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親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貼春聯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記得小時候一到過年就特别興奮,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那時候總喜歡三五個小夥伴滿大街竄,挨家挨戶地去讀貼在門上的春聯,但是也注意到有些家門上沒有春聯,一回家問大人才知道,這原來是一種習俗,如果家中有親人去世,那麼三年之内,是不能貼春聯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為什麼親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貼春聯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儀式中有這麼一個規矩叫“三年之喪”,這是為了遵循父子君臣之間的尊卑關系,更是為了表達活着的人對逝者的追思,《論語》講“三年之喪,期已久矣。”一般來說,三年就是服喪的期限,天子去世臣子要服喪三年,父母去世,子女要服喪三年,丈夫去世妻子則要服喪三年,服喪期間自然要杜絕一切的娛樂活動,這就是三年的由來。

為什麼親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貼春聯

孔子那句著名的罵人話,“朽木不可雕也”,說得正是他的弟子宰予,關于這對師徒也曾經有過關于服喪的争論,宰予覺得服喪三年不可取,可以改成一年,但是孔子卻說“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說,過去孩子都是生長到三歲,就能正常說話,就能正常行走,是以三年就是父母養育呵護的時期,三年之喪也是天下人的共識,早在幾千年前禮法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就有了三年之喪的規則,并在傳承中成了約定俗成。

為什麼親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貼春聯

除了民間的認同之外,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也曾經出台法規來督促天下人遵循三年之喪,比如說秦朝便制定法律,要求天下百姓為天子服喪,三年不準飲酒吃肉,不能嫁女娶妻,這種法律制度一直延續到後世,常山王劉勃在為父親服喪期間飲酒作樂,被自己的親兄弟告發了,結果就是被皇帝削去了爵位。而曾經作為皇帝繼承人的劉賀,因為在為父王服喪期間吃肉喝酒,不合禮儀,直接被剝去了當皇帝的資格。正是因為正統的大力倡導和嚴格的處罰,是以整個封建時代三年之喪的風氣非常繁盛。

為什麼親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貼春聯

當然農曆新年本就是阖家團圓,坐在一塊高高興興吃飯,但是親人離世必然也是心情沉痛,不貼春聯,不做什麼娛樂的活動,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表達自己緬懷之情的一種形式,其實大可不必讨論三年之喪該不該保留,它隻不過是一種為數不多的可以表達思念之情的方式,我聽過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很好,分享給你們,“守孝三年容易滿,思親百年也難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