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弟弟真棒,會自己穿衣服了!”看着兩歲多的弟弟獨立穿上了褲子,我笑着稱贊道。“我不棒啊,隻說弟弟棒?”正在旁邊玩積木的姐

“弟弟真棒,會自己穿衣服了!”看着兩歲多的弟弟獨立穿上了褲子,我笑着稱贊道。

“我不棒啊,隻說弟弟棒?”正在旁邊玩積木的姐姐聽到我誇贊弟弟警覺地反問道。

“棒,姐姐也棒,姐姐早就會自己穿衣服了是吧!”

聽到我的誇贊姐姐緊繃的表情瞬間放松了許多。

看着繼續埋頭玩積木的姐姐,我的心裡隐隐地開始擔憂起來,因為類似的話最近頻繁從姐姐的嘴裡冒出來——“那我呢?”“隻誇弟弟,都不誇我!”“我也很棒啊!”……

最近兩歲多的弟弟仿佛神助力一般,get了很多新本領,着實讓我們欣喜,伴随着每一項新本領,我們總會把弟弟誇贊一番。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嘛。當然,姐姐小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誇贊她的。

我們也從未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直到最近看到姐姐頻繁在我們誇獎弟弟的時候索求誇贊,我才意識到可能有些地方我們做錯了。

是的,我們的确做錯了,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贊美,而是鼓勵。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

鼓勵的确很重要,但要用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就會适得其反。

想一想我們鼓勵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并不是為了讓孩子獲得一時的高興和心理滿足,而是給予孩子真正的自尊和成就感。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引導不到位,那我們給予孩子的誇贊就不是鼓勵。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指出,如果孩子将贊美看成是給自己的獎賞,那少了贊美就會讓孩子覺得被貶低;如果這個孩子沒有在每件事上得到贊美,那麼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這樣的孩子做事情是為了得到贊美,而不是因為自己做出貢獻和努力而心生滿足。

是以,這樣的行為容易強化隻有得到贊美才有價值的錯誤觀念,導緻挫敗和氣餒。

那怎麼正确鼓勵孩子呢?這并沒有統一的答案和标準,應該取決于孩子。不過,我們需要注意鼓勵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隻要我們做法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價值,那鼓勵就是有效的。

相信,隻要我們願意去學習和探索,我們心中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