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作者:巴山75318379夜雨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希望自己得了絕症,醫生宣布了你的人生期,然後歎口氣讓你享受生活。

我不止一次有過這樣的幻想,隻剩下幾個月的生命,那我什麼都做不了,什麼責任都不用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搶劫、開玩笑,其實我想說殺人放火啊等等。

因為沒有人能責怪一個沒有幾天生命的人,因為反正就是死亡,而且即将死去,沒有什麼好怕的。維羅妮卡的《死亡決定》描繪了一個同樣發生在精神病院的場景。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她的人生一切都沒有改變,一旦她的青春一去不複返,就意味着一天不到一天,老年将開始不可逆轉地标記她,疾病來了,朋友走了,總之,繼續她的生活不會增加任何新的東西,相反,痛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這是維羅妮卡自殺的原因之一,害怕無聊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非常年輕的恐懼,當父母每天上班把我鎖在家裡,隻能和自己一起玩,長時間會特别無聊,每天我都會抱怨自己為什麼想上班卻不能陪我玩,當然, 為了賺錢,但後來我心裡默默地産生了一種恐懼,非常害怕有一天我還必須按時工作,按時做三餐,按時,過上每天同樣的生活。

對這件事的恐懼是如此真實存在,雖然随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出現,但當他們現在過着這種生活時,他們曾經害怕過,或者時不時會回憶起童年的感覺,然後提醒自己不要這樣下去。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除了被診斷出患有絕症的維羅妮卡,故事還描寫了三個"正常人"生活在精神病院,每個都有一個簡單但緻命的故事,每一個都讓我想起了一個恐懼症(phobia),如果維羅妮卡讓我想起了一個單調生活的恐懼症,那麼第一個女病人的故事可以說是對狂熱愛情的恐懼。

她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年輕時瘋狂地愛着一個人,卻沒有結果,抑郁一段時間後開始了新的生活,結婚生子,似乎一切都在步入正軌,突然一根導火索讓她想起了那個人和那段感情的故事,然後天就破了, 她試圖找到那個人,每天在家都不出門,最後去看醫生,進醫院。

是以我不得不覺得狂熱的愛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為什麼愛情一個人愛到骨頭,愛情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也許光愛更美麗。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第二位男性患者是一個精神分裂症的年輕人,因為他的追求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

對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的描述,讓我想起了上學時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父母一起散步去見熟人,然後被吹噓學習得很好,不知道為什麼,我多麼讨厭别人,好像我不是在吹噓我,而是在吹噓我的父母, 也讨厭被父母吹噓時表現出一絲喜悅,也讨厭自己因為定義而不得不假裝成一個好學生。

雖然我相信父母的愛不會因為我學得好不好而改變,但那種父母獨特的期望,對我來說似乎很可怕。

曾經有一位同僚讨論過要孩子,我曾是一位已婚女同僚的負責人,勸說收養孩子不要生孩子,收養總是比出生少一點,因為對一個人或某事的愛太多是不快樂的根源,你夫妻或事都不喜歡你或得到,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第三位描述的女性患者原本是一名律師,然後莫名其妙地患上了恐懼症,有時突然無法移動或呼吸。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比喻,現在是一個充斥着恐懼症的時代,什麼濃密的恐懼症、幽閉恐懼症、色彩恐懼症,似乎你什麼都不怕,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但其實是一個人要獨善其身的時代,每天看到各種各樣的雞湯讓人心強,誰就得有幾句雞湯式的鼓勵别人,鼓勵别人鼓勵自己鼓勵。或者正是因為這不能害怕任何事情,讓人更加無助,隻需要找一些不是真正可怕的恐懼的東西,才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

焦慮,抑郁,強迫症,誰的心裡沒有精神疾病?

最後,我想說的是,那個有權勢的醫生,那個不想做騙子的所謂精神科醫生,不是一個好的輔導員,如果不是醫生給維羅妮卡一個死亡的生命,她就不會做她想做的事,也不會讓她身邊的人想離開精神病院去追求新的生活。

醫生認為,大腦中的某一種物質讓人有精神問題,如果不是理性的小人每天對抗精神小人,每個人都可能随時發瘋,因為每個人都有各種抑郁而無法克服的恐懼,或者這樣一個奇怪的想法,每個人的心都活在精神病患者身上, 歸根結底,治愈的方式還是自己對生命的态度和生命,當你知道死亡迫在眉睫時,誰會珍惜生命。

簡而言之,活着就好像你明天就要死了,夢想就好像你會永遠活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