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優秀社群工作法如何為群衆幸福加碼

 天山網記者 李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群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鍊條,提高服務水準,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近年來,圍繞“如何讓群衆生活和辦事更友善,如何讓群衆表達訴求的管道更暢通,如何讓群衆感覺更平安、更幸福”,我區各社群不斷探索,交出了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群治理新格局的“答卷”,其中不少經驗做法成為我區優秀社群工作法的典範。

  近日,我區确認19個社群工作法為自治區第二屆優秀社群工作法。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個社群工作法入選民政部“全國100個優秀社群工作法”、33個社群工作法入選自治區優秀社群工作法。這些優秀社群工作法是怎樣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看優秀社群工作法如何為群衆幸福加碼

1月21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南湖南路片區旭東社群,社群從業人員為老人講解怎樣在電視上點餐。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 攝

  群衆生活和辦事更友善

  1月17日18時,家住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旭東社群的常漢英老人拿起遙控器對着電視界面首頁的便民服務版塊點了幾下,十幾分鐘後,購買的蔬菜就送上門了。

  旭東社群是個居家養老型社群,社群一手抓智慧養老,一手建志願服務隊伍,打造了社會工作服務站和老年人日間照料站,讓老人白天“入托”得到專業照顧,晚上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社群還将轄區97家店鋪資源納入智慧平台,讓老人的衣食住行、求醫問藥變得更加便捷。每月的10日,是社群志願者日,社群10支志願者隊伍,集中開展免費理發、磨刀、義診等各類服務。

  随着“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我區的應用,“讓資料多跑路,群衆少跑腿”已成為現實,“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也成為社群線下服務群衆的标配。博樂市青達拉街道書香社群黨總支書記陳麗萍介紹,書香社群以服務居民為抓手,推行“六零工作法”。社群在一樓便民服務大廳設定供流動人員休息的“休憩驿站”,免費提供茶水、惠民政策、書籍報刊等。社群還積極探索“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按照“全崗通”業務标準培育從業人員,使其“一專多能、全崗都通”,讓辦事群衆走進社群任何一個辦事視窗都能辦理勞動保障、民政、計生、工會、衛生等所有業務,切實做到服務群衆“零距離”。

  自治區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和社群治理處處長祖麗比亞·依沙克介紹,社群工作法是對社群組織開展社群工作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科學總結提煉,是推進社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備工具。我區評選推廣優秀社群工作法,不僅為新時代城鄉社群群衆工作方法樹立了标杆,也為廣大城鄉社群工作者提升群衆工作本領指明了方向。

  群衆表達訴求的管道更暢通

  1月18日22時,喀什市庫木代爾瓦紮街道明宇社群黨總支書記樊月英手機螢幕亮了一下,她下意識打開資訊,原來有居民在社群微信矩陣裡反映單元樓内有一盞燈不亮了。作為物業公司指導委員的她随即将資訊推送給了小區物業公司的值班人員。10分鐘後,樓道亮燈的照片就發到了微信群裡,居民紛紛在微信裡點贊。

  之是以能快速解決問題,源于社群實踐了一套新的社群服務管理新模式。以黨建為統領,明宇社群将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連接配接為一體,建構了融合黨建組織體系,通過社群與物業“交叉進入、雙向任職”的方式,即物業公司負責人任社群居委會的兼職委員,社群黨總支委員到物業公司擔任指導委員,推動社群治理與物業服務互相融合、雙促雙強。

看優秀社群工作法如何為群衆幸福加碼

1月14日,小朋友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街道固原巷社群開辦的“六點半”課堂學習書法。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 攝

  1月15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片區固原巷社群的托幼班内,一場學期末的彙報演出正在舉行。看着雙胞胎兒子聲情并茂地在台上與小朋友們一起朗誦詩歌,熱孜婉古麗·克依木喜上眉梢。

  由于轄區沒有幼稚園,熱孜婉古麗·克依木一直為兩個孩子擇校、入托費用和接送孩子的時間發愁。包戶幹部迪麗努爾·亞森上門走訪時,把社群免費招收适齡幼兒入班的消息帶給了她。

  “2018年社群引入社會組織辦起了托幼班,解決了流動人口子女入托難的問題。”固原巷社群主任陳睿說,社群通過“迎上去、走下去、聽進去”,解決群衆最急、最憂、最盼的訴求,将服務觸角延伸到群衆身邊,逐漸形成了暢通居民訴求模式。

  固原巷社群以黨建為引領,成立了9個黨支部,社群幹部主動入戶走訪征詢居民意見和建議,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就帶到社群每周一“民生研判會”上,協商議事解決。社群輪值書記每天熱情接待表達訴求的居民。社群的凱麗工作室,開門聽群衆說事兒,協調幫助解決問題,實作了“小事不出社群,沖突不上交”。

  烏魯木齊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群治理科負責人介紹,烏魯木齊市近年來在社群工作實踐中探索出了“四知四清四掌握”“黨建+”等一系列優秀社群工作法。無論是入選民政部“全國100個優秀社群工作法”的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廣州街社群工作法,還是入選自治區第一、二屆優秀社群工作法的固原巷社群工作法、旭東社群工作法等,都是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的生動實踐。從群衆需求出發、堅持依靠群衆、服務群衆、造福群衆的“基因”一直都在,并與時俱進地更疊創新,初步建構起以黨建為引領的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群治理模式。

  讓群衆幸福感不斷更新

  1月15日中午,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朗天峰景二期小區内,三五成群的孩子正在“同心大舞台”前開心地做遊戲。舞台一側的文化長廊上,“民族團結示範小區”的鮮紅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看優秀社群工作法如何為群衆幸福加碼

1月21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延安路片區吉順路北社群,鄰裡歡聚。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 攝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延安路片區吉順路北社群主任迪麗達爾·于提古介紹,轄區居民有11個民族,社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建立“1233”工作載體,為居民搭建一個從陌生到相識、相知,再逐漸融入信任、團結、互助的平台,引導居民共叙鄰裡情、共促團結情。目前,民族團結的典範不斷湧現,社群被授予烏魯木齊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基層黨組織。

  “社群搭建平台把居民團結在一起,鄰裡關系都很融洽,我們在這裡生活得安心、舒心。”社群居民、72歲的徐召友說,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居住的小區充滿了溫情。

  在阿克蘇市蘭幹街道朝陽社群,鄰裡互助和諧相處的場景處處可見,優美和諧的社群環境裡安放着居民的美好日常,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社群居民李德奎和艾買爾江·亞力瓦斯是鄰居。一天晚上,李德奎外出送貨,獨自在家的妻子趙玉心髒病突發,暈倒在門口。剛下班的艾買爾江看到後,連忙把她送到了醫院,由于送醫及時,趙玉擺脫了生命危險。

  從此之後,兩家的關系更加親密,大家都說他們像親兄弟一樣。社群黨支部組織“文藝小分隊”,将他們的故事編排成了話劇,在居民大舞台上演出,赢得大家紛紛點贊。

  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的活動,促進了各族群衆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交往交流交融。2016年,朝陽社群黨支部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基層黨組織”稱号。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呂浩然說,社群治理擔負夯實政權基礎、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重大使命,最終要落腳在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總結提煉優秀社群工作法,是實作社群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結合社群實踐中取得的經驗總結與反思,構築更加科學有效的社群工作法,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群治理新格局提供更多樣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