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2022年1月10日,美國單日新增病例破140萬,重新整理全球最高記錄,其中99.9%的病例為奧密克戎感染。奧密克戎橫行,全美病例數激增,給美國帶來了空前挑戰,“坐以待斃”的政策看來是行不通了。

為應對新“毒王”,美國拜登政府于1月18日啟動了一個新網站——COVIDTests.gov。從1月19日起,每個美國家庭可以在網上免費擷取4次試劑盒,在家中即可完成新冠病毒的“自我快速檢測”。此前,拜登披露正在購買10億次家庭快檢試劑盒。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2022年1月2日,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州政府從業人員在向開車駛過的人們分發免費的病毒測試盒(圖檔來源:John Moore/Getty Images)

英國早從2020年11月起就開始推廣新冠家庭快速抗原檢測(即上述美國剛開始普及的“新冠病毒自我快速檢測”),交過醫保的居民均可預定免費檢測包。網上申請後,檢測包直接包郵到家,操作友善,可獨立完成,僅需30min便能得到結果。如果結果顯示“兩條杠”、但無症狀,不需核酸檢測确認,直接自我居家隔離。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NHS DHSC COVID-19 自檢(快速抗原檢測) 步驟指南

目前這種新冠快檢試劑盒在澳洲“一盒難求”,從成本價的1-3元被炒至市場最高價2300元,翻了1000倍左右。

今非昔比,在早期疫情中被判定為無用的抗原檢測,卻“翻身”在多國受到廣泛認可。歐洲各國、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均在大力推行抗原檢測的方法,甚至在英國、新加坡、巴西、法國、意大利等國,抗原檢測結果被作為入境标準之一。

奧密克戎掀起海嘯,家庭抗原快檢迅速普及,卻忙壞了中國勞工。

火爆海外的抗原快檢試劑盒,絕大部分“Made in China”。中國企業九安醫療收到來自美國的新冠家用自測OTC試劑盒訂單總額超21億元;英國大多數家用抗原檢測包源自兩個從中國進口的品牌——Orient Gene(生廠商:東方基因)和FlowFlex(生産商:艾康生物);澳洲的抗原檢測試劑盒70%以上源自中國......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英國從中國進口的新冠試劑盒(圖源:Orient Gene)

在國外占據巨大份額的“中國造”新冠試劑盒,卻是一項“對外不對内”的生意。

為什麼我們仍要在寒風中排長隊等待核酸檢測,而不能直接采用居家自我檢測的方法?

核酸檢測VS抗原檢測,誰更勝一籌?

大陸普遍使用的“新冠核酸檢測”,和上文中提及的“自我抗原檢測”,是兩種不同原理的病毒檢測方法。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的差別在于其獨特的RNA基因組和病毒基因對應的蛋白,核酸檢測方法基于基因檢測,而抗原檢測方法則基于病毒蛋白檢測。

大衆熟知的核酸檢測,又稱PCR(聚合酶鍊式反應)檢測技術。該方法先将新冠病毒的一段RNA片段逆轉錄成雙鍊DNA,再通過DNA聚合酶進行擴增,将病毒基因片段不斷放大,直至熒光探針能捕捉到。當擴增的病毒濃度達到臨界值時,就會産生熒光信号,提示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圖源:網絡

PCR的優點,一是靈敏,即使樣本中病毒量再低,多擴增幾次總能得到結果;二是特異性強,樣本中能測出RNA,極大機率就是存在病毒。現階段,核酸檢測仍是認可度最高的檢測新冠“金标準”。此前有新聞報道“6、7次核酸後才确診”的病例,往往并不能怪罪于核酸檢測的方法,而是檢驗程式上出現問題。

PCR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核酸檢測的操作較為複雜,需由醫護人員采樣。采樣後,需要專業的檢驗人員使用專門的PCR儀進行檢測,周期較長。

另一缺點則是“太過靈敏”。對于新冠康複期的人而言,很多人早就沒有傳染性,體内僅剩“死”病毒。但由于PCR的高靈敏度,有些極端的案例在确診後12周仍能檢測到病毒RNA。不過用這種方式來确定“是否能出院”,是相對嚴謹的。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PCR檢驗儀器(圖源:蓬江釋出)

抗原檢測,即前文提到的“在美、英、澳等國火爆的自我快篩法”。這種檢測方法直接檢測病毒的蛋白,使用特異結合新冠N蛋白的抗體去抓取病毒,再通過生化反應把抓取的信号放大到能觀測的程度。

抗原檢測的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快”字,相比于核酸檢測的6-16h,抗原檢測将出結果的時間縮短到15-30min。其次,操作過程簡單,無需專門儀器,醫學“小白”也能根據說明書進行居家自測。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快速抗原檢測說明書(圖源:NHS)

抗原檢測雖然便宜友善,但靈敏度差,覆寫病程短。抗原檢測能測出“陽性”的時段,往往對應感染者傳染性高的時候,一般在感染的第3-7天比較靈敏,更适合處于發病第一周的患者進行檢測。

美國加州一對比性研究顯示,在127份核酸陽性的樣本中,隻有55份是抗原陽性,意味着使用抗原檢測方法檢出新冠的比率僅為43.3%,有一大半會被漏檢。歐盟對于進口快篩産品的一條技術标準為靈敏度超過80%,大多數抗原檢測的靈敏度在50-90%之間,而“金标準”核酸檢測的靈敏度高達99.9%。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抗原檢測的試劑盒(圖源:中鐘看藥)

也就是說,抗原檢測隻有在病毒載量高的時候才能檢測出“陽性”,很容易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漏檢後極易造成傳播。

除此之外,奧密克戎的強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會導緻一些快檢産品中原先標明的抗體無法檢出新“毒王”突變的蛋白,導緻抗原檢測法的準确率一降再降。

大陸能否開放快速抗原檢測法?

繞回之前的問題,為何抗原檢測在海外風靡,但在國内毫無用武之地?

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抗原檢測的弊端是大陸現階段不選用該方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符合大陸“天羅地網”式的篩查體系,難以滿足“動态清零”政策的要求。

同時,國核心酸檢測成本不算很高,單人份核酸試劑盒價格在5.38-24.9元之間。為了滿足國内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工作,大陸已經從原先的單檢,發展至後來的“5混1”、“10混1”,再到今年剛出台的“20混1”,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為什麼國外在用“驗孕棒”式自檢,而中國人還在排隊做核酸?

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檢測技術規範 (圖源:衛健委網站)

無論是大規模篩查還是日常檢測,在大陸檢測能力跟得上的情況下,自然還是堅持選用靈敏度更高、準确度更好的PCR核酸檢測法。

而對全球疫情嚴重的國家而言,受限于人力、物力、成本,抗原檢測屬于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同時,自我快檢的方法也與國外的防控政策及醫療衛生體制相比對。

然而前段時間,大陸爆發了較大規模的疫情,多城市經常10輪全員核酸起查。國内疫情反反複複,有公衛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提出,在防疫情況複雜的形勢下,中國可以考慮分層檢測,重點人群沿用核酸檢測,而非密接群衆可以先用抗原檢測作為快速篩查幾次,兩種方法同步進行。“當一個地區核酸檢測能力不能立即跟上,但又需要快速出結果時,抗原檢測作為輔助手段是可以考慮的。”

目前來看,“最主要的沖突在于防控指南上沒有相關規定,現在隻有核酸檢測。”

未來,簡單又友善的自我抗原檢測是否會在大陸占據一席之地,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

[4]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18084/COVID-19-self-test-throat-and-nose-instructions-chinese-simplified.pdf

撰文 | Swagpp

編輯 | Swag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