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2004年的清明節,開國少将易耀彩的長子易海江回老家為父修墳,卻發現父親的墳旁添了一座新墳。

此時他的母親尚在,為何會有人與父親埋在一起?

易海江找到村裡的親戚打聽情況,結果得知易海江回來的鄉親都圍了過來:

“這是你張媽的墳。要修一起修,否則不讓動土!”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開國少将易耀彩

易海江聞言後,百思不得其解:

“父親易耀彩14歲就離開老家外出參軍,怎麼老家會多了個張媽?”

感覺不對的易海江立刻打電話給母親範景陽,結果範景陽聽到消息後一點一點也不驚訝:

是有個張媽,你按照鄉親的話來修墳!

一樁往事就此浮現,一個苦情女子何其堅貞。

抗日殺寇,範家三女同參軍。

1955年,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可謂将星雲集,位列其中的開國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和少将易耀彩,還有着一層特别的關系,他們是連襟。

他們的夫人分别是大姐範景新、二姐範景明和叔伯妹妹範景陽。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範家三姐妹

1939年夏,河北阜平連降大雨,波濤洶湧的洪水順勢而下,上千人溺死于洪水之中。

洪災過後,莊稼顆粒無收,再加日軍連年侵犯,百姓家中均無存糧,隻能啃食樹皮,到最後能吃的樹皮、樹葉都被吃光。

這時兩個八路軍女戰士回鄉探親,兩人正是範家大姐範景新和二姐範景明,回鄉的兩人為家中困頓掉了眼淚。

範家原本家境富庶,後來衰落成了破落地主。範家老祖母生下13個兒女,存活的卻隻有5男4女。

範景新9歲時爺爺去世了,奶奶不肯讓這個家散夥,5個兒子仍然在一起生活,最後全家增加到30多人。

在那個戰争年代,人一多,吃飯都成問題,日子過的很是貧困。

但正是生活的艱難,才對革命更加向往。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抗日邊區百姓

範家全員參與到抗日救國中來,不僅範家兩個姐姐加入八路軍,父親叔伯都在村裡從事擁軍工作,家裡的母親嬸嬸們雖然是小腳,走路都不友善,但也為抗戰納軍鞋,編織慰問袋。

當兩個姐姐回家之後,妹妹範景陽來到她們面前:

“我也要當八路軍,帶我一起吧!”

就這樣,範景陽也加入了八路軍。

範家三姐妹同在晉察冀邊區,大姐範景新,性格沉穩,年齡和資曆均數第一,人稱“老範”,二姐範景明,人稱“二範”,妹妹範景陽被稱為“小範”。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八路軍女戰士

烽火配置設定,開國三将成連襟。

後來由于敵後抗戰需要大量的醫務人員,範景陽在沖鋒劇社工作了一年多,來到白求恩醫科學校的學習。

随着日軍對晉察冀邊區接連掃蕩,邊區軍民傷亡慘重,醫院裡住滿了傷員,沒有辦法就成立了許多休養連,範景陽還未從學校畢業進了休養連。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八路軍女護士

這天,連裡的張醫生找到範景陽:

“組織上找我談話啦,想把我配置設定給易參謀長!”

在那個抗日戰争年代,如何解決抗日戰士們的婚姻大事,成了一件難題,于是有個一種牽姻緣的方法:

先是組織配置設定,雙方再一起見面處處,如果彼此都同意,就組成合法的家庭。

張醫生被安排見面的正是易耀彩,她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拉着範景陽一起去。

範景陽推辭不掉,隻得和張醫生一起到了易耀彩的宿舍見了面。

十分鐘的見面很快結束,結果卻讓人大感意外。

第二天一早易耀彩找到鄧華司令員說道:

“那個陪張醫生來的女孩挺好!”

鄧華司令員不滿意地說:

“那是集體研究的,哪能說換就換?”

易耀彩很是一見鐘情,鐵了心要鄧華去介紹。

範景陽還被蒙在鼓裡,得知易耀彩對她有意後很是意外。

“小範,成不成你得回個話哪。”

其實範景陽内心裡,覺得易耀彩是個合适的結婚對象。

易耀彩是老紅軍,不僅會打仗,還會打籃球和吹口琴,隻是覺得馬上結婚太過突然,于是扭捏着說道:

“要不先戀愛一段時候,看看再說。”

來的政治科幹部一拍桌子,定了調子:

“天天打仗,哪有那閑工夫?我看這事就别拖啦!一般人是先戀愛後結婚,你就帶個頭,來個先結婚後戀愛吧!”

就這樣,易耀彩和範景陽結為了夫妻,一起從戰火中攜手走來。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易耀彩和範景陽

功成回鄉,驚聞未嫁童養媳。

然而範景陽不知道的是,易耀彩在很小的時候竟有一段離奇婚姻,或許不能算是婚姻。

1916年,易耀彩出生在江西泰和,他的父親是縣蘇維埃幹部,被敵人殺害後抛屍贛江。易耀彩的母親也縣蘇維埃婦女幹部,革命低潮時也被殺害。

1930年,14歲的易耀彩,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加入了紅軍隊伍。在革命歲月裡,易耀彩從一名紅軍戰士,一步步成長到開國少将。

1949年的上半年,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三軍副軍長的易耀彩,剛參加緊急會議,部隊準備開進大西北了。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進軍大西北

回到家中的易耀彩對着範景陽說道:

“部隊要向西開進了,軍部後方機關不動,你就留在家裡。”

“萬一我回不來,等全國解放了,你一定要去江西老家給媽墳上添把土!”

