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魅族會是下一個錘子嗎?|陶然觀察

魅族會是下一個錘子嗎?|陶然觀察

對于魅族來說,既可能是在新的資金和管理團隊扶植下重生,也可能是完全為吉利的戰略所用。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這幾天,吉利拟收購魅族的消息讓手機圈和汽車圈一片嘩然。買家為什麼是吉利?它此次的收購意圖何在?魅族未來的命運會是怎樣?

很多人感慨,想不到魅族再次進入大衆視野竟然是要被收購的傳聞。其實這個結局并不意外。過去五年,市場見證了魅族的衰落,其年銷量從最高峰的2200萬部下降到不過百萬部。令大衆吃驚的是,這次的意向買主并非曾向魅族投資過的阿裡或其他網際網路巨頭,而是半年前突然宣布造手機的吉利汽車。

2021年9月28日,吉利控股宣布正式進軍手機領域,定位高端智能手機,并專門成立了手機公司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在當天的演講中李書福稱:“手機是快速疊代的随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産品市場驗證及軟體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使用者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作車機和手機軟體技術的緊密互動。”

造車的李書福跨界造手機,倒不是因為手機企業也在跨界造車,比如小米。連這家坐上過全球第二交椅的手機企業都認為競争激烈,想轉向智能汽車市場,李書福自然有他的考量。一句話,造車26年的李書福,重要目标之一應該還是希望手機業務能為他的造車事業服務。

人類已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汽車和手機作為消費者智能生活的終端和入口,雙方之間的交集正在不斷疊加。強大的手機終端已成為智能時代的第一大終端,下一個吸引着企業和資本搶奪的智能終端很可能就是汽車。李書福已經在汽車市場摧城拔寨,想擴大新的疆域也能了解。可是,既然吉利單獨成立了手機公司做業務,為什麼還要收購魅族?

其實在中國手機市場上,魅族的曆史積累和口碑并不差。憑借其精美的設計、極緻的成本效益,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2009年造出的第一款國産旗艦智能手機魅族M8甚至被譽為當時的“國産機皇”。

有魅族前員工向媒體分析,吉利做手機,硬體和供應鍊可能學起來夠快,軟體系統就未必了。做一套自己的OS很漫長,也很麻煩,UI、賬号體系、版本疊代等等,幾百号人砸下去可能兩三年也沒個響,還非常影響手機使用體驗和品牌,而買下魅族至少Flyme OS現成可用。

對于吉利來說,此時的魅族算是不錯的收購标的——既有手機研發、制造、銷售、品牌的基礎,又處于價值窪地階段。更值得一提的是,魅族的Flyme OS作業系統被稱作國産定制系統的黃埔軍校,走在國産手機的最前列,而這正是缺少軟體基因的傳統造車企業現階段最需要的。

在過往的公司發展曆程中,吉利也多次采用并購戰略,沃爾沃、寶騰、路特斯都是李書福運用并購方式開疆拓土的,此外吉利還收購了戴姆勒9.69%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股東。過去幾年,圍繞萬物互聯,吉利也在頻繁布局汽車晶片和車載智能硬體領域,投資了芯擎科技、億咖通科技、聯乘智能等多家企業,魅族極有可能也成為其中的一環。

需要警醒的是,建構跨界生态互聯絕非易事。可能沒有一個行業像手機這般吸引着無數人進入,又将無數冒險者送走。此前無數巨頭試圖跨界建造智能生态,如網絡安全巨頭360、家電巨頭格力等,但最終都難以在市場掀起水花,手機業務隻能淪為陪襯。對吉利而言,對魅族化而用之不失為一種理性政策。

不過,目前交易尚未落定,還要視雙方的合作程度而定。如果是全權并購,對于魅族來說既可能是在新的資金和管理團隊扶植下重生,也可能是完全為吉利的戰略所用,導緻其手機業務的落幕,畢竟市場已有錘子手機的前車之鑒。

羅永浩創立的錘子手機也曾和魅族一樣,是家“小而美”的手機企業,但在競争激烈的手機市場最終敗下陣來,于2019年被位元組跳動并購。僅一年後,原錘子科技團隊組建的新石實驗室并入位元組跳動教育硬體團隊,位元組跳動手機硬體業務被暫停,不再研發堅果手機、TNT顯示器等産品,錘子堅果手機遂成絕唱。

魅族還在期待着能堅強地“活下去”。這幾天,不少粉絲都收到了魅族寄來的明信片。這張明信片是一張名為“梭梭”的植物的照片,背面寫着——

沙漠的幹旱、鹽堿、日曝夜寒,使人們不敢踏足,但“梭梭”卻能頑強地在沙漠中存續百年,退黃沙為綠壤,化荒漠作綠洲。面對挑戰的開拓和新生,才是生命的常态。品牌或人生的意義,也許就在于這種腳踏實地的力量和獨具熱愛的創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