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但地球的能量總會一天枯竭,然後我們又會去哪裡呢?
人類的出現隻有300萬年的曆史,而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文明隻有6000年,我們人類從誕生之初,自然就是平等共存的關系,但從18世紀開始,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就對自然進行了"永不停止"的破壞和掠奪, 地球的資源對我們人類生命的供應已經接近它所能支撐的極限!

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加劇、加速滅絕等,都反映了人類發展過程中資源大規模開發、生态平衡破壞的嚴重性,最終将使我們"自作自滅"。近年來,美國科學家不止一次警告說,按照我們目前的開采速度,預計到2050年代中期,世界主要大國的石油資源将耗盡,如果不建立新的能源系統,能源危機将"席卷全球"。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新能源、保護不可再生資源在世界主要國家之間達成了"共識",目前新能源的發展這一塊,中國可以說是一個"一步走的森林",比如美國在開采替代天然氣的第一步海底可燃冰, 降低私家車的石油消耗,大規模實施電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的使用。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是以科學家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第七大洲"——南極洲,一個巨大的"寶庫",擁有衆多礦産資源,包括石油、媒體、鐵儲量居世界第一,而這隻是南極的"冰山一角",為了更好地探索南極洲,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在南極科研站投入巨資。
目前,已在全球28個國家建立了53個站點,但除了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和中國等7個國家外,大部分站點都建在南極大陸沿海地區。
據新華社11月2日報道,随着中國最大的極地探險船"雪龍"号,已經開始了"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據了解,這次科學考察将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南極科學考察,而中國科學考察的最大目的是建立中國自己的"永久機場",在南極洲、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在南極洲都有"永久機場"。一些機場甚至可以允許像C-17和A319這樣的大公司正常起飛和降落。
作為南極勘探大國,中國建立自己的"永久機場"勢在必行,在南極洲建立永久性機場不僅能滿足考察隊的需要,也為中國在南極洲擁有空域管理權提供了必要條件!中國計劃在南極洲建造的機場與國内機場相比不是很大,但對通信系統和導航系統的要求并不低。
我們都知道,南極大陸的表面覆寫着幾十米的積雪,機場跑道是混凝土、摩擦力的,而被雪覆寫的南極表面使飛機在地面上的摩擦力"接近于零"。是以,要在南極洲建造一個永久性機場,首先要克服的是跑道!但中國的回應是簡單地處理南極表面的雪,然後将其壓實,将軟雪變成"顆粒雪",摩擦力更大,解決了南極機場跑道的問題。
雖然工作流程看起來像是修路,但要對南極表面覆寫多達十幾米的積雪進行"簡單處理",工作難度可預見,中國将在南極機場修建跑道,預計長1500米,寬80米。中國"永久機場"的建立将形成南極航空網絡體系,對南極空域管理也有發言權,也為中國未來的大型飛機營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