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文 | 蘿吉

上周五,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宣布雙方簽署了協定,将基于吉利汽車的CMA架構和混合動力技術,在南韓生産、銷售雷諾品牌的燃油車和智能混合動力汽車,同時也将會出口到南韓以外的市場。

你看,新年伊始,努力的吉利又開始幹大事兒了。如果把車企拟人化,吉利去領2021年度自主銷量冠軍獎杯時,心情應該不如以前興奮和激動了。

次數是一方面,畢竟這是吉利第五次奪冠了,還是連續五年一氣兒拿下的,對于經常拿冠軍的人來說,這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但更重要的一方面,不在于名次,而在吉利自己。連續五年自主銷冠的光環下,如何再不斷地突破自己。

2018年的吉利,批售銷量突破150萬輛,把其它自主兄弟們甩開了一大截,除了三分之一銷量靠宏光微面支撐的上汽通用五菱外,其餘沒有一個自主品牌跨過百萬大關。

之後的2019和2020年,也受到疫情的相關影響,吉利的銷量從150萬輛到了130餘萬輛,規模雖然變小了,但優勢依然明顯,年銷百萬這一檔,自主陣營還是隻有吉利獨一份。

再看最新的成績單,吉利批售銷量132.8萬輛,同比勉強微漲了0.6%,冠軍是保住了,對手的距離卻驟然拉近了,而且跟上來的不止一個,長安、長城和上汽通用五菱,都跨過了百萬輛的線,且個個兒增幅都在20%左右。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最值得警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去年漲勢最迅猛的品牌——比亞迪,它在2020年的銷量還隻有42.1萬輛,去年就沖到了73.5萬輛,同比激增了74.8%,而單看最近幾個月,比亞迪的增長勢頭還要更猛。

這樣看來,2021年的吉利依然是成績最好的,這很值得肯定。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吉利這幾年在銷量上沒有很大的突破,是主流自主品牌裡唯一把速度放慢下來的。但是深入到銷量數字的背後,2021年的吉利,是真的慢下來了嗎?

看過《天龍八部》,都應該記得“珍珑棋局”,這是書中頂尖高手無崖子設下、用來篩選繼任者的,也是主角之一的虛竹開挂的起點。“珍珑棋局”多年無人破解,奧妙在于以退為進,先舍棄部分棋子之後,才能在逆境中看到封鎖的出口。

把造車事業比作下棋,吉利的崛起,其實就是走的“珍珑棋局”的路子。它的“五連冠”始于2017年,在此之前,它在自主陣營并不算顯眼,長安、長城乃至五菱,當時的勢頭似乎都更有主角潛質。

時間拉回2015年,當時正值SUV野蠻生長的風口,月銷破萬的車型比比皆是,江淮、衆泰、北汽幻速的短暫輝煌,也正發生在這個階段。此時主流品牌的SUV主力車型,已經基本就位。

哈弗H6上市于2011年,長安CS75上市于2014年,奇瑞的瑞虎5上市于2013年,一度常踞SUV榜Top 3的傳祺GS4,上市于2015年上半年,寶駿曾經的神車560,上市于2015年年中。

此時的吉利,在吸收了沃爾沃的造車、設計和管理經驗之後,正在推進3.0時代産品的更新,當其它車企的SUV正在火爆熱銷,吉利新時代産品陣容的開端,卻選擇了一台中高端轎車——博瑞,而新一代SUV産品博越,要到2016年才上市。

回故2015-2018這幾年的吉利,這就是一份典型的延遲滿足的樣本,在随便伸手就能抓到錢的時代,吉利選擇繼續打磨産品、培育品牌,最終在幾年後赢了一波大的。吉利的第一次以退為進,讓它在三年之内,從一個50萬輛級别的二線車企,增長到了150萬級的絕對第一,開啟了其它品牌從未實作過的自主五連冠。

車型方面,SUV短闆被徹底補齊,博瑞在15萬元價位站穩腳跟,5-10萬元的一系列老舊車型,在全面家族化改造之後被盤活,成為吉利堅實的基本盤,并為之後領克品牌的推出和成功,奠定了銷量和品牌層面的基礎。

回憶了這段“曆史”,再來看2021年,對手步步緊逼,現有産品的潛力都已經充分釋放,在新能源領域被五菱、長城,以及一系列新造車勢力步步緊逼。此時的吉利,又遇到了一盤“珍珑棋局”,不能破解的話,丢失自主銷冠、新能源市場逐漸掉隊,都可以預見,我又在吉利身上看到了以退為進的奇招。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起點是2020年11月上市的星瑞,它代表着吉利品牌第一次正式采用CMA架構打造主力産品(之前的星越以轎跑SUV為賣點,并非主流類型)。CMA架構是吉利開啟4.0時代的基石,它的機械規格行業領先,放在吉利身上大有可為,以吉利打造爆款的能力,4.0時代的第一款主力車型,備受矚目。

