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亲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贴春联

文案|艺述史 主播|雅鑫

艺述史官方原创

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就特别兴奋,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那时候总喜欢三五个小伙伴满大街窜,挨家挨户地去读贴在门上的春联,但是也注意到有些家门上没有春联,一回家问大人才知道,这原来是一种习俗,如果家中有亲人去世,那么三年之内,是不能贴春联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为什么亲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贴春联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中有这么一个规矩叫“三年之丧”,这是为了遵循父子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更是为了表达活着的人对逝者的追思,《论语》讲“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一般来说,三年就是服丧的期限,天子去世臣子要服丧三年,父母去世,子女要服丧三年,丈夫去世妻子则要服丧三年,服丧期间自然要杜绝一切的娱乐活动,这就是三年的由来。

为什么亲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贴春联

孔子那句著名的骂人话,“朽木不可雕也”,说得正是他的弟子宰予,关于这对师徒也曾经有过关于服丧的争论,宰予觉得服丧三年不可取,可以改成一年,但是孔子却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说,过去孩子都是生长到三岁,就能正常说话,就能正常行走,所以三年就是父母养育呵护的时期,三年之丧也是天下人的共识,早在几千年前礼法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有了三年之丧的规则,并在传承中成了约定俗成。

为什么亲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贴春联

除了民间的认同之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曾经出台法规来督促天下人遵循三年之丧,比如说秦朝便制定法律,要求天下百姓为天子服丧,三年不准饮酒吃肉,不能嫁女娶妻,这种法律制度一直延续到后世,常山王刘勃在为父亲服丧期间饮酒作乐,被自己的亲兄弟告发了,结果就是被皇帝削去了爵位。而曾经作为皇帝继承人的刘贺,因为在为父王服丧期间吃肉喝酒,不合礼仪,直接被剥去了当皇帝的资格。正是因为正统的大力倡导和严格的处罚,所以整个封建时代三年之丧的风气非常繁盛。

为什么亲人去世,家中三年不贴春联

当然农历新年本就是阖家团圆,坐在一块高高兴兴吃饭,但是亲人离世必然也是心情沉痛,不贴春联,不做什么娱乐的活动,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表达自己缅怀之情的一种形式,其实大可不必讨论三年之丧该不该保留,它只不过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以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我听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分享给你们,“守孝三年容易满,思亲百年也难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