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大钊38歲英勇就義,留下5個子女,他們命運如何?

衆人惶惶,唯有勇敢者前行,這些關于氣節、自由的運動也不除外,無數前行的知識青年依舊需要一個有勇氣、有智慧、已覺醒的老師所帶領,而文人李大钊便就是這隻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為自由民主發聲、為尊嚴人民而亡,他的名字與價值也因他的鮮血而變得更加偉大,最終被世人銘記,一直至今。

而時間輾轉,人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會關注他的子孫後代,希望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前人的影子,于是李大钊的五位子女便走進了世人的眼中。

李大钊38歲英勇就義,留下5個子女,他們命運如何?

鐵肩擔道義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于1847年所寫下的《自由與愛情》一詩,讴歌了自由于生命與摯愛而言的無限重要性,并表露了戰争年代中壓迫民族對于自由與尊嚴的無限向往。

要知道裴多菲是一位熱愛自己祖國,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争取人民的自由而英勇鬥争的民族英雄,是以在那個争取民族解放的戰争年代裡,他所寫的詩篇成為無數志士仁人與愛國人士的鼓舞之歌,更成為了自由民族精神的寫照。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在敵人慘絕人寰的監獄裡,人們或将其高聲朗誦,或将其心中默念,用這一首首慷慨療愈的文字與詩篇安撫自己千瘡百孔的身軀和疲憊禁锢的靈魂。

文字,永遠是先行者的利器,是割開敵人喉嚨、破除壓迫統治的無形力量,這不僅僅适用于外國,也符合當時中國内憂外患的處境。

以李大钊同志為代表的知識青年揭竿而起,憑借當初于國外所學習的先進思想為陣地,工農無産階級為主力,大力推廣宣傳馬克思列甯主義思想、開展勞工運動;同時他也作為北方黨領袖,與北洋政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抗與鬥争,進而打擊了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的統治勢力。

但是槍打出頭鳥,1927年4月,李大钊同志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被捕入獄,并受盡了各種嚴刑拷問,但盡管如此,李大钊同志依然不屈不饒、大義凜然,最終他被反動軍閥殺害、壯烈犧牲,時值38歲。

一襲長袍,兩撇黑須,目光深邃,态度從容,臨刑前,慷慨陳詞:“試看将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一片丹心成為了他一生最後的寫照。

李大钊将自己短暫的一生全部奉獻到民主自由的革命偉業中,并為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從未後悔。

李大钊38歲英勇就義,留下5個子女,他們命運如何?

虎父無犬子

都說“虎父無犬子”,作為精神領袖李大钊的子女自然也不甘居人後,子女共有5人,三男兩女。

長子李葆華天生聰穎,早早入了學,并被父親送往了國外進行深造,是以他也僥幸逃過了來自軍閥的刁難與拷打,最終在得知父親李大钊去世後毅然回國,并将自己在國外所學到的知識貫徹始終、報效社會,最終成為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

而次子李光華則沒有哥哥的好福氣,因為戰争連年,而父親也被捕入獄,是以年紀較小的李光華是在鄰居和親友的幫助、撫養下成長起來的,但即使這樣,他也依舊沒有對父親或母親有過一句怨言與抱怨,因為他知道革命需要犧牲,革命需要抛棄,沒有舍棄小家的覺悟,怎麼能夠救助整個新中國。

是以李光華從小便志願成為一名像父親那般優秀的革命人,于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40年他奔赴延安,并成功擔任了中共樂亭縣委宣傳部長、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黨委書記。

而最小的弟弟李欣華則是五個孩子中最為孝順、最顧家的一個,在母親病重時,他沒有像哥哥姐姐一般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而是選擇主動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撫養病重的母親,直到母親亡故,他才在友人的幫助下前往北京求學并成功畢業。

最終求學歸來的李欣華一心紮入教育事業中,培養中國衆多人才的同時,也擔任了北京市大峪中學校長,門頭溝師範學校黨委書記等職位。

李大钊38歲英勇就義,留下5個子女,他們命運如何?

巾帼不讓須眉

而小女兒李炎華和李欣華一樣,想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以及未來發展添磚加瓦,是以,李炎華自學校畢業後便一直呆在大黑坨國小,為基層教育事業奮鬥一生。

但姐姐李星華卻是子女中處境最為心酸的一個,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和父母一同被捕入獄的孩子,在緊要關頭冒充大哥,成為了家中最大的孩子,由于見她年齡較小,母親也身患疾病,是以她和母親第2天便被押解回鄉,靜待父親歸來。

但誰曾想監獄這一别便就是母女與父親李大钊的訣别之日,小小的李星華不得不擔起家庭的重擔,據當時《晨報》對于李大钊亡故後,李家的慘狀描寫:“李妻聞耗,悲痛号泣,氣絕複蘇者數次,病乃愈益加劇,以緻卧床不起。小兒女繞榻環立,其孤苦伶仃之慘狀,見者莫不淚下。”

我們可以得知,李大钊的妻子在丈夫亡故後,便患病卧床、以淚洗面,而李星華則在一旁孤苦伶仃地安撫母親,并照顧弟弟妹妹們,這樣悲慘的童年以及對于反動派深知入骨的痛恨,最終緻使了李星華要用筆揭露他們罪惡的過往和曆史,進而成為了一名編劇和作家,像她父親一樣,用筆刺痛、刺穿敵人虛僞的面龐。

李大钊38歲英勇就義,留下5個子女,他們命運如何?

小結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金庸在書中所描寫的俠的意義,而在近代這個一個沒有俠,沒有江湖的混亂時代裡,文人便就是遺世而獨立的“俠客”,他們以筆為刀,仗劍天涯;以墨為劍,刺穿敵人的胸膛,為貧苦者争一口氣、為亂世人索一個太平。

正如開頭所言,人活這一輩子,它的價值并不能以活着的壽命長短所衡量,也不能以這輩子賺了多少錢、買了多少房而利弊一切,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在于自身的覺醒與思考,而不僅僅是生存和物質。

革命仍在繼續,前路依舊漫漫,這個國家依舊需要有良心的人奉獻出自己如螢火一般的價值,去點亮希望、點亮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