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6歲重慶老人耗時9年繡出24米長《清明上河圖》

66歲重慶老人用一針一線,繡出了長約24米、寬約0.74米的《清明上河圖》。

春節将至,新的一年又來了。對于家住南岸區的蔣中榮來說,最令自己開心的事,莫過于耗時9年,終于把《清明上河圖》繡完了。一大口袋、48種顔色各異的線,都變成了作品裡惟妙惟肖的風景和人物的一颦一笑......

退休後買了48種線

《清明上河圖》為張擇端所作。在5米多的畫卷裡,描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以及各色房屋、橋梁、城樓等各色建築等,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66歲重慶老人耗時9年繡出24米長《清明上河圖》

談及為什麼會想到要用針線繡一幅難度如此之大的《清明上河圖》,蔣中榮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歡畫作中所描繪的繁華市井,通過畫作,可以想象出當時的人們生活是如何的多姿多彩,也可以從畫作中人物的表情去揣摩他們的心境。

退休後,蔣中榮空餘休息的時間增多,她就忽然萌生了自己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的想法。

“我本來平時就喜歡繡十字繡,心想反正都是繡,還不如繡一幅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以前工作忙忙碌碌,沒有時間也沉不下心來,退休後,我便下定決心,要把這幅作品完成。”蔣中榮說,自己做了這個決定後,就開始做準備工作。她買了一大口袋線,線總共分為48種,又買了一整包針。

66歲重慶老人耗時9年繡出24米長《清明上河圖》

最開始繡時,看着空白的十字繡布料,蔣中榮也曾片刻猶豫,覺得自己是在妄想完成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她不知道自己需要繡多久才能完成,甚至最開始繡時,都不知道從何處着手。

但當她拿起針線,真正跨出第一步開始繡時,又覺得萬事還真隻是開頭難,一旦開了頭,就又覺得沒那麼難了。

9年完成作品

回想9年光陰,用針線繡《清明上河圖》給蔣中榮帶來了樂趣,也打發了一些無聊時光,甚至還為她的退休生活找到了新的目标。但她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極其考驗耐心的事,自己在繡的過程中,也曾多次想過放棄。

“《清明上河圖》裡有大量的人物,還有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在着色方面,為了展現人物等的形态,顔色層次很分明,我在繡的時候,也能明顯感覺到難度。”蔣中榮說,尤其在繡橋上站着密密麻麻人群的那部分,自己邊繡邊換線,眼睛都要看花了。

每當這時,蔣中榮看着24米的布料,就會覺得心累,總覺得自己可能沒辦法完成,便想着要不放棄算了。但一想到自己已經繡了那麼多,開弓沒有回頭箭,于是便又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除了覺得放棄可惜,還有一個原因支撐着蔣中榮。在繡《清明上河圖》時,蔣中榮也極為細緻在欣賞《清明上河圖》,而這幅巨作,實在是越看越喜歡。那些搬運貨物的人,那些開着門做生意的店鋪,仿佛帶她回到了宋朝......越是這樣,蔣中榮就越是覺得中華民族的先賢們擁有着驚人的工匠精神。

蔣中榮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也希望能用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感染身邊的人,感染子孫後代。

經過9年的“磨砺”,《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作品終于完成了,看着作品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一針一線,仿佛這一切都是9年歲月的凝結。

但蔣中榮不會停下來,這個目标完成了,她将奔赴另一個目标的起點。

來源:上遊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