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殼和手機終于要開戰了

手機殼和手機終于要開戰了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網際網路的那些事兒

先前被一則“女孩子買點手機殼怎麼了?”的視訊洗腦,女孩們丢出一疊又一疊的手機殼,細數了其中一位竟足有60餘個,款式精緻不重樣,評論區一片“一人血書求連結”,且該話題目前的播放量已高達2841.9萬。

近日#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的微網誌話題達到了4.1億閱讀次數,與手機殼形成鮮明反差。對此我采訪了一位還在用“古董”iphone7的宅女朋友:“因為窮啊,再說現在的手機都性能過剩,留着換手機的錢買2斤排骨不香嗎?”

一邊是手機廠商們急着出新品“哄騙”這屆Z時代倔強的年輕人,一邊是瘋狂走量“躺”着賺錢的手機殼廠家及電商鋪主,就連老羅也在幾年前就預言:賣手機的不如賣手機殼的賺錢。

2022年,手機殼和手機終于要開戰了?

01、被“愛”包裹的機身

2019年華為曾發售一款号稱“全球首款玻璃漸變色”的手機,隔年三星打着“折疊屏是未來”的旗号發售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蘋果雖從頭到尾主打簡約風,但仔細想想其精細的厚薄程度和攝像頭的瘋狂走位,任誰看都是在外觀上下了苦功夫。

在官方店裡“裸奔”的機子憑借自己初始皮膚得到買主的青睐,帶回家後那面耗盡廠家心思的“美背”就被小香風、ins風、帶鏡殼等捂得嚴嚴實實,隻留下滿臉“黑線”的顯示屏勉強呼吸,甚至隻有在夏天熬不過高溫時,自己才會被脫下外衣出來透氣。

據NPD Group資料,75%以上的智能手機使用者會使用手機殼,25%以上的人會購買兩個以上手機殼。從消費使用者資料來看,超過50%的購買手機殼使用者為老使用者,活躍買家人均購買近50隻手機殼,複購率達200%以上。

而Canalys 全球報告顯示, 2022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11%。今年1-2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22.6% 。

看起來沒有對比性的資料,卻又在某種程度上産生了聯結,結果竟然是手機殼赢了。

還有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一千萬的使用者每年購買超過12個手機殼,其中87%為蘋果使用者。據較早的《中國校園市場發展報告》統計,中國大學生使用蘋果手機的占比已經達到第一名,而蘋果使用者是購買手機殼的主力軍,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蘋果手機更值得被保護。

小紅書上關于手機殼的筆記達167萬+文章,147萬+商品,可愛風、複古風、簡約風,甚至有明星宋妍霏親自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機殼,作為一名合格的愛豆,周潔瓊每每對鏡自拍的殼都不重樣,很大一部分人沖着明星同款等字眼消費。

同時他們買殼的理由有一萬種:冬天用毛茸茸的材質暖和,夏天得換上清爽的透明殼,做完美甲要買個小香風殼當“背景”,出去遊玩要換上亮眼的顔色,運動時要換上防摔效果一級棒的氣囊殼......

“買手機殼那都是小女生幹的事,就像她們喜歡買衣服一樣!”某直男朋友每見到賣手機殼的線下店鋪時都忍不住吐槽,瞅一眼他的手機殼,我頓悟了:

根據淘寶搜尋,手機殼的定價在5~40元之間銷量最高,這類商家走“量産”路線,不參與圖畫創作,不參與材質選擇,也不參與對版倒模。

那300元的手機殼是什麼存在?CASETiFY曾震蕩整個“殼界”,主打高端路線還獲得了C資本數千萬美元融資,“球王”梅西、名模Kylie Jenner等知名人士均為其站過台。

因為其創始人是不折不扣的“果粉”,也預料到蘋果手機會長期大賣,從2011年便開始深耕蘋果手機殼市場,為Instagram的使用者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同時,和不同IP聯名(迪士尼、BTS、NBA等),并推出附屬電子産品airPods、iPad等保護殼,均由一種叫作Qitech的材料制成,号稱“從3米高摔下,手機絲毫不會損壞”。

“中國手機殼第一股”的光環于2020年落在傑美特公司的頭上,它和很多大牌手機之間有合作,如大家所熟悉的三星、蘋果、華為、中興、OPPO,“先國外,後國内”的打法有效提高了全球市占率,2019年,傑美特的利潤率已經超過了15%,而當時很多手機廠商的利潤率隻有5%。

傑美特一開始就不想參與國内品質參差不齊的手機殼“價格戰”,而是注重産品品質與品質,“三級防水、五級防摔”都不在話下。

可即便如此,也得經受“後浪”的猛攻。據企查查資料顯示,目前大陸共有1.07萬家手機殼相關企業。2019年,全國新注冊相關企業1906家,同比增長22.9%;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就有5個造手機殼的“後浪”企業加入這個領域。

手機殼怎麼就突然這麼搶手了?想想十幾年前的按鍵小靈通,最多隻是貼貼小鑽,放放大頭貼,手機真的需要穿衣服嗎?

02、“有殼,面子都足了!”

