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說到秀才,想必大多人都會想起一個角色——《武林外傳》中的呂輕侯。在電視劇中,呂輕侯的外号就是秀才,除了搞笑之外,他的人設比較酸腐、膽怯,經常被别人嫌棄和欺負。因為影視作品的塑造,我們對秀才的印象可能就像呂輕侯一樣——算是芸芸衆生中的稍有文化者,但絕不算是高人一等者,仍然屬于社會一般人。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然而,曆史上真實的秀才并非如此,他們有着社會一般人不能享受的特權。

01.“秀異之材”的秀才

“秀才”二字,總讓人有種文弱、無能,甚至是陰柔的感覺,然而,秀才其實是取“秀異之材”的意思,可以了解為“優秀的人才”。

那麼,這種“優秀的人才”究竟有多優秀呢?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像現在的教育層次分為國小、中學、大學、研究所學生一樣,古代的科舉考試也分為幾個層級,最低是縣試,最高是殿試,中間由低向高依次為府試、院試、鄉試、會試。若能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層考試,就可稱為秀才,成為秀才以後,就算是有了功名,而如果沒有成為秀才,就隻是“童生”,也就是考生。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02.“難得”的秀才

當然,盡管是初級功名,但也不容易獲得。這是因為古代的科舉功名與現代人的想象很不一樣。以狀元為例,如今,聯考過後,各省的狀元都會被媒體争相報道,而他們的去向,當然也必定是清北之類的名校,達到人皆豔羨的層次。然而,即便如此,這樣的狀元還是不能與古代的狀元比肩,要知道,

古代的狀元可是殿試的第一名,皇帝欽點,全國唯一。目前,沒有那個考試的第一名能夠趕得上古代狀元的段位。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那麼,如今的大學生相當于古代科舉的什麼層次呢?大學生是以省為機關組織的考試,而秀才也要通過省級機關的考試,從這個級别上講,秀才剛好相當于大學生,當然,這也隻是從組織考試的行政機關上對比而已。

在古代,有很多讀書人考試考到頭發花白,也過不了前三層考試,中不了秀才。而如果中不了秀才,不論年齡多大,都隻能是童生。

比如,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年過中年的孔乙己就是僅一位童生;在《武林外傳》中,掌櫃佟湘玉也曾稱呂輕侯為“本鎮唯一的秀才”。可見,秀才并不易得。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03.作為特權階層的秀才

既然不易得,那得到的人自然就會有些常人不能獲得的獎勵。為了鼓勵讀書,政府規定了作為秀才的一些特權,這些特權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首先,政府有意地突出秀才的社會地位。

比如,當面對地方官的時候,一般老百姓都要俯首跪拜,秀才則不必,若遇到地方官,隻要拱手問候,以示禮貌就好。

如果有事需要面見地方官,隻需遞個文章到衙門,地方官看到以後,自會安排見面。在穿着上,秀才擁有自己特定服飾——長衫和方巾,仔細看的話,《武林外傳》中呂秀才的穿着一般就都是長衫,與白展堂、李大嘴對比,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有功名的。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再者,秀才還可以免除徭役,也就是不用給政府幹活(或者交代役錢),除了其本人的徭役之外,還可以讓家裡的兩個人免除徭役,算是對這家人培養出一個優秀人才的獎勵。

另外,

若秀才犯罪,因為有功名護體,地方官就不可以随意責罰了。若罪過大到必須責罰的地步,也要先找學政,把秀才功名革去,才能責罰。

對于常人來說,這些特權都是不可想象的。

“不與庶民同罪”——古代秀才的特權可不少

是以,不要小看秀才,在古代,讀書光榮,如果通過讀書獲得了功名,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即便是最底層的秀才,也已經是大多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了。對于這批人,政府優渥對待,這代表着朝廷對讀書的鼓勵和重視,也代表着政府為吸收新鮮血液而做出的努力。

參考文獻:

郭建:《明清秀才特權多》

王凱旋:《明代科舉制度研究》

崔磊磊:《科舉制與公務員錄用制比較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