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一邊自嘲着:旅行不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别人待膩的地方,一邊自覺地規劃着下一個假期要去哪浪。
除了目的地的風光,沿途的經曆,看樹木、電線杆、村莊往後退,直至消失在視線中的感悟也是旅行的意義,越來越注重精神消費的現代人,一定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旅途上。
捷途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當它還是一個序列産品的時候,就以“旅遊+”的名義,開始拓展自己的生态圈,玩出自己的個性,而後以一個獨立品牌的名字出現。
看,它的名字“JETOUR ”都帶着“旅行”。
比起天才登頂的故事,逆襲突圍的捷途故事或許更能振奮人心。
捷途,作為奇瑞集團的試驗品,生于2018年的寒冬臘月。已逐漸轉入“存量市場”的汽車行業不算景氣,何況,彼時大家還等着看奇瑞子品牌凱翼和觀緻的“笑話”。
捷途就這樣低調地出現了,之是以會把捷途的出生當作一場突圍,除了行業進入蕭瑟期這樣的背景,更是因為高端化、電動化的趨勢開始冒頭,捷途雖然定位清晰,但是難免會跟自家兄弟瑞虎有正面交鋒。
再者說,當時的SUV市場已經一片紅海,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隻進不退,合資品牌SUV陸續引入中國市場,要在燃油SUV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屬實不易。
但捷途做到了。誰能想到,四年的時間,捷途已經有了46萬多的使用者和600多萬的粉絲,擁有X70、X90兩大明星系列的産品矩陣。
捷途占領市場的速度出乎意料,首款車型捷途X70,隻用4個月的時間,銷量就突破四萬輛。基于這樣的表現,捷途在去年7月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品牌。
當捷途還是産品序列的時候,倚靠奇瑞這棵大樹,通過過硬的“産品力”和“品價比”迅速占領市場是可行的,但當它獨立之時,就必須成長為一個有切實擔當,有長遠戰略,有個性特征的品牌。
從捷途的銷量來看,早前一款車能破萬,如今三四款車也是破萬,不是産品退步了,而是競争在加大了,是以深化“旅遊+”戰略是捷途品牌的使命,更是捷途的第二次突圍。
在捷途汽車的品牌之夜上,現場的布置和上司的發言内容依然離不開“旅途”的元素,其釋出的産品規劃和服務布局都與旅遊這個市場息息相關。
可以說,捷途悟了,也可以了解為捷途的求生欲變強了。
向前的每一步一定會更難,挑戰一定會更大,但是欣慰的是,捷途從創立之初的試探到品牌獨立後的堅定,都讓它在自己的細分市場更加成熟,品牌的基調得到保證,在使用者心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明了。
一味迎合年輕人,隻會成為跟随者,而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吸引他們,赢得認同。
面對越發年輕的消費市場,捷途找準了人群還不行,必須用自己的打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自發傳播,形成流量池。
作為一個新銳的SUV品牌,我看到了捷途身上的潛力,從它在産品規劃和營銷政策上的表現來看,在新的旅途上,解密流量密碼,走野路子出圈,是其生長路線。
在未來的産品規劃上,捷途正式釋出了X、T、P、V四大産品序列布局,分别主打SUV、硬派越野、硬派皮卡、MPV車型。
這一規劃的釋出,也同步标志着捷途汽車正式開啟了“4+3+N”的産品矩陣時代。即SUV系列(捷途X-1、捷途X-2、捷途X70、捷途X90)、跨界系列(捷途硬派越野、捷途硬派皮卡、捷途MPV)、混動系列(全系産品同步規劃混動和生活空間系列)。
這個産品矩陣最大的特點就是專注“旅行+”細分市場,持續打造“旅行+”産品特點,成為那些喜歡假期出行的使用者繞不開的選擇。
