麼的冷漠無情?以至于他們在犯事之後,居然還能置身事外,甚至是一副洋洋得意之态!

想不通,道不明...

02,該怎麼辦呢

在劉學州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無數過往早已存在的社會問題:人口販賣、校園欺淩、未成年人遭性侵以及網絡暴力等等。

問題早已存在,而我們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業已完善,這些問題也早已被我們世人所注意到,很多題材甚至早已被搬到了熒幕上,很多的學校也開設了相關的教育課程,但是最後的結果,似乎有點不盡如人意。

相關的問題還時常會有發生。

毋庸置疑的是,相較于以往的不重視,以上的一系列舉措對于犯罪的打擊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在面對這類事情還時有發生,特别是在一些相較落後的地方,今天的劉學州倒下了,随着時間的推移,事件落下了帷幕之後,我們很快就會将其忘記,而下個“劉學州”依舊還會出現,今天這群“劊子手”老了,而下一茬依舊在孕育新生。

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地去思考和檢討一下,是不是其中還有些可以完善的地方,以及新的措施和辦法去更好地應對呢?而不是把“最後的一百米”置之不顧,或是簡單地把它視為不可逾越的鴻溝,簡單地采取“一刀切”的辦法。

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建議:

在軍事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語是這樣說的:最好的防守,或許是主動進攻。

在我們現有的政策也好,教育的思想觀念也罷,我們總是把孩子或是未成年人放在象牙塔裡面供奉着,覺得他們還是孩子,就必須做全方位的保護。

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是孩子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保護呢?

今天沒有經曆過風吹雨打的樹苗,是否真足以成為他日的棟梁之材呢?

基于無數發生過的案例而言,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過來人,我們都知道在青春期的期間,獵奇心和叛逆心有多重和多麼的強烈,我們在沒有見過或是沒有嘗試過的情況之下,越是禁止,就越是會反抗。

我們很多大人的想法和處理辦法就是,隻要藏着掖着,他們就沒辦法知道或是得到了。

但殊不知,他通過自己的辦法或是同學友人的幫助,早已得到自己心中的答案甚至是自己一直夢寐以求想要的,隻是你們大人自以為聰明,覺得保護的目的早已達到了。

殊不知,真實的情況是:你們沒有挑明,孩子就不說破罷了。你繼續裝傻充愣,他們也就跟着繼續裝睡。

等到哪天他們有逾矩的行為,你們才痛心地如夢初醒。

這無疑才是最滑稽的。

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時候,那時有一句很時髦的話叫:足不出戶,知天下事。

網絡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這句話早已是變成了:人不離床,天下事也得以盡知了。

是以,全方位的保護,是根本做不到的。

那何謂“主動進攻”呢?

我這裡提到的“進攻”是解:主動出擊之意,主動讓他們去了解和承受,以及感同身受之意。

像今天提到的網暴,身處網際網路洪流之中的我們,誰又未曾不被别人惡語相加過呢,誰又未曾在背後說過别人的壞話呢?

有時候,甚至對于一些敏感的人而言,哪怕你是出于關心的态度去對他做一些事或是說一些話,由于長期的壓抑或是遭到過的傷害,他早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在他看來,都會覺得你是在嘲諷他或是有心想害他。

那麼,這樣的情況算不算是網暴呢?或是算不算得上是幫兇呢?

出于保護,現在很多的平台會對很多的言語和行為進行和諧或是屏蔽。

最诙諧的莫過于上次看到了有一位部落客吐槽的一個視訊(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去看看):

劉學州的離世:除了譴責與憤怒,或許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

第一次看完之後不明是以,第二次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的無奈,第三次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的可笑。

哪怕是今天把網際網路給關掉了,那麼我們就不會受到他人的冷嘲熱諷,甚至是言語上的攻擊嗎?

你們忘了村口情報站的流言蜚語了嗎?你們難道忘了同學朋友的排擠和孤立了嗎?你們難道忘了身邊同僚的指指點點了嗎?

難道就因為這些沒有被記錄在網際網路上,以上的這些就可以被忽視和容忍嗎?

