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戰國,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而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變得日益強大。變的同時也意味着會招來更多的敵人,楚國、齊國、燕國、魏國、趙國、南韓等諸侯國就曾多次聯合進攻秦國。公元前241年,五個諸侯國魏國,趙國,南韓,楚國,燕國共同商議之後決定對秦國發兵,史稱"五國攻秦"。這場戰争以五國戰敗落下帷幕,從此之後,各個諸侯國就更加無法抵擋秦國的兼并,而秦國也通過不斷地兼并最終一統六國,建立新朝代。許多人都很好奇,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總共組織了幾次攻秦戰争?為什麼諸多國家聯手也無法阻止秦國的兼并擴張?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首先,有史料曾經記載過,在戰國時期,諸侯國進攻秦國共計五次。第一次"五國攻秦"戰争發生在公元前318年,當時秦國正處于秦惠文王的統治時期,魏國、趙國、南韓、楚國、燕國五國在著名縱橫家公孫衍的策動下對秦國發起了戰争,不僅如此,他們還聯合了秦國旁邊的義渠國一起攻打秦國。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但是,事與願違,第一次攻打秦國時,由于燕楚兩國采取觀望态度,使得其餘三個國家的軍隊被困于函谷關并被秦國一擊即中,傷亡慘重,第一次五國攻秦就這樣結束了。随後,諸侯國很快就發起了第二次五國攻秦,隻不過這次參加的國家與上次不同,這次主要是齊國、南韓、魏國這三國。秦國當時正是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即便參加的國家不如上一次多,但由于齊國當時的勢力十分強大,三國聯軍還是大舉進兵函谷關。這次進兵也史得當時的秦國不得不割讓部分城池主動求和,這樣的情況在當時那個年代十分罕見。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公元前287年第三次五國攻秦在蘇秦的推動下發生了,這一次的五國為齊、趙、魏、韓、燕,他們又一次發動大軍進攻秦國的函谷關。這一場戰争雙方并沒有發起正面的進攻,而是在秦國歸還魏國、趙國的部分城池後,五國聯軍就選擇了撤兵;在長平之戰之後,公元前247年,第五次五國攻秦發生了,那時秦國的君主正好是秦莊襄王。五國大軍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之後,魏國的君主魏無忌再一次聯合了魏國、趙國、南韓、楚國、燕國這五個國家舉兵攻秦,他們又一次勝利了。然而,因為秦國死守函谷關,五國的軍隊不得不選擇退兵。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公元前241年嬴政在位期間,諸侯國向秦國發動了第五次攻擊。這也是是最後一次諸侯國聯合攻打秦國,這一次的五個國家是趙、楚、魏、韓、燕。這一次以五國戰敗作為結束,從那之後,諸侯國就再也無法抵擋秦國的兼并。對于諸侯國來說,盡管進攻五次,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人數多并沒有保證戰争的勝利。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最後,即便五國大軍取得了兩次的勝利,但是他們也并沒有嚴重削弱秦國的實力。而且對于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幾國來說他們并沒有信心可以消滅秦國。究其原因,第一是因為秦國在在當時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視,而且秦國境内的函谷關易守難攻,路途遙遠,諸侯國經過長途跋涉後,生活上的補給顯然不足,在這一點上秦國具有絕對的優勢。

“五國攻秦”有幾次?為什麼沒能嚴重削弱秦國呢?

他們在原因上,一方面是秦國自身實力較強,函谷關易守難攻,而諸侯國則勞師遠征,後勤補給上顯然沒有秦國友善。第二則是因為山東六國沒有團結一緻,就像燕國、齊國距離秦國非常遙遠,是以他們的積極性沒有魏趙韓三國高。并且六國之間也經常進行戰争,例如長平之戰後,燕國就曾大舉進攻趙國等等,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這就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在戰國後期,秦王嬴政一一消滅了趙國,楚國,魏國,南韓,燕國,齊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戰國時期也就此結束。

本文由城中小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