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從一個回憶問題開始:
在這個"明星代言時代"爆發之前的一秒鐘内,你腦子裡到底有什麼品牌将時尚與明星結合起來?
我們可以馬上想到它,👇👇
Dior's True Me Perfume with Chalmez Theron (2015)
鞏俐的《你應得的》
(記憶無法将辛迪·克勞馥的金發與這款金表分開)歐米茄....
再仔細想想,它已經脫離了時尚界。比如百事可樂多年來的明星陣容,海飛思,王立紅的娃哈哈廣告《愛你等于愛自己》。......
時尚(尤其是奢侈品)不同于暢銷行業,無論從商品的價格、品牌背後的故事、曆史、每一季的設計靈感、設計師的周轉,不像可樂的經典配方總能一樣,時尚每季都有它的變化。...而星星,能完全表達出來嗎?
這個話題應該放在第一位,供大家發酵。讓我們來看看過去的時尚,什麼時候開始添加星星,以及明星是如何一步步嵌入時尚界的。
誰在明星面前引領時尚?
答:皇室和貴族。
《凡爾賽宮:國王的夢想》
例如,法國時尚史起源于凡爾賽宮,我們現在稱之為"凡爾賽宮",因為路易十四,法國宮廷在藝術和時尚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當生活在"太陽王"和他的朝臣中時,女性直接引領了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時尚潮流。
"國王之舞"的片段。
純粹是因為路易十四有異味?當然不是,他想告訴世人,他是一個現代的、文明的、強大的君主,長得像一個"神話般的"太陽王,衣服就是他的"玩裝",是他表達這種身份的手段。這基本上與我們用來增加自我形象的奢侈品相同。
而無論是皇室還是貴族,他們在大衆群體中的時尚上司作用終究還是很小的,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時尚是上層階級獨有的。
直到20世紀20年代,"無聲時期"才結束,有聲電影出現了。在那個時代,電影對觀衆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動。
由于電影可以影響觀衆的精神,自然可以影響他們的情感、審美,是以那個時代出現了新的"精神領袖"——電影明星。
克拉拉·鮑(Clara Bow)是那個時期的電影明星,而讓她成名的電影叫《It》,是以她也被稱為《It Girl》。沒錯,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說的詞。
她是票房保證,據說她主演的電影的收入幾乎翻了一番。而她的着裝直接影響了20世紀20年代的女孩。據說她喜歡迷人的大紅唇膏,她的演藝地位和"明星光環"給了她更多的"力量"來表達自己(即使可能是商業性的),但她确實影響了她的女性觀衆和粉絲。因為那時的女性想要像克拉拉·鮑(Clara Bow)那樣外向和更現代,是以打扮是最好的信号。
而此時,雖然有星星,但星星與時尚之間的聯系依然是一股黑暗的浪潮。
到20世紀30年代,電影已成為時尚的載體。時裝設計師想知道,為什麼不讓電影明星穿上我的衣服,出現在電影中,而不是為普通的貴族客人提供服務,在度假村的精品店做廣告呢?
可可·香奈兒于1931年在洛杉矶工作
(照片©1931年《洛杉矶時報》;數字着色由LEE RUELLE提供。
這麼想的時裝設計師,原本來自法國,而做這件事的人是可可·香奈兒。
格洛麗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在電影《Tonight or Never》中穿着香奈兒。
香奈兒率先為明星設計電影服裝,首先是與美國知名電影制作公司聯合藝術家(United Artists)的合作。
"七年之癢"經典白色連衣裙造型,夢露鞋你知道什麼牌子嗎?
