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一曲老歌,宛轉悠揚,讓人百聽不厭;一首佳作,富有深意,令人感觸深刻。生活就像一曲曲交響,充滿了喜悅和悲傷;人生仿佛一首首詩篇,譜寫了迷茫和期望。

清代有一位詩人,曾經不斷地在十字路口彷徨,清風有意,卻難于留下其足迹;明月無心,卻時常讓他凝神矚目。詩人經常足不出戶,可是他的思緒卻可以馳騁于茫茫乾坤和浩渺天地之間。下面分享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宿雪竹山同茹蘖大師夜話

作者:王夫之

不知情在與無情,丈室挑燈魄自驚。

海濺雲飛千嶂斷,煙籠雪壓一枝輕。

破船載月浮寒水,别路尋芳駐晚晴。

自護楊墳莖草綠,春歸閑唱踏莎行。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他在年輕時曾積極投身于抗清複國,鬥争失敗後就隐居于深山。此後他一邊收徒授課,一邊潛行創作,逐漸地忘記了凡塵中的煩惱,心中的傷痛也慢慢地愈合。

詩人學識淵博,交遊廣泛,朋友們都深深地贊賞其才學和品德。而詩人卻從未自滿,經常感懷學海無涯,自當終生學習。他常說,人之初生,不食則死;人之幼稚,不學則愚。有一次他聽說一位高僧雲遊歸來,他立即前往拜訪,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指點。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雪竹山位于湘西,茹蘖大師是當地的一位高僧,也是詩人的好友,他學富五車、閱曆深厚,經常外出開設講座,對佛禅經文倒背如流。詩人非常佩服其超凡的了解和洞察力,他與大師秉燭夜談,獲益匪淺。

詩人在方丈的禅房裡與對方交談,夜色漸深,二人卻不知疲倦。一盞油燈,在牆壁上映出兩個清瘦的身影,随着燈芯的晃動,窗外可以感受到,屋内主客二人正熱情地切磋和攀談。“情在與無情”,表達出詩人心緒茫茫,充滿憂愁。是以當高僧“挑燈”瞬間,他的内心似乎突然被驚動。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詩人不禁回憶起那些令人悲傷的過往,作者以“海濺雲飛千嶂斷”,比喻人生的那些滄桑巨變,既壯觀激烈,又如過眼雲煙,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說起。“煙籠雪壓一枝輕”,比喻詩人所處環境的險惡,自己就像随時就要折斷的枯枝,卻被厚厚的積雪覆寫。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一種空虛、迷茫和無助的感受。同時,颔聯廣闊的氛圍也與首聯的狹窄和昏暗的鬥室、孤燈,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心境的變化。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詩人寫到這裡,心情也非常激動,他放下筆墨,直起身來,緩緩地舒了一口氣,又想起自己上山拜訪大師的過程。“破船載月浮寒水”,這一句既是說詩人在明月的照耀下,乘坐破船在寒夜裡獨行,也表達出自己經常居無定所的悲涼。

“别路尋芳駐晚晴”,這一句是說,作者在大師這裡看到了光明,也感受到了希望,更委婉地表達出詩人對大師的欽佩、和禅境的向往。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他們談了很久很久,直到夜深人靜,才各自休息。結尾充滿了遐想,大師來年春天即将遷往楊墳山,詩人想象那時一定是春暖花開,草木蔥綠。

大師或許會攜友踏青,并激情吟誦《踏莎行》,惬意又自在,實在令人期待。詩人寫到這裡,不自覺地流露出對禅者悠閑生活的贊美和羨慕。

王夫之與高僧秉燭夜談,創作了一首七律,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王夫之的這首七律善用比喻手法,更充滿了浪漫的想象。詩人将自己在過去和當下所處的環境比作“煙籠雪壓、别路尋芳”,形象生動,令人感同身受;而作者對春日的憧憬,也象征着詩人擺脫了愁緒的羁絆,重新釋放出生活的激情。

詩人曾說:君子擇交,莫惡于易與,莫善于勝己。詩人希望告誡大家,不要選擇那些庸碌的朋友,而應結交那些各方面都勝過自己的朋友。詩人與大師的一番交談,說明詩人也在踐行自己的觀點,而且确實收獲很多。朋友們,您覺得讀完這首七律,有何感想,歡迎分享自己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