而最終星瑞正式釋出,卻由内而外散發出兩個字——克制。

和吉利之前的産品相比,得到CMA架構、2.0T發動機加持的星瑞,沒有領克那麼的運動與個性,也不像博瑞身上的豪華,跑在路上,星瑞就是一台普普通通的家用車,即便是裡面那台越級的2.0T發動機,也并沒有想着用醒目的徽标宣示出來。相比之下,星瑞表現得極為親民,它不張揚,但讓人親近。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這是自主品牌擺脫了前期設計瓶頸階段之後,第一台恪守中庸之道、不以動感與豪華招攬客戶的家用轎車,這是吉利在星瑞身上展現出的第一層克制。

第二層是定位,2.8米的軸距、接近4.8米的車長,配合全系2.0T發動機,吉利原本可以毫無争議地把星瑞包裝成一款中級轎車,而在吉利官方的新聞稿宣傳中,卻明确而醒目地堅稱這是一台緊湊車,并把定價牢牢卡在了卡羅拉、思域、速騰等合資緊湊車的主銷區間。

10-15萬元的轎車市場,自主品牌從未真正打破合資陣營的壟斷地位,吉利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以大打小的政策并不是品牌突破的良策,想要真正戰勝合資,隻能以相同的定位、相同的售價、相似的風格,以及更強的産品力,正面迎戰合資。而要實作這一點,吉利的CMA架構,就是基礎。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随後上市的星越L,也延續了設計和定位層面的克制。它的尺寸和觀感達到中型SUV的标準,卻依然自居緊湊SUV,它的任務是沖擊15萬元以上的SUV市場。同時期的長安與長城,也向這個價位發起沖擊,而它們各自拿出的UNI-K和摩卡,除了明确定位中型SUV之外,也都采用了相當誇張的造型風格。

從銷量成績單我們可以看出,吉利又一次打赢了。星瑞在去年全年月均銷量保持在1萬輛以上,星越L在去年最後的12月份,銷量突破1.2萬輛。10-15萬元的轎車,與15-20萬元的SUV市場,吉利在去年都實作了突破。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可以預見的是,在星瑞、星越L站穩腳跟之後,吉利在10萬元以下的市場,也将再次迎來全面的産品更新。首先是帝豪,基于缤越、缤瑞的BMA架構,在去年8月迎來真正的一次換代,内外設計也都延續了星瑞的沉穩、簡約,成為8萬元左右為數不多走親民路線的入門級家轎。

與此同時,帝豪GS、帝豪GL分别由更新後的帝豪S、帝豪L接替,與全新帝豪一起共同完成了帝豪家族的更新。銷量層面吉利在去年沒有明顯進步,但旗下的主力産品陣容,已經悄然得到更新。

以上提到的車型,都還是燃油時代的産品,如今新能源市場增長提速,新的風口已然成形。蔚小理全年傳遞量都達到10萬規模,廣汽埃安全年售出12.3萬輛,長城旗下的歐拉也突破13萬輛,五菱宏光MINIEV一款車年銷逼近40萬輛。而2019年就已經上市的幾何品牌,去年的銷量算不上很突出。

幾何是吉利對新能源市場的一次嘗試,但過去兩年可以明顯感覺到,吉利對新能源車的重心已經轉移,去年釋出的極氪品牌,就是新的方向,吉利再一次選擇了蓄積力量,直接切入高端市場,之後再自上而下拓展規模的政策。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短期來看,現在還未充分釋放産能的極氪,可能暫時很難成為吉利的銷量增長點,但是吉利的每一次戰略調整,三年時間我們都看到了效果。

回望2021|執棋者吉利,和它的第二盤“珍珑棋局”

與此同時,去年大出風頭的混動市場,尤其是以比亞迪DM-i系列為代表的PHEV插電式混動,已經成為新的争奪焦點。吉利的混動技術已經布局多年,直到去年年底才在市場端正式發力,雷神混動體系的首款車型星越L Hi·X正式上市,相信未來一年裡,吉利在各級别的HEV和PHEV混動車型,都将陸續上市。

從2019年到2021年,吉利的深蹲已經做了三年,從今年開始進入重新起跳,這一次吉利能跳多高,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