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臘雪梅花古詩五首:臘雪連宵接曉飛,梅花靜對雪花妍

臘月是傳統農曆中的最後一個月,此時的雪稱為臘雪,除了表明雪下的時段,還有另外的含義,就是冰冷,極寒,但也表明是春天來臨的前段。

在這樣的極寒裡,卻有梅花淩寒開放。這是造物和自然之巧嗎?

不是。梅花生長在中國中部和南方的山林,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了在生存和延續的競争中獲得優勢,它是不多的在寒冷季節開花的植物。為了避免花朵被風吹落,小小的 花蕾緊貼着樹枝,為了冬天能夠吸引風媒和蟲媒,也梅花小巧堅韌,有着獨特的芬芳。

它們不是造物之巧,是為了生存頑強的磨砺着自己。它們不是愛着寒冷,是在努力生存。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而這種基因裡的記憶就算是移植到溫暖的地方,也未曾改變。

梅花怕冷嗎?當然是,任何物種包括物質都有承受壓力的極限。在上古的黃河流域,曾經開滿了梅花,但是随着氣候的變遷,北方不斷低溫寒冷,耐寒的梅花也漸漸南退到長江流域。

唐朝李商隐在北方扶風山區看到山梅,亭亭開花,凄美動人,那是先秦的梅花樹和種子的遺留。李商隐的傷感是它為什麼不在過年開花,我的傷感的是,它是這樣的孤獨,在寒冷的北方,是靠着什麼一樹獨活?

梅花耐小寒,也是不用說的。零下十度左右的溫度,仍舊根部有活力。但是超出了這個極限值,梅花也不是超人和仙花,它是有生命的植物,一樣會被凍死。

梅花象征樸素堅韌的人民,這是非常正确的,人們用生命适應着各種艱苦的環境,生命本身就是寒梅花開。

梅花更象征一種精神,梅花雖然謝落,或者梅樹雖然死亡,但是它們在貧瘠寒冷中的生命,足以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圓滿自己多難波折的一生。

是以今天賞讀臘雪梅花,那最冷的雪裡,最堅韌的花開。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寒梅引舊枝,映竹複臨池。

朵露深開處,香聞瞥過時。

淩兢侵臘雪,散漫入春詩。

贈我歲寒色,憐君冰玉姿。”北宋 · 文同《梅 》

寒梅從舊的枝條上發出,在水池畔的竹林旁。竹子色綠,梅花粉白或者粉紅,是晚冬最鮮明對應的色彩,這樣的色彩使得蕭瑟的寒冬,增添了綠色和春意。

松竹梅同為歲寒三友,是因為這是晚冬不多的常青植物和花開植物,尤其是梅花,雖然冬至時節就開始醞釀花蕾,實際開放卻是晚冬和早春時段。

那花朵上帶着寒露,隐藏在竹葉深處,隻是人隻要一經過這裡,就會聞到梅花的異香。

上文說了,梅花何以越冷越香?這是寒冷激發了生存的動力,越是冷的時段,梅花會發出更濃烈的香氣來吸引昆蟲。生命是這樣的短暫,梅花在奮力燃燒自己。

這是臘雪飄飛結成冰淩的時節,然而梅花卻一朵朵開了。在人們看來,這是它在迎春,次第開放,此時因為寒氣重,開得不多,仿佛是散漫地走進春天。

然而正是這種花開不多的傲然向上的美,更有一種歲寒冰雪中的向上。

古代的憐,現在通常解讀成愛,實際這個憐,是平等共情的互相的喜歡。

我愛着你冰雪中花朵如玉的樣子,不是因為你清高,而是因為我們都很像。

臘雪梅花是在季節的風雪裡,而許多人也站在人生極寒的時段。愛着梅花的人,從梅花的身上看到了人生路上的自己。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結子非貪鼎鼐嘗,偶先紅杏占年芳。

從教臘雪埋藏影,卻怕春風漏洩香。

不禦鉛華知國色,祇裁雲縷想仙裝。

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北宋 · 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 其二 》

這是宋朝霹靂宰相王安石寫梅花香氣的詩。

他說梅花結果并非是要貪圖什麼進入皇家貴重的廚房,因為梅子在先秦聞名,是重要的酸味食材,好的梅子由南越部落供奉給周王,梅子有了調劑天子湯羹的美譽,後來也指善于治理國家的進入國家高層為皇帝重用的人才。

王安石倒是點出了梅子的來曆,它的存在,可能連它自己也沒有想過,進入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圖譜吧。這也是王安石的自謙。至少他做宰相,還真不是貪圖仕途的進取和富貴。

梅花開在春天之前,在過年時段開放,那也是偶爾和巧合。至少年這個概念,周朝是以十一月為年,漢朝之後才是正月為年。設若十一月為年之首,那麼菊花才是應年之花,而非梅花了。

寫這些,王安石是寫梅花的低調,它該開花就開花,該結果就結果。它不是為了人間的春風,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又或者說,有自己的理想。

