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 1035期

馬上就要迎來虎年啦!這幾天的銀川,大家都已經開啟了“虎年模式”,畫虎,寫虎字,買虎頭帽,買糖虎,選購小老虎挂件,再來一盤美味的“老虎菜”……真是虎年沾虎氣,不亦樂“虎”!今年的年味特刊,我們以虎為主題,為大家送上一輯虎虎生風的年味盛宴!希望大家在即将到來的虎年,振奮精神,拼搏向上,虎虎生風!

本期為您推送“虎虎生風”年味特刊——非遺虎。

虎年來臨之際,刺繡虎、葫蘆烙畫虎、年畫虎……各種“非遺虎”齊亮相。

在匠人們高超的技藝下,一隻隻老虎或可愛、或威風,迎接虎年的到來,也向人們展示着虎文化的魅力。

虎頭虎腦虎頭帽

小孩喜歡過年,除了湊熱鬧,還因為有新衣服穿。過去過春節時,一頂虎虎生威的虎頭帽,可是許多人家給孩子的必備,虎頭虎腦的孩子戴上虎頭帽,可不就是虎虎生威嘛。

這幾天,在鎮北堡西部影城,自治區民間手工藝刺繡非遺傳承人李鳳琴一直忙着,她忙着做的,就是一頂頂虎頭帽。李鳳琴說,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枕,還有虎圍嘴、虎面肚兜,其實都有一個寓意,那就是保佑孩子平安長大,能擁有虎的勇猛、強悍。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李鳳琴制作的虎頭帽。

虎頭帽以紅色作為主色調,搭配有綠、黃、藍、黑、白等顔色,看上去非常喜慶。李鳳琴一邊做一邊笑着期待:“過年了讓小孩戴這樣一頂帽子,一定特别可愛。”

好看的虎頭帽,做起來可不簡單。先要畫好圖樣、設計搭配好顔色,再準備好絲線,然後按照圖樣一點一點刺繡。李鳳琴說,做虎頭帽最關鍵的是老虎的眼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整個虎頭帽看起來特别精神。“刺繡十分講究針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等,尤其在繡眼睛的時候,針腳一定要特别勻稱、細密,這樣做出來的老虎眼睛,絲線間距、長短一模一樣,層次分明,孩子戴上自然好看。”邊說着,李鳳琴邊繡着,伴随着細密的針腳,一隻老虎的眼睛出現了,神采奕奕,炯炯有神。

威風凜凜烙畫虎

虎年來臨之際,家中擺一隻烙畫虎葫蘆,威風霸氣的大虎,一定會給新的一年,帶來虎虎生氣。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倪氏烙畫傳承人倪建成這兩天就忙着創作這樣一隻“猛虎”。烙鐵在葫蘆上燙染成畫,縷縷青煙中,一隻威猛無比的上山虎,回首張望,傲視群雄。

虎在大陸傳統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祥獸之一,被譽為“百獸之王”,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他創作的這隻上山虎,身邊是青松,腳下是山石,整幅畫作背景甯靜悠遠,再看百獸之王,回首張望,不怒自威,一副舍我其誰的王者風範。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倪建成倪氏烙畫"上山虎"。

“烙畫虎的創作,要極其專心細緻。”倪建成說,烙畫不同其他創作,一筆下去,再無修改可能,是以創作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為了創作烙畫虎,他經常會在網上搜尋和虎有關的節目,觀察虎的形态、生存環境,甚至還在虎的眼神中,揣摩它的内心世界。

葫蘆烙畫要把握好三個度:力度,溫度,速度。簡單說,要想烙得重一點,那就要讓電烙鐵保持在恒溫條件下,執筆速度相對要慢一點,而力度相應地要大一點。同理,反過來說,要想畫色烙得淺一點,烙制速度相對要快一點,力度控制要小一點。拿烙虎來說,虎的毛色過渡,一定要通過烙鐵的溫度,一點一點過渡,要保持自然、美觀。倪建成的細緻,在每一根虎毛上能看出來,每一根虎毛色澤自然、逼真。

“上山虎一般采用擡頭望月的姿勢,或是回首張望。家居客廳内懸挂上山虎,寓意平安無事,步步登高。”倪建成說。

吉祥喜慶年畫虎

過年怎麼能少了年畫?别着急,年畫這就來了。跟着自治區六盤山木版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任振斌一起去看看吧。

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搬出他的寶貝——年畫木版,為過年做準備。“現在人們經常提儀式感,我覺得木版年畫是很有儀式感的。”任振斌一邊說着,一邊揭下一張年畫,白紙上頓時出現一隻威風凜凜的老虎,過年的儀式感就有了。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任振斌木版年畫虎。

任振斌介紹,木版年畫是大陸曆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曆史。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如今,年畫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而六盤山木版年畫,正是反映當地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随着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虎年來臨之際,在門上貼一對老虎年畫,喜慶又吉祥。

“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大紅大紫的年畫,就是為大年增加喜慶的最好方式。”任振斌說,在他西吉縣老家,每逢過年,家裡長輩總會拿出一套木版,印出年畫,貼在門上,這才算是過年了。

壹度·虎年特刊丨虎年賞虎!非遺中的虎文化

近期壹度新貼彙總

文圖|劉旭卓

編輯|七樓 齊雨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用最易讀的方式解讀銀川文化

文化深1° 視角多1° 情懷濃1°

深度剖析銀川城市文化現象

獨家記錄銀川文化情懷與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