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MA-DMBOK 2 第十六章總結--資料管理組織與角色期望

一.引言

1.責,權,利配置設定

2.不要苛求完美

二.資料管理組織的結構

1.分散營運模式

1.概念:資料管理職能分布在不同的業務部門和IT部門(圖16-2)。委員會是互相協作的基礎,委員會不屬于任何一個單獨的部門。許多資料管理規劃從基層開始,意圖統一整個組織的資料管理實踐.因而具有分散的結構。
2.優點:組織結構相對扁平,資料管理組織與業務線或IT部門具有一緻性。這種一緻性通常意味着對資料要有清晰的了解,相對容易實施或改進。
3.缺點:是讓過多的人員參與治理和制定決策,實施協作決策通常比集中釋出号令更加困難。分散模式一般不太正式,可能難以長期性維持。為了取得成功,他們需要一些方法強化實踐的一緻性,但這可能很難協調。使用分散模式來定義資料所有權,通常也比較困難。

2.網絡營運模式

1.概念:通過 RACI (誰負責,Responsible;誰準許,Accountable;咨詢誰,Consulted;通知誰,In-formed)責任矩陣,利用一系列的檔案記錄聯系和責任制度,使分散的非正規性組織變得更加正式,稱為網絡模式。它作為人和角色之間的一系列已知連接配接運作,可以表示為“網絡”
2.優點:類似于分散模式(結構扁平、觀念一緻、快速組建)。采用RACI,有助于在不影響組織結構的情況下建立責任制。
3.缺點:是需要維護和執行與RACI相關的期望。

3.集中營運模式

1.概念:最正式且成熟的資料管理營運模式是集中營運模式。所有工作都由資料管理組織掌控。參與資料治理和資料管理的人員直接向負責治理、管理職責、中繼資料管理、資料品質管理、主資料和參考資料管理、資料架構、業務分析等工作的資料管理主管報告。
2.優點,它為資料管理或資料治理建立了正式的管理職位,且擁有一個最終決策人。因為職責是明确的,是以決策更容易。在組織内部,可以按不同的業務類型或業務主題分别管理資料。
3.缺點,實施集中模式通常需要重大的組織變革。将資料管理的角色從核心業務流程正式分離,存在業務知識逐漸丢失的風險。

4.混合營運模式

1.概念:混合營運模式包含分散模式和集中模式的優點。在混合模式中,一個集中的資料管理卓越中心與分散的業務部門團隊合作,通常通過一個代表關鍵業務部門的執行指導委員會和一系列針對特定問題的技術工作組來完成工作。
2.優點:它可以從組織的頂層制定适當的指導方向,并且有一位對資料管理或資料治理負責的高管。業務團隊具有廣泛的責任感,可以通過業務優先級調整給予更多的關注。他們受益于這個專門的資料管理卓越中心的支援,有助于将重點放在特定的挑戰上。
3.缺點,該模式的挑戰包括組織的建立,通常這種模式需要配備額外的人員到卓越中心。業務團隊可能有不同的優先級,這些優先級需要從企業自身的角度進行管理。此外,中央組織的優先事項與各分散組織的優先事項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沖突。

5.聯邦營運模式

1.概念:作為混合營運模式的一種變體,聯邦模式提供了額外的集中層/分散層,這在大型全球企業中是必需 的。
2.優點:聯邦模式提供了一個具有分散執行的集中政策。是以,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它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模式。一個負責整個組織資料管理的主管上司,負責管理企業卓越中心。當然,不同的業務線有權根據需求和優先級來适應要求。該模式使組織能夠根據特定資料實體、部門挑戰或區域優先級來确定優先級。
3.缺點:該模式的主要缺點是管理起來較複雜。它的層次太多,需要在業務線的自治和企業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而這種平衡會影響企業的優先級。

三.DMO替代方案和設計考慮因素

1)通過評估目前狀态來确定起點。

2)将營運模式與組織結構聯系起來。

3)組織和領域複雜性及成熟度

4)獲得高層支援

5)確定任何上司機構(指導委員會、咨詢委員會、董事會)都是決策機構。

6)考慮試點規劃和分批次實施。

7)專注于高價值、高影響力的資料域

8)使用現有的資源。

9)永遠不要采用一刀切( One-Size-Fits-All)的方法。

四.組織成功的因素

1)高管層的支援。

2)明确的願景。

3)主動的變更管理。

4)上司者之間的共識。

5)持續溝通。

6)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7)指導和教育訓練。

8)采用度量政策。

1)是否采用。
2)改進的程度,或相對于之前狀态的增量。
3)資料管理的有利方面。資料管理如何影響結果可測量的解決方案。
4)改進的流程和項目。
5)識别并規避的風險。
6)資料管理的創新方面。資料管理如何從根本上改變業務的方式。
7)可信度分析。

9)堅持指導原則。

10)演進而非革命。

五.建立資料管理組織

1.識别資料管理參與者

2.識别委員會參與者

3.識别分析利益相關方

1.利益相關方分析面對的問題

1) 誰将受到資料管理的影響。

2)角色和職責如何轉變。

3)受影響的人如何應對變化。

4)人們會有哪些問題和顧慮。

2.查找關鍵的利益相關方

1) 誰控制關鍵資源。

2)誰可以直接或間接阻止資料管理計劃。

3)誰可以影響其他關鍵因素。

4)利益相關方是否會支援即将發生的變化。

4.讓利益方參與進來

六.與其他機構的溝通

1.首席資料官組織。

1)建立組織資料戰略。
2)使以資料為中心的需求與可用的IT和業務資源保持一緻。3)建立資料治理标準、政策和程式。
4))為業務提供建議(以及可能的服務)以實作資料能動性,如業務分析、大資料、資料品質和資料技術。
5)向企業内外部利益相關方宣傳良好的資訊管理原則的重要性。
6)監督資料在業務分析和商務智能中的使用情況

2.資料治理機構。

資料治理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資料管理是要“将事情做正确”

3.資料品質團隊。

4.企業架構團隊。

1)技術架構。
2)應用架構。
3)資訊((或資料)架構。
4)業務架構。

5.管理全球化組織

1)遵守标準。
2)同步流程。
3)明确責任制度。
4)教育訓練和交流。
5)有效地監控和度量。
6)發展規模經濟。
7)減少重複性工作。

七.資料管理角色

1.組織角色

2.個人角色

1.執行官角色
2.業務角色
3.IT角色

1.資料架構師

2.資料模組化師

3.資料模型管理者

4.資料庫管理者

5.資料安全管理者

6.資料內建架構師

7.資料內建專家

8.分析報表開發人員

9.應用架構師

10.技術架構師

11.技術工程師

12.桌面管理者

13.IT審計師

4.混合角色

1.資料品質分析師

2.中繼資料專家

3.BI架構師

4.BI分析師

5.BI項目經理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不得抄襲。轉載請此處留言或公衆号背景溝通。更多關于CDMP認證和資料治理的交流請關注公衆号(Data is King),公衆号回複‘dmbok思維導圖’ 可擷取思維導圖版知識點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