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犀牛編譯
很少有藝術家像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那樣癡迷于自畫像,在他短暫的藝術生涯中留下了大約35幅自畫像。
倫敦考陶爾德畫廊将于明年春天(2022年2月3日至5月8日)舉辦轟動一時的梵高自畫像展。展覽将彙集來自世界知名機構收藏的約15幅梵高自畫像,占梵高所有自畫像的近一半,并跨越梵高短暫的職業生涯,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梵高自畫像展覽。梵高熱衷于畫自己,根據梵高專家的說法,他可能是因為他缺乏模型的原因之一。
同時展出的還有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最後的兩幅生活自畫像,現在與奧斯陸和華盛頓一起收藏,以紀念他1889年在聖雷米精神病院(Saint-Rémy Psychiatric Hospital)的作品,該醫院僅相隔一周就完成了。這也是兩部作品首次在同一舞台上完成。

梵高一生中畫了大約35幅自畫像
最全面的梵高自畫像展
根據考陶爾德畫廊(Courtauld Gallery)館長凱倫·塞雷斯(Karen Serres)的說法,他們在10年前就有舉辦展覽的想法,因為它收藏了最著名的梵高畫作之一,"耳帶繃帶的自畫像"(1889年)。
"梵高的展覽是出了名的困難,他的作品如此受追捧,以至于很難借用,因為每件作品都是他所在機構的明星展覽,"谷神星說。
梵高的《穿草帽的自畫像》(1887年)底特律藝術收藏
但随着Courtauld畫廊自2018年以來關閉進行重大翻新,該團隊利用這段時間專注于策劃這個轟動一時的展覽。展覽中約有15幅自畫像跨越了這位荷蘭藝術家短暫的職業生涯,其中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戴着黑氈帽的自畫像》(1886-1887),以及華盛頓特區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自畫像》(1889年)。
展品還将包括奧斯陸國家博物館備受争議的"自畫像"(1889年),經過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進行了五年的研究,該作品于去年1月被正式認可為藝術家的作品。
梵高的自畫像(1889年)奧斯陸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直到最近才被确定為藝術家的作品
梵高的自畫像,現在在奧斯陸和華盛頓,是在同一時期創作的,都是在1889年9月,當時梵高在聖雷米精神病院。"據我所知,從那以後,兩幅自畫像沒有同時出現過,"谷神星說。從梵高的信中,他們了解到他們的創作隻相隔一周。"雖然這不是梵高的第一次自畫像展覽,但它将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次。
展覽還将聚焦于梵高創作風格的變化。策展人說,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幅畫的顔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螢幕上原本為紫色的圖案現在是淺藍色。讓觀衆知道很重要,因為有時人們可能會在這裡用淺藍色的象征來談論梵高,但事實并非如此,他的意思是紫色。"
梵高的自畫像1887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梵高在他的自畫像中揭示了什麼?
很少有藝術家像梵高那樣癡迷于自畫像創作,除了他的荷蘭同胞倫勃朗。但倫勃朗的職業生涯是梵高的四倍多。倫勃朗一生中創作了40多幅自畫像,而梵高則創作了35幅。像倫勃朗一樣,我們對梵高外表的看法幾乎完全受到他的自畫像的限制。因為他隻儲存了一張照片,拍攝于他19歲時。
人們癡迷于梵高的研究,因為他獨特的生活經曆和藝術天賦。當我們欣賞梵高的自畫像時,我們往往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個性和思想。
梵高認為,肖像畫(可能還有自畫像)可以像攝影一樣容易獲得。他不喜歡時代的技術發展,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梵高的成人照片不再存在。
梵高曾經告訴他的妹妹,"我仍然覺得這些照片很糟糕,我不喜歡有任何照片,尤其是我認識和愛的人的照片。在另一個場合,他告訴她,"像你自己一樣畫畫并不容易",但"人們比攝影師尋求更深層次的相似之處"。
梵高的《耳帶自畫像》(1889年1月)收藏于考托爾德畫廊
在一些畫作中,例如梵高的繃帶耳朵的自畫像(這也是展出的核心展品),藝術家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生活的一面。這幅畫是在他割掉耳朵後不到一個月就創作的,他沒有回避自己的創傷。他本可以畫出頭部的另一側,或者讓繃帶看起來不那麼突出。
相反,藝術家呈現出一種高度對抗性的形象。梵高一定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很難了解它。他是在尋求幫助嗎?還是這代表了他重返工作崗位的決心?也許兩者兼而有之。
梵高在畫架上畫了一幅幾乎空白的畫布(上面有一些模糊的标記,可能是一朵花靜物的開始)。在他頭的另一邊挂着一幅日本版畫(他在阿爾勒的黃色房子裡随身攜帶的一幅)。這代表了對日本藝術的緻敬,他受到了日本藝術的啟發。
盡管文森特擔心健康問題,但考塔德畫廊的這幅自畫像是精心制作的,顯然不是"瘋子"的沖動。他露出右側似乎是繃帶的東西,盡管他已經割掉了左耳。因為他看着鏡子裡的自己,是以畫的側面是颠倒的。一個經常被忽視的細節:夾克也可以在鏡子裡看到,紐扣(通常在男士的右邊)在夾克的左側。在《作為畫家的自畫像》(1888年2月)中,梵高在巴黎的最後一幅自畫像展示了他在巴黎兩年來學到的技能 - 特别是他對顔色的使用(姜黃頭發與藍色衣服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按下了右側的按鈕,而不是像他在鏡子裡看到的那樣。
梵高的《畫家自畫像》(1888年2月)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梵高熱衷于畫自己,他缺乏模特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他總是覺得很難讓人為他坐下來,這反映了梵高性格的笨拙。梵高似乎也拒絕畫親密的朋友和家人。作為肖像畫家,沒有模特畫自己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因為它隻需要一面鏡子。
梵高的自畫像(1889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1889年9月,他在一家精神病院(現在在華盛頓特區.C,也将展出)畫了一幅自畫像,他寫信給西奧說:"我正在同時創作我的兩幅肖像畫,因為我不再有太多時間畫畫了。
有時他的自畫像也反映了他對各種技術的嘗試和探索,例如顔色對比或繪畫。對于他那些沒有野心的作品來說,有時更多的是以研究的形式。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梵高現存的35幅自畫像中有27幅來自他的巴黎時期,當時他嘗試并發展了他的技術 - 從荷蘭時期的黑暗色調到我們現在所知道和喜愛的梵高的明亮色調,但他在巴黎時期也制作了一些非常好的自畫像。
梵高的《戴着灰色氈帽的自畫像》(1887年)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1889年,在一家精神病院,文森特在給西奧的一封信中寫道:"很難了解自己,但畫自己并不容易",堅持認為照片"褪色的速度比我們自己快",畫作"代代相傳"。
(本文摘自《藝術報》和倫敦考塔畫廊官方網站等)
負責編輯:陳露西
校對: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