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戲劇

用獸皮或紙闆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故事

“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

兩千多年的曆史源遠流長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

形成了不同流派

其中遼甯皮影戲就是不可忽視的一支

皮影戲在金、明時期傳入遼甯地區,又在清朝時期到達頂峰。在遼甯各地傳承過程中,又逐漸形成了風格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支脈。在遼甯,皮影戲分為遼西、遼南兩大分支,其中又細分出淩源皮影戲、複州皮影戲、蓋州皮影戲、錦州皮影戲、岫岩皮影戲等。目前,遼甯多達13個皮影戲項目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遼西皮影戲

遼西皮影戲在當地又叫經卷戲,是明清時期由河北樂亭一帶沿遼西走廊傳入的。與河北皮影戲以“俏”為特點不同,它更具有遼西的粗犷地域特征。其中唱腔源于冀東灤州影調,掐嗓唱法十分獨特,廣泛吸收了十多種地方戲曲、曲藝,将民歌小調中的精華,融進了遼西方言,自成一派,優美動聽。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01 淩源皮影戲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現場的淩源皮影表演

“一口叙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淩源,地處淩河之源,五千年燦爛的紅山文化蘊育了這片神奇的地域。淩源皮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屬北方皮影戲的重要支脈,是傳統民間的古老藝術。淩源皮影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縱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獨具特色。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淩源現存傳統及現代影卷3300卷,字數達3400餘萬,其數量之多,作品之工整,可為全國之首。1996年淩源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皮影藝術之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2年淩源皮影又入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02 錦州皮影戲

錦州皮影戲于清光緒年間,由唐山藝人傳入,并将唐山影調與當地影調相融合,逐漸形成有别于其他皮影戲的藝術風格。2021年,錦州皮影戲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錦州皮影戲的唱腔别具一格,吸取了唐山皮影和東北皮影的藝術精華,高亢嘹亮、字正腔圓、大方自然、清麗脫俗。演員在表演時,用大嗓酣暢淋漓地唱,頗具遼西人的豪爽個性。

遼南皮影戲

公元1585年,藝人黃素志将遼南皮影戲帶到遼河岸畔。從明末初創至清中晚期鼎盛之時,遼南皮影戲在長期的表演實踐過程中,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幾百年來,遼南皮影植根于民間文化土壤,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審美情感。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01 蓋州皮影戲

蓋州皮影戲起源于明末清初,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其唱腔委婉動聽,帶有明顯的遼南民歌的風味,唱詞格式規範,風格自然流暢,唱、念多使用蓋州當地民間土語,顯示出诙諧幽默的風格。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蓋州影人以驢皮為原料,用刮薄透明的驢皮雕刻人物,再塗以礦物色,又稱“驢皮影”。影人造型長約六寸七,即所謂“中影”,其制作工藝精細,人物造型獨特,以線條複雜、紋飾多變、色彩鮮豔而著稱。

02 複州皮影戲

明朝萬曆年間,陝西來東北戍邊的士兵帶來了複州皮影戲。其真正活躍和盛行的時間是在清朝嘉慶年間。流傳于大連周邊地區,作為一個有着三百多年曆史的古老藝術,複州皮影戲于2006年經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複州皮影戲具有悠久的曆史和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尤其是在傳播文化知識,保留、傳承民間有價值的曆史傳說、風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複州皮影戲的内容涵蓋了社會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當地群衆的喜愛。

03 岫岩皮影戲

岫岩皮影戲始于明清時期,是岫岩的古老遺産之一。早期皮影表演為“獨影”形式,清代同治年間形成“溜口影”,民國後演變為“翻書影”,現在的岫岩皮影戲仍保留了部分“溜口影”的原始形态。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岫岩皮影雖起源自岫岩,但在遼東、遼西、遼南地區都有着強烈的影響,在遼南、遼東地區尤其受歡迎,具有廣闊的區域特征。其唱腔音樂豐富,有大慢闆、慢闆、流水、快流水、快闆五個闆式;影卷多、卷頭大,内容繁複,有近百種傳統劇目和二十餘種現代劇目。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一方幕布

一曲曲古韻新詞

寥寥數個影人

你方唱罷我登場

方寸間演繹

無盡波瀾曆史 悠悠歲月

正目前 勝絕無限

遼視春晚·春節大集|聊聊“皮影戲”

在千年光與影的交織中,皮影戲給人們帶來了無盡歡樂。近年來受到現代影視藝術的沖擊,作為傳統藝術,皮影戲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消亡的危險中。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總監制/吳濱

監制/王雪冬

稽核/李瑩

主編/阮峰 張博 耿英楠

編輯/謝天澤

來源:北鬥融媒 東北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