捷途沒有“捷途”,要想将“旅遊+”的标簽打入使用者的認知中,必須腳踏實地,下真功夫。
産品層面,必須打造不斷适應新時代使用者的“旅行+”産品特點,用奇瑞技術保證産品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還應該強化智能、健康的産品标簽。
此次活動首次亮相的昆侖架構,正是捷途結合奇瑞的平台架構,為“旅行+”定位量身打造的成果,這個架構比奇瑞現有的更加智能,進化能力更強,可以連接配接更多的出行場景需求。
具體到車型,代号捷途T-X概念車的亮相最能展現捷途的品牌slogan:用行動定義旅途。
硬派車身、粗犷線條、越野輪胎,車身長度突破5米,價位區間涵蓋15萬-30萬,直接對标坦克,此外,以這款車為代表的T産品序列在未來還将推出硬派越野、智能越野、豪華越野等多種車型,給使用者更多硬派越野車選擇。
而在營銷層面,捷途似乎比老東家奇瑞更玩得開。
今年1月,代号X-1的全新SUV,曆經38天創意征名活動後,已正式定名為“大聖”。
除了西遊記,捷途取名也沒放過三國,從X70 PLUS諸葛版到X90子龍版,捷途的存在感越來越高了。
在國風IP上發力,在車型取名上玩花樣,這樣的打法能否持續帶給使用者新鮮感,能否有效拓寬“旅行+”邊界有待觀察。但格局未定,捷途這樣的嘗試依然值得鼓勵。
與使用者共創并不是車圈的新鮮詞,但是對于進軍“旅行+”細分市場的捷途卻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很多車企在運維使用者上,大多是從新勢力車企上取經,很多方法千篇一律,但對于有着清晰目标人群的捷途來說,所有的嘗試都是嶄新的,有創新性的。
既然将目标看向遠方的旅途,捷途勢必要跨界合作,不斷擴充“旅行+”生态圈,整合國内知名的旅遊産業資源,為使用者出行提供保障,沒有後顧之憂。
捷途之是以自稱為“旅行+”品類的開創者,是因為其在“路上”花的時間比任何車企都更多。
在過去的40個月裡,捷途汽車已建成了1800+家網絡,全國範圍内基本建成了50公裡購車用車圈。
它擁有近50家“旅行+”生态聯盟合作夥伴,比如途居、方特、攜程等大家熟知的旅遊IP,也集合了探路者、鴻星爾克、秋野地、富光等合作夥伴為使用者提供專業化的産品和服務。此外,在捷途APP,也有與使用者一起打造的“捷途路書”供參考。
在品牌之夜的活動現場,可以看到捷途汽車與方特、秋野地等合作夥伴精心打造的跨界展示,也讓我們看到未來旅行的多元化、個性化場景體驗。
捷途懂得,技術是冰冷的,能看到未來的生活場景才會真正溫暖他人。
為使用者的旅途保駕護航,也要時常溝通情感。4年來,捷途汽車打造了818粉絲文化節,捷途家宴,車主自駕遊,啤酒龍蝦節,捷途生态圈體驗日等5大使用者體驗IP。
客觀來說,這五大IP并沒有十分出圈,但是相關的故事,我倒是聽了不少。
在捷途家宴上,有使用者提出他經常晚上去釣魚,希望後備箱頂部有一個照地燈。捷途汽車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李學用表示,在産品疊代的時候,就把這個加進去。
也許的做法雖然算不上高明,但是也說明年輕的捷途在使用者共創的道路上走上了正軌,懂得更用心地守護使用者的旅途。
在未來的品牌目标方面,捷途汽車也提出了2026年實作百萬輛銷量目标,其中國内市場為70萬輛,海外市場為30萬輛。
這對于一個嶄露頭角的新品牌來說,這目标有點“宏大”,要知道,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年銷量百萬隻有吉利、長城、長安這樣處于第一梯隊的車企可以穩定達到。
野心,也是決心。捷途既然上了這條“旅行”的船,就隻能向前航行,乘風破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繼續用匠心守初心,保持對時代清醒的洞察,快速響應時代的需求。
風宜長物放眼量,如今判斷捷途是一個成功的品牌,還為時尚早,但它,一定是一個獨特的,不斷拓寬邊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