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的規劃,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上周五的文章,家庭教育,缺了規劃,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提到了,家庭教育要做好規劃,否則,就要麼盲育,要麼亂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既然要做規劃,就要涉及到,從何入手,怎麼做規劃的問題。

家庭教育的主角有兩個,孩子與父母。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操盤手。

後者負責規劃,并把這份規劃,施向前者。

那麼為了保證,這份規劃的合理、正确,保證家庭教育結果的正确,保證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對規劃者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樣的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家庭教育的規劃,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1—

全面了解孩子

一是,父母作為規劃者,要對自己的規劃主體——孩子,做全面的了解。

了解他的性格特點,内在特質、各個成長階段的成長特點、成長任務,他成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等。

簡單來說,就是要不斷拓寬自己在認識孩子方面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認知。

教育能開展的前提,是要擁有大量的資訊,在這些資訊的幫助下,做出正确的教育方法。

而擷取資訊的過程,就是了解孩子的過程。

缺乏了對孩子的了解,自己的資訊密度不夠,可能就會做出錯誤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規劃,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比如,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父母帶他在戶外玩耍,他看到地上有個漂亮的葉子,撿起來,随後放進嘴裡。

如果,父母不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界的探索,是通過“嘴”來完成,就會誤以為孩子不講衛生,什麼都往嘴巴裡放,進而采取一些負面手段,打斷和制止孩子的探索;

等孩子到了2歲多,他偶然把一個鑰匙碰到地上,鑰匙發出了響聲,他就會不停地把它扔到地上。

你撿起來,他扔下去,循環往複。

如果,父母不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就以為他故意扔東西,可能會責怪他,打罵他。

再比如,孩子剛上一年級,平常讀課文,都要出聲,忽然有一天,他開始不出聲了。

原來是,他發現了默讀這一秘密,這可以讓他省事,偷懶,跳過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逃避閱讀,因為大人發現不了。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了解和認識到孩子的這點小秘密,“小聰明”,就會疏于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家庭教育的規劃,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你看,孩子身上這些細微的成長過程,成長特點,都是一種資訊,決定着教育方法。

而這些資訊的擷取,隻有每天跟他相處的人,才能觀察到,了解到。

其他人,即使是專家、心理學家、教育家、老師都無法做到。

更不要說,那些來自同一個家庭中的不同孩子,雖然他們的家庭環境相差無幾,但他們的性格、氣質、内在、喜好卻完全不同。

這些更是隻有父母才能了解到。

這點跟家庭保健類似,最好的保健者、最好的醫生,一定是我們自己本身。

因為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作息、飲食等決定健康的因素。

同理,家庭教育中,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是父母。

因為誰家的孩子,誰最清楚什麼樣。

沒有人,能做到,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更熟悉孩子的喜好、行為,清楚孩子的成長環境,掌握孩子身上更多的資訊。

—2—

了解自己,調整自己

二是,從父母自身出發,去了解自己,調整自己,讓自己達到規劃者、實施者所需要具備的水準。

因為,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直接實施者,自己的心情好壞、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孩子的行事方式、心理變化、内心想法。

“孩子跟着誰,就會學誰。”這句話完美地诠釋了童年的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底色,它影響着孩子的命運軌迹。

孩子的成長底色是陰沉灰暗,還是陽光明媚,是唯唯諾諾,還是自信大方,很大程度上,由父母這個實施者決定。

家庭教育的規劃,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中國自古就有, “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

到了現代,養不教的責任人已經變更為父母。

是以,想要做好家庭教育,為人父母,也得不斷提升自身的能量,為孩子做好榜樣,修煉自己,讓自己達到合格的水準。

畢竟,父母能量足、能量高,能量正,孩子能量也足,也高,也正;

反之亦然。

最後的話

家庭教育,缺了規劃,要麼盲育,要麼亂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何做規劃,從哪裡入手?

一是,父母從孩子入手,全面了解孩子;

二是,父母從自身入手,了解自己,調整自己。

身為父母,能夠根據孩子的特點,為他制定出,獨一無二的養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大家一起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