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知宴:有專家為了掙錢,故意把假的說成真的,或者把真的說成假的

目前中國收藏市場亂象叢生,有人說,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文物鑒定業的不作為,或水準低下。對這個問題李知宴怎麼看?

李知宴:現在民間有些人出于利益關系,對老專家們進行惡毒攻擊,甚至是無中生有、捏造事實。凡是專家說真的,他們就說是假的,凡是專家說是假的,他們就說是真的。比方說那件在英國拍賣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明明人家來路明确、傳承有序,他看也沒看到,硬要說是假的,而且還連發幾十篇文章。

李知宴:的确,現在鑒定業是有大問題,鑒定水準良莠不齊。有的專家為了掙錢,故意把假的說成真的,或者把真的說成假的。不顧一切,有錢就開證書,兩個字:真的!還有的開假證書。應當整頓鑒定隊伍,搞鑒定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修養,要經過實踐錘煉、積累。當然鑒定家不是神仙,也會出錯,但不能是故意欺騙,貪圖一點蠅頭小利,就出賣良心去害人。這種人應當受到譴責、整治!

專家鑒定不純粹是“眼學”,也是科學。我們也是要從方方面面去加以證明、判斷,其中包括了曆史知識、工藝知識、美學知識等等,也是一門綜合鑒定。有些人本來既無學曆又無資曆,挂靠一個部門後,就打着“XX鑒定委員會”或“XX大學”的牌子,自封為“研究員”、“教授”,打着那個旗号,到處行騙。像這樣的事情很難辦,整頓不易。

李知宴:不管你有多大學事、多少經驗,也要細細看,我從來都主張仔細觀察、慢下結論,在文物鑒定這個工作上不能逞能,很多地方都對,隻要有一個地方不像,就要格外小心。”他認為,從事文物鑒定這行,人品最重要,對物不對人,要用心查資料、找證據,馬虎不得,如果看錯了就要及時修正,在科學面前講究實事求是,不能光要面子。

李知宴:民間收藏往往不被重視,藏品匆匆被“斃”掉的現象比比皆是。某些專家的不負責任,極大地傷害了民間收藏愛好者的感情和民間收藏活動的熱情,這種局面的形成自然與大陸尚未建立切實可行的文物鑒定資格管理制度不無關系——誰具備文物鑒定的資格,誰又能夠對文物鑒定活動、人員進行監督,而這也導緻文物收藏市場中造假販假的現狀愈演愈烈。

李知宴:有專家為了掙錢,故意把假的說成真的,或者把真的說成假的

清乾隆 仿哥釉弦紋梅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