易耀彩說到這裡,提到了一個人的名字:

你回到江西老家,順便去看看張鳳娥,她是我家9歲進門的童養媳,你打聽下看她嫁哪了?如果有困難,要盡量幫忙。

這是範景陽第一次聽說張鳳娥,此時的她沒有其他想法:

“别胡說!等你凱旋了,我跟你一塊回去!”

歲月變遷中,新中國成立了,易耀彩調任海軍基地司令員。

1953年,易耀彩被派往蘇聯海軍學院學習,臨行前他帶着範景陽回江西老家祭祀老母。

結果知道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時年已經35歲的張鳳娥還沒有嫁人,一個人孤零的生活着。

相顧無言,悲苦女子獨守終身。

當年易耀彩父母按照舊社會習俗,為了讓兒子平安成長,就在易耀彩11時,為他娶了一個童養媳,她就是年僅9歲的張鳳娥。

隻可惜福禍難測,易耀彩父母因革命而犧牲,易耀彩更在14歲那年就離家參加紅軍,一直未曾回來。

易家可以說早已不在,那年幼的張鳳娥為何此後沒有再嫁人?

原來在當時的農村,封建迷信思想還非常嚴重,童養媳在當地就是媳婦,進了誰家門,就成誰家鬼,一輩子不能再嫁人了。

這一個殘忍的舊風俗,多少童養媳是以或困守家中,或孤寡終身,從幼時的無暇,終成孤苦的老婦。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舊社會童養媳

張鳳娥見到了易耀彩和範景陽夫婦,一句話也沒有說,她默默的去沖茶燒飯,再帶着二人去看望易耀彩母親之墳。

易耀彩和範景陽的心中百味雜陳,覺得對不住這個可憐的女人:

“鳳娥,你找個人出嫁吧。”

張鳳娥隻是輕聲說道:

以後再說吧!

一個九歲的女孩,初入婆家飛來橫禍。

二十四年間,她一人過着怎樣的生活?

回到家鄉的易耀彩和範景陽心中苦澀,張鳳娥的日子過得非常貧苦,一身破舊的衣服,住着殘破的房屋,由于沒有糧食,她經常餓着肚子。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破落的農村房屋

易耀彩和範景陽想要幫助張鳳娥,但當時部隊實行的是供給制,他們的手裡也沒有錢。

“為什麼張鳳娥沒享受烈屬待遇呢?”

兩人去縣政府反映情況,民政局的同志回複說:

“她不是烈士之女,不能領烈屬證。按照規定,烈士證應該發給你們。”

易耀彩沉默良久道:

“把這個烈士軍屬證發給鳳娥吧!”

她9歲進了易家門,大屠殺時她擔驚受怕。安葬老母親時,是她披麻戴孝。在她心中已是易家人了!

就這樣,張鳳娥享受了烈屬待遇,可以領到棉被、大衣和少量的糧食。

張鳳娥沒有再提任何要求,心中充滿感激。

這無疑是個善良、孝順和溫和的女子。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1953年中國農村女子

1955年,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易耀彩被授予少将軍銜,範景陽被授予大尉軍銜,有了薪資後,易耀彩二人給張鳳娥郵寄了第一筆錢。

後來易耀彩和範景陽又寄去了1000元,這在當時無疑是筆巨款。

随後的歲月裡,易耀彩得知自己要被隔離審查了,又給張鳳娥寄去了1000元。

1981年,範景陽“恢複”了自由,她得知張鳳娥病了,也沒跟易耀彩通氣,就又給張鳳娥寄去了500元。

伊人老去,終得葬于其夫旁。

在易耀彩和範景陽心裡,無疑是飽含着對張鳳娥的愧疚。

1989年,易耀彩可以自由活動後,他和範景陽又回到了家鄉。

此時的張鳳娥已經71歲高齡,卻仍然沒有嫁人。

易耀彩和範景陽的心中如壓重石。

這無疑是一段沉重的曆史,張鳳娥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一切的苦難,不能将這個錯誤歸結于任何一人。

童養媳是舊社會的特殊現象,1950年建國後的婚姻法,更是明令禁止包辦婚姻。

或許唯一走不出的,隻有張鳳娥,她一生堅持着固有的德操,選擇了終身不再易嫁。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舊社會孤獨的老人

1990年10月3日,開國少将易耀彩因心髒病突發離開了人間,根據易耀彩生前遺願,老伴範景陽及其子女将其骨灰安建于江西泰和縣苑前鄉羅崗村北的半山坡上。

72歲的張鳳娥熱情的招待着範景陽一行,臨行前,範景陽給張鳳娥又留下了許多物資。

1998年,張鳳娥離開了人世,享年80歲。

村裡人将張鳳娥葬在了易耀彩的墳旁,這或許是對這位老人最好的歸屬。

範景陽得知消息後,心裡非常認同:

“張鳳娥的一生曆經磨難,村裡人如此處理,代表了老區人民的一種情感,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曾有人問範景陽:

“關于張鳳娥這段曆史,合不合适記錄下來?”

範景陽很是坦然:

“我既然說出這段往事,就可以書寫。如果不寫張媽,似乎是種欠缺。”

範景陽端坐在椅前,平靜的說道:

至于人們如何看待我和易耀彩,不管那麼多啦,讓曆史告訴未來吧!

開國少将之子為父修墳,發現一人葬于父旁,竟是獨守71年的童養媳

那一抹孤獨的背影

每段曆史,都有着特殊的背景。

無論對錯,當事人都有着難言的困難。

如果真要去責怪,那無疑應該是萬惡的舊社會吧。

張鳳娥的身上,有歲月的孤獨,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堅貞,不是可憐,而是可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