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馬花開"黃河濱首映:緬懷甘肅藏族鄉"最美扶貧者"

作者:MtimeTime.com
"大馬花開"黃河濱首映:緬懷甘肅藏族鄉"最美扶貧者"

5月17日晚,由甘肅省甘南縣藏族歌舞劇院演出的音樂劇《大馬花》在蘭州首演。攝影:任磊

新華社蘭州5月18日電(記者丁思)"貧窮多深,你看叔叔的臉,镌上镌着皺紋,深淺,雨吹風,隻是期待山外的陽光照耀......"17日晚,由甘肅省藏族歌舞劇院演出的音樂劇《大馬花》在蘭州首演。在舞台上,甘肅省周曲縣扶貧辦原副主任"張曉軒"跑遍了全縣19個鄉鎮的208個村莊,在貧困的山村和田野裡留下了無數的足迹。

周渠縣是深山溝,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全國"三區三州"的深部貧困地區之一。張曉璇出生于周渠一個普通的藏族家庭,2003年随縣第一個文科成績進入中央國立大學,畢業後定居北京。2008年,當得知周渠受到汶川地震的嚴重影響時,張曉軒決定回到家鄉,投身基層工作。

"大馬花開"黃河濱首映:緬懷甘肅藏族鄉"最美扶貧者"

該劇以中國優秀共産黨員、甘肅省贛南藏族自治州周渠縣扶貧辦公室前副主任張曉軒的生平故事為題材改編。攝影:任磊

她曾擔任村幹部、副鄉鎮長、鄉鎮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等職務,常年奮戰脫貧攻堅,奔曆舟渠19個鄉鎮,走訪87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戶,成為全縣扶貧形勢的"移動資料庫"和"生活詞典",用心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2019年10月7日晚,張曉軒在鄉下扶貧工作後,在返鄉途中,車輛駛入白龍江,遇難。

張曉璇被無數周曲幹部和貧困群衆親切地稱為"最美的扶貧者"。該劇以全國優秀黨員張曉軒為原型,贛南藏族歌舞劇場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排練,以創新的舞台藝術形式,緬懷張曉軒,"愛桑,方華永生"的時代英雄榜樣。

"大馬花開"黃河濱首映:緬懷甘肅藏族鄉"最美扶貧者"

該劇以張曉軒為原型,展現基層扶貧乾部形象。攝影:任磊

該劇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表達方式,運用了綜合、創新的表達形式,創造了歌曲、舞蹈、音樂等舞台形式的收藏。在創作中精心提升了舞蹈的美感,構圖、服裝、道具、燈光等,将舞台演繹與舞台制作深度融合,音樂以藏族音樂貫穿全劇,舞蹈編排以周歌濃郁民族風格為主的舞蹈。

音樂劇《大馬花開》以張曉軒的人生故事為背景,以張曉軒自願放棄在北京的工作,決心回到深陷貧困的家鄉,投入扶貧事業開始,中間的七幕演繹,主要講述了張曉軒血淋淋的基層前線奔跑, 在抗貧攻堅戰中,群衆無私奉獻,不畏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寶貴的品質。

該劇編劇兼導演王凡琴表示,從一排開始到最終版,劇本寫了13稿,舞美設計了400多幅畫面。為了結合國際扇子和贛南特色的音樂劇,在音樂、服飾、舞美等方面的發揮,都充分融合了周曲的地理風格、民族風情、民間音樂,同時又帶了大量的國際化、時尚前衛的元素。

"在這個節目中,有許多創新的表達形式。王說,在音樂上,将民間音樂和管弦樂音樂的原始生态相結合,在舞蹈之美中,利用三個坡道,結合升降機,營造出從山巒到深溝的場景,展現了舟崛的地形;

舞台上的歌曲和場景讓觀衆流下了眼淚。"今天我有幸看了這部劇,通過網絡查詢了小軒的故事,得到了她和我都是校友,我為她感到驕傲,也非常感動。演出結束時,蘭州老師白薇對媒體說,"正是跟這些老百姓在背後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代價,隻有這樣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