知乎一大佬對手機殼做了個定義:一種能夠将手機提供擁有保護之外 提供改變外觀,提供與原廠提供方案不一樣的外觀個性化更換配件。

以年輕人的角度看,手機殼不再隻是保護套,而是一種新型社交貨币。既要社交,就要展現自己與衆不同的個性,形成“撞衫可怕撞殼更可怕”的統一認知。

由此不少商家另辟蹊徑,将手機殼的制造權交給顧客本人,淘寶上搜尋“DIY定制手機殼”,除了招牌的“來圖定制”,還有奶油膠自制材料、手繪圖檔+定制殼、放情侶創意照片等,有商家透露此款手機殼的淨利潤高達70%-80%,不僅省去設計成本,還避免了款式不合适造成庫存積壓問題。

如此大的市場就連奢侈品也“垂涎”,買不起LV的包包,不妨來件入門級奢侈單品手機殼,價格最低的一款為1800元,價格最高的定制啞光面鳄皮革材質的手機套售價41500元。

殼是手機的幾倍價格,“第二面子”有了奢侈品的加持,似乎整個人都精神了。

手機殼和手機終于要開戰了

作為手機廠商必不能放過“官方出品”4個大字帶來的黏性收益,去年5月華為P30 Pro 限量版套裝開啟預售,在原有手機的價格上加了400塊,隻是多了個禮盒包裝和限量版星鑽手機殼。

魅族官方曾限量開售 iPhone 13 Pro / Pro Max “黑化獨角獸” 手機殼,售價 129 元,甚至在首頁上架了iPhone12系列,售賣同行産品已是大忌,該營銷政策讓粉絲徹底失去對魅族的信心,同時抱上蘋果大腿的魅族遭到聲讨:為何不放眼安卓機的手機殼市場?

與安卓對比,蘋果的使用者數常年保持領先,盡管在2019年被華為超過,但其更新疊代的速度不得不讓安卓廠家信服,再者蘋果的使用周期長,按照官方的說法,基本能在 3 年時間裡能維持它原來的性能,對于商家來說,一款殼能連續賣到2年以上已是“殼界”的優等生。

這并不代表安卓機手機殼在國内就沒有市場。華為、OPPO、一加、小米、魅族等均有自己出廠的手機殼,OPPO曾就散熱表現與武漢大學研發出了一款退燒手機殼,中興新發售的一款 X Games聯名滑闆手機殼售價達199元,價格中便含有版權IP成本。

甚至2020年有消息稱小米送出了一款實作為無線耳機充電的手機殼專利,可用性很強,但能否将專利變成現實還不好說,若真能發售,價格必然不低。

正常來說,手機殼的材料有:塑膠、pc材質、皮革、金屬材質和TPU,防水、不泛黃、防摔的材質則不存在于低價市場。

例如潮流品牌PITAKA稱其在天貓店鋪内比較受歡迎的,是芳綸纖維、碳纖維等新複合材料制作的産品,最暢銷的一款磁吸芳綸纖維手機殼零售價為389元,月銷量超500件,回購者主要看中的是質感。

蘋果329元的純色液态矽膠軟殼也并非全是品牌溢價,據官方介紹,此款殼采用的是高透光聚碳酸酯,結合柔韌的TPU材質,還擁有不會開膠也不會泛黃的黑科技,是手機塑膠保護殼中的最高标準。

是以被各種種草,隻為外觀成箱囤低價手機殼的“買手”們叫苦不疊,9.9的矽膠軟殼沒兩天就發黃,明星同款的硬殼模不對版,避雷貼應運而生。“開關鍵被殼卡住,手機自動開關機一晚上,第二天手機燙的快要爆炸了。”

手機殼和手機終于要開戰了

有業内人士表示:“手機殼行業目前缺乏統一标準,市場上的手機殼品質參差不齊,差距懸殊。”

目前國内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達到一年3億部,哪怕一個手機殼隻賣10塊錢,也會有高達30億元的市場佔有率。而國内大部分做手機殼的還是小廠家,整個市場終端的價格必然不會高于海外市場的定價,終端低價,原始材料成本自然下降。

這也是手機殼品質參差不齊、花樣多而不精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商家選擇“走量”而不是非打造原創IP,與國外反差明顯。

據悉,有三類手機殼制造商正在帶動行業更新,一是手機廠商的原廠手機殼品牌,二是手機配件品牌,三是正在湧現的原創設計品牌。

原創設計離不開“版權糾紛”這一魔咒,無論是自創還是借鑒選用,一不留神就滿盤皆輸。

羅永浩曾在一次錘子堅果手機釋出會上說為堅果手機推出限量版後殼,其中包含經典形象馬裡奧。很快版權方任天堂找上門給他當頭一棒:不會在“中國”做任何類似授權。

本想靠“情懷+手機殼”的法子讓錘子擺脫“街機”的命運,無奈其沒法通過“傍大款”的方式博取歡心。

“我是設計師,我産出的不是手機殼,是設計作品。”手機殼設計師王鵬說道。在他工作的幾年時間,作品被無數商家剽竊、濫用,在别人的店裡用更低的價格售賣,銷量卻是他的好幾倍。

對于設計師而言,作品的外象和精神不随着它附着的物體而貶損或升值,隻要你的設計稿交出去,來瓜分這份收益的絕大部分都是盜版廠商。

2012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曾對5家中國公司生産的便攜式電子裝置保護殼發起“337調查”,進而讓有版權問題的這幾家中國公司被隔絕在美國市場之外。

有需求就有市場,具有充電、錢包、多功能的手機殼在暗處萌生,我們不知未來的手機殼會發展成什麼樣,腦洞大開試想一下:未來可以飛天的手機殼,可以潛水的手機殼,甚至可以秒變玫瑰花的手機殼......

人靠衣裝馬靠鞍,手機作為人們的“掌中寶”自然成了人們需要美化的目标,未來手機殼市場有着巨大想象空間,可若想獲得長期增長,需在品牌上下苦功夫,同時加大版權意識的保護,用真正優質的、吸引無限複購、值得收藏的手機殼撐足年輕人們的“第二面子”!

參考資料:

審美意義反超實用價值,個性手機殼撬動“大生意”——北京日報

手機殼,大生意——人民網

賣手機殼,究竟有多暴利?——科技狐

IP聯名玩得好,手機殼也能做成大生意——界面新聞

一個手機殼背後的版權戰争 ——張書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