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學習中國繪畫的人來說,梅蘭竹菊是他們十分熟悉的傳統題材,前人多有名家大師,後人難以畫出新意。而作為著名畫家的馮大中卻不這麼看,雖然他在幾十年前就畫過這些題材,但經曆了生活的淬練,馮大中對傳統題材的了解與衆不同。雖然也還是畫荷花、松、竹、梅、蘭,但他把這視為一種挑戰,希望把它畫出新意來,表現一種新的意境,探索一種新的語言,尋找一種新方式,把這種傳統題材畫得有時代感,讓現在的人喜歡。馮大中認為,一個畫家要想從老而又老的題材裡發掘出新東西來,一個是向傳統學習,一個是向生活學習,這是最根本的手段,也是硬道理。隻有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審美趣味,才能畫這種老題材。這種傳統題材不能光靠筆墨的宣洩,筆墨也應圍繞内心的展示來具體使用。畫家内心裡要先有這種品格和學識,筆墨才能随之将這種意趣表現出來。
《梅花草圖》/33.5×137.5厘米/紙本水墨/2006年
馮大中選擇的道路是一條回溯傳統而創新的道路。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夠看到不同曆史時期的革新,但每一次的文學革命大都是以複古為革新,例如韓愈的古文運動。趙孟頫對于古畫的推崇,是因為他覺得當世的東西越來越俗,越來越不着邊際,是以去古人那裡尋找一種穩定的、可以依靠的東西。黃賓虹也是這樣,他不斷回溯南北畫派的曆史,試圖建立起自己的藝術文脈和評估系統,從中獲得一種創造的信心。

《幽谷之馨》/182×182厘米/紙本設色/2006年
但是這種對傳統的回溯的目的并非複制和重制古人的藝術。馮大中這代人對傳統文化有比較深厚的情感,但他們時時也面對現代性的思考,因為他們的生活目光所觸及的都是當代現實。馮大中的繪畫所要表現的核心狀态是不單單強調繪畫的時尚與新穎,更關注文化品格本身,希望走向中國畫的高度和深度。
《青山着意圖》/98.5×52厘米/紙本設色/2012年
相對于近年來畫壇流行的風格化、樣式化,以及對前人某家某派、某種筆墨樣式的符号化堆砌,馮大中的一系列新作再一次提出了寫生與速寫的重要性。馮大中說:“我不喜歡畫一種純粹符号化的東西,因為那種東西給人的感覺不親切,沒有身臨其境的氣氛。但是我所說的‘身臨其境’又不能簡單的了解為将畫畫成照片那樣,這是一種辯證關系。我的整個藝術實踐還是在中國畫傳統文化理念上去把我所了解的筆墨與我所感覺的物象結合起來。”他認為,在中國的傳統繪畫裡,“寫生”就是“寫生活、寫生命、寫生氣”,那是一輩子的功夫。馮大中以寫生為基礎,将西方繪畫中的對景寫生轉換成為中國畫的速寫與默寫,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構圖轉換,進而走向“寫意”,寫胸中之意,寫人生意境。
千山松樹水墨寫生/21×54厘米/1977年
行文至于此,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畫中的“寫意”與“寫實”進行辨析,并且回溯中國著名的美學家宗白華對于中國畫“寫實”問題的真知灼見。許多人認為“寫意”是中國畫的基本特點,而中國畫“不寫實”、“不科學”,就是“不先進”。但是在五四時期一片批評中國畫不寫實的呼聲中,1930年代的宗白華卻認為中國畫是重視“寫實”的,這是富有深意的。宗白華在《介紹兩本中國畫學的書并論中國的繪畫》(1932年)中說到:“中國宋元山水畫是最寫實的作品,而同時是最空靈的精神表現,心靈與自然完全合一。”“中國畫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見人迹,沒有作者,亦沒有觀者,純然一塊自然本體、自然生命。”(《宗白華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5頁)。這段話用來描述馮大中近期的山水畫是十分貼切的。在他的近期作品中,畫家的心靈早已融化在筆墨之中,藝術家也已經融化于自然之中,如樹如石如雲,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醉花蔭》/96×180厘米/紙本設色/1995年
在《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1934)一文中,宗白華指出中國畫“其要素不在機械的寫實,而在創造意象,雖然它的出發點也極重寫實,如花鳥畫寫生的精妙,為世界第一。”這裡談到的“意象”就是“寫實而能空靈”。但我們要注意宗白華所論的寫實不僅與西方的寫實有所差別,他還特别強調寫實是中國畫的出發點而非終點。“但寫實隻是繪畫藝術的出發點,以寫實到傳達生命及人格之神味,從傳神到創造意境,以窺探宇宙人生之秘,是藝術家最後最高的使命。”在1943年1月發表的《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為第三次全國美展寫》一文中,宗白華系統地讨論了中國畫的寫實,他說:“一切藝術的境界,可以說不外是寫實、傳神、造境:從自然的撫摹、生命的傳達,到意境的創造。藝術的根基在于對萬物的酷愛,不但愛它們的形象,且從它們的形象中愛它們的靈魂。靈魂就寓線上條,寓在色調,寓在體積之中。”(《宗白華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23頁)馮大中的近期創作,正是将寫實(寫生)作為起點,進而追求傳神與創造意境。對于中國畫家來說,“寫實而能空靈”,這才是寫實與寫意的内在一緻性,而非人們所想象的二者對立。
《仿八大山人魚鴨圖》/57×148厘米/紙本水墨/2006年
《仿八大雙禽圖》/68×62厘米/紙本水墨/2006年
馮大中先生在畫室中不僅反複品讀古人畫冊,而且常常數十遍地臨摹一幅古人作品,然後帶着這些了解與筆墨的體會到生活中去。在反複臨習了八大作品之後,馮大中對八大筆墨形式上的簡約凝練以及墨彩的淡雅,了然于心。這直接影響了他作畫時的心境,使他更加注意分白布黑的運用和精神意境的追求。(殷雙喜,著名藝術評論家、《美術研究》執行主編)
畫家簡介
馮大中,1949年生于遼甯,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筆畫學會原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甯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馮大中的作品《蘇醒》、《母與子》入選《中國美術全集》;作品《蘇醒》、《驚夢》入選“中國百年畫展”及《中國百年畫集》;有18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另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内外重要美術館、專業機構及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