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劉文濤正在展示“冬奧聖火之劍”。 王鵬 攝

中新網太原1月26日電 (記者 楊傑英)“這把‘冬奧聖火之劍’,曆時三個月精心鍛造,寓意運動健兒利劍出鞘,所向披靡。”26日,山西非遺項目“寶劍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劉文濤任“冬奧值日生”時說。

“冬奧值日生計劃”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上,冬奧組委推出的一項推廣冬奧文化,宣傳冬奧故事的主題活動。在這個計劃中,社會各界代表組成的100位值日生在冬奧倒計時100天的時間裡,輪流“值班”傳播冬奧、共享冬奧,推廣冰雪文化,講述冬奧故事。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冬奧聖火之劍”。 王鵬 攝

劉文濤帶來的這把“冬奧聖火之劍”,曆時三個月精心鍛造,寓意運動健兒利劍出鞘,所向披靡。

“這把劍的靈感來自冉冉升起的火種,我有一個向往,用我們匠人之手打造一把聖火之劍,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設計過程中,劉文濤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這把劍裡。為此,他前後創作了一百餘幅設計圖。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這把“冬奧聖火之劍”,曆時三個月精心鍛造。 王鵬 攝

這把寶劍的劍柄首呈現出了奧運聖火圖騰和奧運獎牌,以盛唐古法鎏金,诠釋着薪火傳承、勇于拼搏的奧運精神。其劍鞘采用漢代大漆技藝制作而成,通體紅色,冬奧項目手繪圖案附着其上,加上鞘口和鞘尾的祥雲、雪花紋飾,盡展祥和華夏、冰雪中國之韻味。

其劍身以淬火、回火、整形、粗磨、細磨、浮雕、大漆等19種傳統鑄劍工藝千錘百煉而成,通體寒光,清氣逼人,上邊的火焰紋清晰明亮,自劍脊中央至兩側燃燒綻放,象征奧運聖火熊熊不息。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劍格是唐代祥雲與如意融合,用花絲直接纏柄,把重心綁好。劍口是一個火炬的造型,同樣融合了祥雲與雪花元素。大漆彩繪的漆鞘,是把冬奧項目圖案融到鞘上。用冰壺作為踢挂,這就更好地把冬奧會的一些元素融到裡面。”劉文濤告訴記者,這把“聖火之劍”可謂千錘百煉,很有紀念意義。希望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山西鑄劍師為冬奧會鑄“聖火之劍”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這把寶劍的劍柄首呈現出了奧運聖火圖騰和奧運獎牌,以盛唐古法鎏金,诠釋着薪火傳承、勇于拼搏的奧運精神。 王鵬 攝

劉文濤自幼習武,酷愛刀劍藝術,19歲開始涉獵古兵器收藏并跟随舅舅學習鍛造手藝,曆經20餘載,至今收藏中國經典古兵器1000餘件。他在鐵器鍛造的基礎上先後依循古制精心修複中國古兵器數百件,并成功破譯中國古刀劍傳統鍛造工藝的失傳已久的奧秘一一“花紋鋼技術”。(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