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中童傳媒記者 木風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進一步下滑(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8.52‰),與人口自然增長率徘徊暧昧,守住了“負增長”的臨界線。
官方的資料刷屏,不少行業人對這個數字頗有微詞,在近日的走訪中,也是能夠深切的感覺到來自不同地區門店老闆的焦慮。
“感覺實際情況,比這個數字還要慘烈一些。”
尤其是一些鄉鎮店,已經出現空心化、老齡化現狀,母嬰店難以為繼。官方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835萬人,減少1157萬人。鄉村人口向城鎮遷移趨勢明顯,鄉鎮級别的母嬰店淘汰加劇。
新生兒數量,人口紅利,很難再是母嬰門店賴以生存的基石,不少母嬰店都在做轉型、延伸,另辟蹊徑,一是在嬰幼兒身上深度挖潛,品類延展,二是探尋除嬰幼兒之外的消費人群空間。
因而市場上,我們會看到母嬰人在3個方向上的嘗試,有不錯的進展。
第一,重視營養品。
一方面,在“少子精養”的趨勢下,新生代寶媽對寶寶營養全面均衡有更大的需求,基礎營養素的市場基礎在擴大,滲透率在提高;
另一方面,過敏兒的比重在增加,先天遺傳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很多新生寶寶出生就是過敏體質,而醫院很難做到精細、深度的營養指導與幹預,這時,一部分專業母嬰人承擔起為寶媽提供實時的、科學的營養指導的責任。
“相比奶粉而言,營養品的利潤還很可觀,接下來一定會重視。”有母嬰店老闆表示。目前母嬰店營養品的占比也在不斷提升,有的門店能做到30%,50%,甚至更高。
第二,向“兩頭”和全家做挖潛。
嬰幼兒版塊在母嬰店受到極大的重視,忽略了“母”的版塊,及兒童的版塊。現在很多母嬰店都會想辦法向“兩頭”延伸,往前是備孕媽媽、孕婦、準媽媽的服務與營養指導,往後是産後愛美媽媽及大童的市場挖掘。
如孕婦瑜伽、産後修複、美容美妝等,都是撬動新生代愛美寶媽需求點的項目;如兒童粉、兒童營養品、全家營養的延伸等,都有助于挖潛老會員市場。
第三,轉型做中老年市場。
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2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2.5%;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2%。
老年人的占比在上升,銀發經濟會是下一個增量紅利市場,很多母嬰人利用手頭的資源優勢做轉型,在浙江、江蘇、福建、安徽等市場,已有一部分母嬰人開始做中老年生意,培育中老人食品和用品店、社群店。
有母嬰人表示,正在籌備相關供應鍊,“現在還有點早,等65後退休後,就是進場的好時機。”
點個在看,2022發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