還有一個著名的品牌也與這部電影有關。他的第一家鞋店位于電影業蓬勃發展的加利福尼亞州,他成為一名鞋匠,專門為電影明星制作鞋子,因為他善于向意大利學習。
直到20世紀50年代,電影明星引領時尚,有些仍然對時尚産生影響。例如,赫本、夢露、伊麗莎白·泰勒、格蕾絲·凱利和索菲亞·羅蘭都說這是一場"仙女之戰"。
當時,雖然已經是明星引領時尚潮流,但明星和時尚圈會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明星和時尚互相成就。
設計師在明星的工作中尋找靈感和創造力,明星從設計師的創作中找到自己的風格......1-1>2,是以直到你抛下影響時代和潮流的經典。
例如,赫本和紀梵希。
紀梵希去年的服裝樣品,但它就像是為赫本定制的
赫本的《龍與内馥》本來應該邀請紀梵希來設計它,但紀梵希拒絕了她,因為他找不到時間。誰知道赫本堅持說:"讓我看看你展示的服裝。紀梵希不僅對她的回答感到驚訝,而且對她在好時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都給了他新的生命感到驚訝。赫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她的外表和身材的利弊,她選擇的每一套衣服都非常适合她的氣質。
正是紀梵希為赫本設計了經典服裝,為"赫本風格"奠定了基礎。
《龍鳳火柴》中兩人的合作是個好詞。還有一個短篇小說,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由另一位設計師伊迪絲·海德(Edith Head)創作,他參與了電影的服裝設計。赫本知道後很生氣,他說:"我以後拍的每一部電影都會由紀梵希為我設計!"
因為赫本的話,兩人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他們成為了近半個世紀的親密朋友。
這就是為什麼赫本的小黑裙後來被稱為蒂芙尼的早餐。
現在,别說時尚品牌和明星朋友是否還能為了對方的兩根肋骨刀情,說設計師自己和明星們互相認識,恐怕沒多少。如果以此為基礎,經典作品怎麼會有一代審美的影響呢?
超模Twiggy與古怪的造型
20世紀60年代,除了銀幕上的明星,更多的角色加入了"時尚偶像"的行列,比如超模。
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與第一任妻子Bianca Jagger
歌手也在成為此時的時尚偶像,歌手比電影明星更自負、更開拓。更不用說,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搖滾樂興盛,給人的印象是,不系束縛、随意打扮的搖滾樂手,年輕人成為"自由"的信使,他們的着裝方式是反抗規則,影響着年輕人的審美。
如果所有這些對你來說有點遙遠,那麼你接下來就會熟悉它,因為在80年代,電視出現了。追逐戲劇來學習穿衣,不僅是我們這個年紀,還有爸爸媽媽那個年紀做過的時尚。
Louis Vuitton 2019秋冬系列的靈感來自邁克爾·傑克遜
此時在音樂界,有偶像巨星,如邁克爾·傑克遜和麥當娜,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瘋了。麥當娜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不要忽視傑克遜也是引起時尚風暴的人。比如他穿的皮夾克和褲子,隻戴着一副手套,白色的襪子和黑色的皮鞋,現在可以激發時尚界的靈感。
你發現了嗎?随着大衆娛樂形式的不斷變化,明星已經從黑白電影明星到好萊塢明星再到電視明星;名人裝束對普通大衆,尤其是年輕人的影響,從未改變。
隻是時尚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
另外,原來提到的"代言人"這件事,第一代代代言人其實都是運動員,直到後來大衆娛樂的蓬勃發展,明星們紛紛取代了運動員的位置,成為大多數代言人。
什麼樣的明星可以成為代言人?有一個基本的FRED原則 - 熟悉,相關性,尊重,差異化。然後演變為添加D-Deportment,最終導緻了FREDD原則。
以我們熟悉的亞洲明星為例,看看上面的FREDD原則,你就會明白為什麼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明星和時尚的結合會讓我們記住:
