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擅長抽象思考的壞處是什麼?

擅長抽象思考的壞處是什麼?

當你把一個概念,落實到一個具體的問題上時,一切都會清晰起來。

比如性格問題,有人說自己性格内向,那麼說明他覺得自己在很多場合裡的表現很内向。

但是當我們回到一個具體的場合,回到一個具體的問題——如何在一群陌生人裡做好一個自我介紹?

這時候答案就會很清晰,你想好說什麼,然後練習一遍,兩遍,三遍,四遍,然後就能侃侃而談。

大家隻要想一想曾經的自己,你就會發現很多這樣的“第一次”,而這些第一次失敗以後,你是怎麼歸納這個失敗的呢?

用一些大的概念來總結?還是把它單純的當做一件事情呢?

是以要警惕歸納總結的本能,讓自己回到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上,隻有回到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上,才不會被一個個概念束縛住。

太多人覺得自己内向,覺得自己害羞,覺得運氣不好,最後在這種自證預言中失去一個個成長的機會。

除了更新概念,還有更新關系,比如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家長讓孩子叫一下叔叔,孩子叫了一下後就繼續玩手機了。

這時候媽媽就很生氣,呵斥孩子說:你這樣很不禮貌!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那麼問題來了,媽媽說的話對不對呢?那個去做客的朋友并不覺得孩子玩手機不禮貌,孩子自己當然不會覺得。

最後覺得沒禮貌的是誰的?當然是媽媽,覺得丢了面子。

是以問題來了,這個問題其實并不是孩子和客人的關系,而是孩子和媽媽的關系,孩子和媽媽的關系出現了問題,而媽媽把這個問題泛化成了“沒禮貌”。

你這個人沒禮貌,你這樣對大家很不禮貌,你玩手機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這是三個層級的問題。

我們總是習慣于誇大問題,綁架他人,用大而上的概念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裡的媽媽綁架了客人,讓孩子覺得這樣做對大家都很不禮貌。

在生活中你經常會遇見運用“大家”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特别是那些喜歡道德綁架的人。

因為道德問題,本質上就是大家的共識。

是以我們也需要警惕這一種升華,把兩個人的問題,更新到大家的問題,當問題成為大家的問題以後,壓力就會變大,關系自然也會變質。

歸納總結也好,關系升華也好都是我們抽象思考的方式,也是人類智慧的源頭之一。

隻有我們開始去歸納,去總結,去抽象分析,去放大到更廣的人群裡,才能有更大的格局和視野,也能找到普遍的規律,讓自己學識增長。

但是我們需要時刻警惕這種抽象思考帶來的壞處,就是升的太高了不接地氣,反而忘記了那個真實的問題,那一段真實的關系。

是以除了抽象思考能力以外,我們也需要有時刻回歸到問題本身的自覺。

所有的态度問題,背後都可以分解成為能力問題,而所有的能力問題,則可以變成一個個方法問題。

隻要是方法問題,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去獲得,那麼問題自然不成問題。

同樣的,一切的抽象的大概念,什麼文明,什麼道德,什麼文化,什麼思想等等,最後都需要回歸到一個個具體的人。

你隻要把一個個具體的人搞定了,那麼才能去重新了解文明,道德,文化,哲學等這些星空下的美好概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