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作者:老照片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圖為俄羅斯臨時政府上司人克倫斯基。

1917年,二月革命臨時政府的上司人克倫斯基(Krensky)是中國除夕六歲。克倫斯基曾是一名執業律師,為政治犯辯護,他加入了社會革命黨,并以善于說話而聞名。沙皇被推翻後,克倫斯基成為列沃夫上司的臨時政府的司法部長,後來又擔任陸軍和海軍部長,認為俄羅斯不會退出與德國的戰争。7月,臨時政府改組,克倫斯基成為總理兼俄軍總司令,積極鎮壓布爾什維克革命,但未能跟上曆史潮流。10月24日晚,随着對彼得伯勒的革命占領結束,克倫斯基乘坐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向北逃跑,并集結了舊部隊進行反擊,但沒有生病。10月30日,克倫斯基經芬蘭逃往巴黎,移居美國,在那裡他繼續他的反蘇活動,直到1970年去世。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圖為十月革命時期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布爾什維克革命武裝力量的上司人,1917年。托特意志堅定,曾經是列甯麾下級别最高的人。一位曆史學家曾經這樣描述托洛茨基的外表:"他臉色蒼白,上唇留着黑色濃密的胡須,下巴上有山羊胡須,鼻子上有一面厚厚的鼻子鏡子,看起來像一個彬彬有禮的俄羅斯猶太知識分子。托洛茨基于1879年出生于一個猶太農民家庭,1896年開始從事勞工工作,在那裡他多次被捕并被監禁。1905年,當列甯還在國外時,他上司了勞工起義,托洛茨基以熱情和行動震驚了世界,将他的名字與列甯放在一起,并稱布爾什維克為"列甯 - 托洛茨基的政黨"。在十月革命期間,托洛茨基是軍事革命委員會的上司人,指揮戰鬥并推翻臨時政府。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1917年,十月革命幾周後,托洛茨基站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長凳上,向革命力量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要求他們保持最大的信心,一勞永逸地打敗反革命勢力。盡管蘇聯成立,但局勢仍然險惡,因為該國的反對派力量與外國政府一起發動戰争,占領了蘇聯近四分之三的領土。1918年1月,蘇聯人民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成立紅軍,動員勞工和農民加入紅軍。托洛茨基走上前線兩年多,指揮戰鬥,一個接一個地打敗敵人,赢得内戰,使蘇維埃革命成為世界強國。但列甯死後,托洛茨基輸掉了黨内鬥争,1929年被開除,後來在國外建立了"第四國際",推動了托洛茨基思想的"持續革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托洛茨基于1940年在墨西哥的家中被暗殺,1991年蘇聯解體後,機密檔案被公開,證明刺客是斯大林派來的。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圖為一名眼睛受傷的紅軍士兵。

1919年,一名年輕的紅軍士兵因眼睛受傷。根據1918年4月的指令,18多歲和40多歲的公民必須接受強制性的軍事訓練,紅軍被建立為勞工和農民的階級軍隊。與此同時,共産黨人必須掌握軍事技能,莫斯科工廠的智語牌上寫着:"共産黨同志,你們會使用武器嗎?"如果沒有,就應該立即登記黨員參加教育訓練,共産黨人應該準備全副武裝地捍衛社會主義事業。"雖然代表老軍的白軍擁有較好的武器裝備,但紅軍看似落後,但在黨的思想指導下,以及在有效的組織和群衆動員形式下,紅軍極其英勇,往往能夠多次擊敗自己強大的敵人。1920年,紅軍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勝利,到1922年,入侵遠東的日本人已被徹底驅逐。

老照片:十月革命中的列甯和托洛茨基

圖為處于危急狀态的列甯。

1923年夏天,列甯病重。前年,他的口述遺囑對斯大林作了如下評價:"斯大林同志在成為總書記後,把無限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我不确定他是否會小心翼翼地使用這種權力!"到1923年初,他補充說:"斯大林太粗暴了,這個缺點對于總書記這個職位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是以我建議同志們想辦法把斯大林撤職,再任命一個人來擔任這個職位,他在其他方面和斯大林一樣,隻有一個方面比他好,那就是更有耐心、更忠誠、更有禮貌、更少任性,等等。這可能被視為微不足道,但從防止分裂的角度來看,從我上面寫的關于斯大林與托洛茨基關系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具有潛在意義的事情。1924年1月20日,列甯突然血管硬化,死于腦溢血。1924年5月21日,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前,舉行了中央委員會特别全體會議,加米涅夫先生宣讀了列甯先生的遺囑,盡管其内容無疑是對斯大林先生政治生涯的緻命打擊,但接替托洛茨基的加明諾夫先生和迪諾維采夫先生決定幫助斯大林先生。他說:"同志們,你們都知道,伊裡奇(列甯)的意志,伊利克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的法律。我們不止一次發誓要實作埃裡希的遺産。但有一件事我們可以高興地确認,伊裡奇的擔憂沒有得到回應,你們都是我們近幾個月來共同僚業的見證人。你們和我一樣,很高興伊利克的恐懼沒有出現,我指的是我們的總書記和中央委員會之間分裂的危險。然後,季諾夫耶夫也為斯大林說話,他願意相信斯大林已經認識到了他的錯誤,并會糾正它們。隻有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在會議期間保持沉默,由于托洛茨基自信和自負,沒有對權力鬥争進行關鍵部署,在簡單的舉手之後,斯大林恢複總書記的理由是通過的,會議決定不在全體會議上宣讀列甯的遺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斯大林通過了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考驗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