1998年吳晉成拍攝了Prada的1998年春夏系列廣告,當時吳金成已經拍攝了王家偉的《重慶森林》《堕落天使》,但也進入了日本市場,走出自己的唱片、形象和作品并不缺乏,在粉絲心中,吳金成是"王子"的普遍存在。
當時,品牌的廣告基本上是模特亮相,被明星亮相是罕見的,Prada也選擇了一張亞洲面孔,當時也撼動了時尚界的舉動。1998年,蔡旭坤出生22年後,他成為Prada的另一位亞洲面孔。
愛馬仕1998年秋冬系列也是瑪吉拉在愛馬仕的首個系列。
1998年,有張萬宇,他已經離開了愛馬仕秀。當時,愛馬仕的設計總監是馬丁·瑪吉拉(Martin Margiela),她一向特立獨行,我們看到張曼宇沒有在愛馬仕的處女作中擔任模特,而是穿着他認為像愛馬仕一樣的女人。雖然不是代言人,但在時尚愛好者的心中,這種"組合"絕對是一段經典的記憶。
山本耀司 1999年秋冬 男裝
1999年,張震和梁超偉也參加了展會,他們為品牌Yohji Yamamoto。
有一款香水,為了慶祝世界輝煌的銷售記錄,第一次邀請舒琦作為全球代言人,這就是花順健三。
菲比·菲洛和王菲
還有,席琳和王飛。自2004年她以"品牌朋友"的身份參加Céline 2005春夏秀以來,兩人已經合作了十多年。
是不是都"貼标簽"了對方的存在,讓兩個形象不相悖,不尴尬地結合在一起,甚至超越時間成為經典,這可不是更進階的"勝利"?找到彼此的"契合與不同意",因為品牌清楚地知道哪個人最符合品牌定位,最珍惜,而明星也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不同。
有一個關于時尚産業的描述,這是為數不多的最封閉的行業之一。所有由來已久的時尚,從該領域的良好關閉,限制了外國文化資本的過度競争。
直到2010年代,奢侈品牌在選擇品牌朋友和大使時尤其謹慎,更不用說代言人了。現在怎麼辦?時尚品牌與代言人的關系越來越簡單粗暴,就像愛情從互相了解和吸引變成了左滑右滑,整個圈子都是"一見鐘情"。
這個世界,一見鐘情。
回過頭來看上面的FREDD原則,我們對明星和時尚品牌的聯姻越來越困惑,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則中的五個字母現在隻剩下第一個,而F并不代表Fanity,F代表Fanity。讓明星/晚餐文化湧入時尚界,原本由一小撮人打造的時尚價值将很容易被洗掉。
作為時尚媒體,疫情爆發以來影響我們參加海外時裝周的兩年中最明顯的感受之一就是,沒有名人秀時裝周,數字幾乎都是滑鐵盧。它本應将時裝周帶回時裝設計,但事實證明,大多數關心時裝周的讀者根本不在乎時尚。
沒有觀衆,就沒有創意的信心,媒體報道時裝周成了報道明星,設計師們也開始從創始人的潮流轉變,逐漸成為流行的餐飲服務商,媒體内容也越來越枯燥,品牌之間的設計越來越喜歡,這并不罕見。
或者,無論大衆娛樂如何轉變立場,"追随明星學習時尚"這件事并不是唯一的時機,但現在時尚參與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随着交通明星的"神話故事"沒有讀到突然停止的結尾;
明星的時裝模特推文,吹噓華麗,外在美麗,不能說任何關于時尚核心的表達;
時尚界是否也應該重新思考其立場以及與明星合作的方式?
借用明星的影響力來擴大品牌知名度和銷量是沒有問題的,近百年的時尚曆史就是如此前瞻。然而,這個市場并不是唯一一個存在消費者/讀者的市場。也許沖動的一次性購買和忠誠的品牌所有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後者所關心的品牌價值,往往沒有星級價值。
源:
https://www.vanityfair.com/
http://www.catwalkyourself.com
參考文章:
塑造美:田野、權利與煉金術
有一段友誼叫紀梵希和赫本。
然後去看看《荊棘兄弟》、《另一國》和街頭鏡頭的内容:
原來所謂"人類高素質男性"就是這個意思
還有這出戲,讓我一邊笑一邊哭,一邊"手"買不停!
沈夢辰"打臉"寶貝?張偉大美腿,德普女兒的新男友其實就是他!海報街頭拍攝
圖檔來源:Vision China/Network/Intrusion
作者:特蕾莎
願景:阿拉迪斯
©海報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