在臘月的大雪裡,梅樹的花影埋在深深的雪裡,但是誰也抵擋不住,那動人的芬芳。王安石肯定不知道梅花開花的香氣是為了生命的遺傳延續,但是他也寫出了梅花的特性。梅花真的不是因為春天和春風到來才香氣動人。說得殘酷一點,它是因為不知有春,才如此努力。

正是這樣執着生命本身,雪中的梅花才分外清香。

王安石說,想必杜甫正是因為梅花你的香氣如此動人,讓人懷念家鄉,是以杜甫沒有一首詩是寫的春天的海棠。

王安石是用杜甫的艱苦艱辛磨難和梅花互比。這也是王安石鐘愛杜甫和梅花的原因。

杜甫為什麼沒有寫海棠詩呢?海棠是晚唐時候逐漸走出四川成為名花的。在中唐時代,杜甫所在的四川,要麼就是居住地沒有海棠,要麼就是這種野生花樹不那麼有名。

而梅花,杜甫的家鄉長安洛陽有,四川山野也有,熟悉的花香,艱苦的颠沛,不愛也難。

這裡也表明的王安石的志向,他做宰相無私利。退隐之後,王安石形如山人,隐居山野,實踐梅花自願芬芳不求聞達的樸素一生。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更無俗豔能相雜,惟有清香可辨真。

姑射仙人冰作體,秦家公主粉為身。

素娥已自稱佳麗,更作廣寒宮裡人。”北宋 · 鄭獬《雪中梅 》

臘月飛揚,欺負寒梅,故而灑下漫天的雪花。

然而梅花卻雪中鬥巧,開放成雪裡的春天。有朋友說,為什麼老說寒梅鬥雪,難道雪不一樣滋養梅花嗎?

從臘雪能夠保墒的特性,臘雪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但是要清楚,這些肥沃是用來春天溫度升高之後,種子發芽做準備的。而在臘雪中開花的梅花,可能享受不到春天的福利,此時臘雪中的梅花,的确是和寒冷冰雪做鬥争,開出了雪中春,春前春。

下面的俗詞,就不多解釋,姑射仙人,廣寒嫦娥,都是将梅花和仙女做比。

但是梅花本身,可是土生土長的山林之花。隻是根在泥土,開出了仙美的花朵,和人間少有的冷香。這首詩的亮點,就在第一句第二句,梅花鬥雪。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臘雪晚成春雪早,梅花靜對雪花妍。

從今長作豐登瑞,廪庾家家贍九年。”南宋 · 陸九淵《和黃司業喜雪 》節錄

臘月的雪如果來得晚點,又下的長些,就足以跨年了。

一場雪從臘月下到正月也很正常,比如臘月二十九臘月三十的大雪,下個兩三天,冬雪就成了春雪。越是大雪,越能看到梅花雪中那種美。

它們雖然是靜靜站在雪中,但是生命的激情展現在枝頭的花開上。

雪有多深,花就有多麼努力和傲然。然而卻是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态凝視。

這是内力的比拼。

大雪代表嚴冬,而梅花的生命力代表着春天。那粲然一笑,壓倒大雪的,是梅花堅韌的生命力和站在它背後的即将到來的春天。

就這麼凝望着,讓梅花在雪裡開出朵朵溫婉的笑容。

春天即将來了,這些雪也将化作最滋潤的春水,昭示來年春苗茁壯,五谷豐登吧。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臘雪連宵接曉飛,錦衾公子未曾知。

起來攜杖敲梅樹,扶得輕盈壓損枝。”南宋 · 許棐《雪曉 》

真正喜歡梅花的人,是愛梅花愛在細節上。

一場大雪一夜未停,早上還在下,睡夢沉沉,躺在錦繡被窩的人,香夢沉酣,哪裡知道昨夜發生了什麼。

愛梅花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要把堆積在梅花枝頭和樹幹上的雪給清除掉。

大雪厚重,很可能會壓斷梅花枝,而過多的雪滞留在枝幹上,極有可能形成冰淩冰柱。

梅花就是再傲雪,也頂不住層冰積雪的壓抑。比如那些最嬌嫩的花芽很可能就困在冰凍當中,無法呼吸,而導緻真正的凍傷和死亡。

梅花耐寒,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尤其溫度驟降之時,也會凍傷樹幹和花枝。

愛花不是折花人,愛梅是望長有春。

記得有年,我看見梅花樹也被園林勞工套上針織的保暖套,覺得很好笑,于是就問了一聲,梅花用得着這樣嗎?

他回答說,不愛護,任何樹都會凍死的。

這句話雖然平常,但是後來多年都萦繞在耳邊。

梅花也會死的,如果不愛護。

這沒有讓我抵消對梅花的熱愛,反而更愛梅花,因為它是那麼的真實,它隻是在寒冷裡,用着生命的力量去開花啊。

臘雪梅花美詩五首: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鬥巧雪中春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