既然傷害無處不在,我們也無法做到屏蔽一切以求“獨善其身”。

我們去主動面對或是迎擊,難道不也是一種好的解決辦法嗎?

我們在給予相關的說教之後,同時輔之以實驗,難道不會讓施暴者更能感同身受,讓被害者的心理更加的強大,讓未曾有過類似經曆的旁觀者也能參與到其中去,

有了切膚之痛後,既能讓犯罪扼殺在搖籃之中,也能讓他們知道,當你不幸成為被害者之時,更懂得如何去尋求幫助或是保護自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像校園暴力,很多時候,每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被害者通常得到的幫助就是撫慰,施暴者由于其是未成年人,他們得到的就是說教,哪怕是費用的賠償,也隻會是由其父母承擔,需要負上法律責任和需要進入少管所是極為罕見的。

這樣的解決辦法,無論是對于施暴者還是被害者而言,都隻是隔靴搔癢,時間過去之後,被害者依舊還會受到傷害,而施暴者依舊是我行我素。

那為什麼我們不在說教的基礎上,再輔之一些教育的實踐呢,讓施暴者和被害者互換身份,

進而讓施暴者也能感受到切膚之痛,

讓被害者也能出一口“惡氣”和内心的壓抑得到釋放,

甚至是讓旁觀的學生也能參與到其中去,讓他們深刻地知道施暴者的“惡”以及被害者的“痛”,進而他們不敢以身試法,同時當他們邊有被害者之時,也能更容易生出同理之心。

實踐出真知,适當的棍棒教育,難道不比隻是一味地說教,來得更有意義和影響嗎?

如果上述的方案有悖常理,難以實施的話,我們接下來就再來讨論另外的一個方案呗:運動的普及。

其實不管是在校的孩子,亦或是混迹在社會上的大人。

就甭說是心理問題了,就連身體上的毛病也實在令無數人堪憂。

在學校的為了升學考試,在社會上的為了更新加薪,為了達到目的,很多人往往會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置若不顧。

哪怕是自己深知有着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與毛病,

但在學校的,苦于體育老師經常“生病”,自己的體育課時常會被霸占;

在社會上的,苦于沒有運動的場地,有場地的不是要收費就是無故被他人霸占;

長此以往,運動就早已被我們抛之于腦後,我們想到釋放壓力的方式永遠都是:刷劇或是打遊戲。

在日積月累之下,身體垮掉,精神頹靡,心理脆弱易碎,經不起任何的摔打和考驗,遇到稍微大點的挫折,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尋短見,以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可以解決一切。

而運動呢,它不隻會讓我們的身體得以茁壯成長,大汗淋漓之後,釋放出來的多巴胺,更是能掃除我們消極的影響,進而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态。

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強大,讓我們遇到困難之時,我們可能想到不是逃避甚至是尋短見,而會是積極的尋找解決辦法以應對。

這不是無稽之談,大家隻要自己去搜尋一下運動和不運動兩者之間,在身體或是心理上有多大的差別,就會知道了。而我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最後總結一下吧

在劉學州的這個例子上,我們仍然看到了有很多的社會問題,像人口販賣、校園欺淩、性侵未成年人以及網絡暴力等。

在看不到我們内部的不足和問題時,除了譴責和憤怒之外,我們更應該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而不是選擇視而不見,逃避或是隻會一味地去埋怨,這樣是于事無補的。

人民日報曾經有過一段非常醍醐灌頂的話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

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

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

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并改變身邊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

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那以上就是我在劉學州這個案例中,得出的一些看法,思考以及建議,可能很稚嫩,或許也很荒誕不經。

甚至是其中的舉措難以實施,但總比現在的停滞不前要好吧,

在日新月異,千變萬化的今天,如果我們還隻是固步自封的話,遲早都會被時代抛下的。

衆人拾柴火焰高,你們看完本文之後,不知道有沒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是意見呢?要是有,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分享呢。

·

全文完,感謝你的閱讀。

創作不易,要是覺得不錯,就點個小小的贊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