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店勞工文化宮的"改造"

作者:海外網

來源:勞工日報

閃亮酒吧勞工文化宮(8)馬店勞工宮文化宮的"改造"

10月18日下午,在駐紮在馬店的勞工文化宮體育場館裡,勞工王麗霞拿起網球拍,和同伴們一起開始了自己的運動。

"我聽說文化宮建于2010年,但我以前從未來過這裡,直到2021年。和王立霞一樣,會場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是2021年才開始來的,之前為馬店勞工建造的文化宮對他們來說隻是一座普通的建築。

重新煥發活力,從咆哮的"變形"中解脫出來。

"滿足從業人員對文化宮的期望"

"文化宮是怎麼建的?"對于這個問題,馬甸市總工會選擇從員工那裡得到答案。

時任馬甸市總工會主席的張立才表示,隻有讓職工在文化宮、文化、活動、品牌中擁有職工,才能将文化宮資源"搬"上去,工會服務"活"起來,勞工"文化"翻"起來。

于是,馬甸市勞工文化宮擴建征求"黃金思想"的民意測驗得以公布。一時間,事件對馬店超過百萬的工會會員進行了"熱搜",引起了當地強烈的反響。

"你可以為公共利益開始一門課程","建立一個運動的地方","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看電影"......數以萬計的勞工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民意調查。其中,20%的網民在"你最期望建造的場地"選項中呼籲員工健身房。

馬甸市總工會掌握職工需求的"大資料",迅速推動職工文化宮"精準發揮""定制服務"轉型,制定了"标準與自助、秩序、工會為你比對"的改革擴張方案,着力打造"兩個陣地兩個基地":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勢地位, 主要地位為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新時代職工素養教育基地和勞動模範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展示基地。

"在教育教育訓練、文化活動、體育等傳統服務的基礎上,針對員工的需求,做亮做優秀員工賦能、關愛服務等特色服務品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3加X'。張麗才表示,團隊達成的協定,隻有以傳統服務為基礎,盡量把X做大,才能擴大職工文化宮養服務的覆寫面,釋放更多的紅利輻射到更多的基層職工身上。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方向已經定好了,但怎樣才能不僅堅持公益服務的方向,還要實作可持續發展呢?"經過深入調查和廣泛協商,2019年8月,馬甸市總體決定采用"宮業聯合、宮企合作"模式進行營運管理。

"這一天是'曆史性'的時刻,從那時起,文化宮的建設就走上了專業人士做專業事情的道路。馬甸市二級督察、後任馬甸市總工會常務副會長李永春說。

尋求合作,公開招标...全新的"故宮聯合,故宮企業合作"的文化宮經營模式在馬店生根發芽。

2019年9月,馬甸市職工文化宮和浙江省海甯市職工文化宮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2020年9月,經過公開招标,與武漢某體育文化專業服務機構簽訂了《合作經營協定》,該機構在武漢三個鎮有開設體育場館的經驗。

不到一年時間,市職工宣傳教育中心、職工體育健身中心、職工文化交流中心、職工掃盲(技能)教育訓練中心等15個場館順利改建,職工文化宮開始向公衆開放。

"勞工的天堂又回來了。

對于住在馬甸市的李女士來說,瘋店勞工文化宮的"改造"來得及。

"建立的職工文化宮不僅有文化,還有救了我一命的朋友和醫生。六個月前,李女士經曆了一次過山車式的家庭變化,當全家人沉浸在兒子進入重點高中的喜悅中時,丈夫意外去世,孩子不想上學,還抗拒去醫院......李女士幾乎處于崩潰的邊緣,身心飽受折磨。

公司工會在通路期間了解到情況,并鼓勵她向勞工文化宮的勞工心理服務中心咨詢。李女士清楚地記得,那天值班的二級心理咨詢老師大慶熱情地接待了她。後來,在三個月的心理指導下,範大慶與兒子親密如友。

"慢慢地,我的兒子正常吃飯,幫我做家務,更重要的是,他有了繼續上學的想法。變子李女士的眼神,心中幸福,對于李女士來說,這是一片久違的陽光。

"所有來過的人都會回來,甚至把周圍的人帶回來。馬甸市職工文化宮館長盧志清,清楚地感覺到職工文化宮的改造感動了職工,"最直覺的表現就是我們的工會會員證,很多人打電話催促做,這在以前是少有的。"

"公益課程的内容比較豐富,有傳統工藝風筝制作、宮燈制作、臉塑;手工制作的挂鈎,木制品,手工肥皂;風格射箭,聲樂,藝術;生命型植株種植、急救教育訓練等。說起文化宮的"美麗人生周公益課程",陸志清就像幾個簡。據她介紹,全年有40多個公益班聚集了一批忠實的粉絲,每一次活動發起,都是"二殺"。

随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化宮的職工駐紮在馬甸市的主要陣地,通過發揮自身的服務優勢,打造一個線上員工式的服務品牌。《遇見工會清涼夏日》首演結束後,不少職工派朋友圈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離開多年,職工的天堂又回來了。"

"文化宮各個場館開放後,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文化宮。陸志清說,這樣的一幕,讓馬甸市、文化宮的職工幹部感到很有上進心。

作者:于家喜 記者 董俊雅 郭東升

《勞工日報》(2021年10月24日,第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