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近日,因“惡意返鄉”引起熱議的河南鄲城登上了熱搜。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裡”,這個平日名不見經傳的河南鄲城好不容易上一回熱搜。

不料卻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不過,許多網友可能不知道“鄲城”的名字其實是由“丹成”引申出來的。

而這個“丹成”又與大陸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個人有關。

用鄲城流傳千年的對聯來說就是:老君丹成地,王子飛仙城。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先來說說鄲城為什麼原來叫“丹成”?

相傳老子在老家河南鹿邑縣煉丹,但是煉了很久都沒成功。

後來,他往南遊玩,來到了洺河,看見洺河的水非常清澈甘甜、岸邊的蒲葦非常茂盛。

于是,他就決定在洺河的岸邊(現鄲城大橋一帶)練丹。

“汲洺河之水,拔葦為薪”,一舉煉丹成功,大呼“丹成”也,此處遂稱為“丹成”。

意思就是,老子用洺河的水和岸邊的蒲葦煉丹,竟然一下就成功了,高興地大喊“丹成”了。

正因為如此,他煉丹的這個地方就叫做“丹成”,後來就諧稱為“鄲城”。

這個典故鄲城的老百姓都知道,現在洺河的北岸還有老君廟、煉丹爐遺址。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再來說說與鄲城相關的大陸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個人——老子、鬼谷子。

在大陸,老子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所寫的《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鄲城,相傳老子就是在丹成後著的《道德經》。

當然,主流的說法是老子騎青牛到靈寶函谷關時,受到關令尹喜的邀請而寫下《道德經》。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而另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是鬼谷子,在鄲城有一段老子與鬼谷子“賜丹成仙”的傳說。

鬼谷子,姓王,名禅,後世又稱他為“王子”。

相傳,老子當年在在洺河岸邊支爐煉丹,王禅以砍柴為生計,并主要專供老子煉丹之用。

是以,老子和王禅成了忘年交。

某一天,老子煉丹的時候帶着王禅去村頭橋洞下和玄武真人下棋。

煉丹童子送來煉好的仙丹讓老子品嘗,老子随即評價“丹成也”,而旁邊的王禅也嘗到部分仙丹,迷糊之間竟得道成仙。

從此,丹成的洺河大橋就改為“王子升仙橋”,橋的北右側還豎有一塊“王子升仙處”的石碑。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鄲城關于王子飛仙城的另一個版本: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事實上,關于王子飛仙城還有另一個說法,這個故事相信許多網友小時候都聽說過。

那就是“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故事。

相傳,在丹成東北三十裡的王家莊,住着一個以打柴為生的年輕人,叫王子。

每天早晨,王子都會擔着前一日打好的兩捆木柴,來到丹成的市集上出售。

在丹成的鎮中心有一條河叫做洺河,河上有一座石橋。

這天由于起得太早,王子到丹成時天還沒亮,于是就到橋下的橋洞内躲避風寒。

在橋洞中,剛好有兩位鶴發童顔的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下棋,于是他便坐下來觀棋。

一會兒,飛過來一隻屎殼郎,一位老人用衣袖一甩,屎殼郎便落在地上,老人撿起來掐頭去脖便吃了。

過了一會,又一隻屎殼郎飛進來,另一位老人也用衣袖擊落,撿起來吃了。

王子又冷又餓,心想,他們能吃,我為什麼不能吃呢?

于是,就把屎殼郎的頭和脖子撿起來吃,感覺香噴噴的,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不餓了。 

王子在旁邊看兩位老人下了一局又一局的棋,把賣柴的事給忘了。

時間不知過了多久,兩位老人停下棋來對王子說:“年輕人,七天了,是不是該回去了?”

這時,王子才想起家中老母、妻子還在等着賣柴的錢買米做飯。

可是,等王子走出洞時,看到放在洞外的木柴、扁擔都已經腐朽,橋上的丹成也由一個小集市變成大城鎮。

幸虧北城門上的“丹成”二字,讓王子知道自己還在丹成城裡。

王子憑着記憶找到家裡,可是王家莊早已變了模樣,人更是沒有一個是認得的了。

王子問起他的家人時,村裡人都說“王子是我們的祖先”。

河南鄲城原叫“丹成”,竟與我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人有關

當王子自稱自己就是王子時,村裡的一些年輕人誤認為他是占便宜的瘋子,拎起木棍就要打他,王子無奈隻好轉頭就跑。

小夥子們在後邊追,被追打的王子,跌倒了就爬起來再跑,他每跌倒一次,地上就鼓起一個大土丘,一下子王家莊竟變成了丘陵地。

這時,村人看到出現在他身上的怪異現象,感到十分驚訝,也就不敢再追打了,隻是遠遠地跟在後面看。

王子一看村裡已經沒有親人了,于是就又繼續朝丹成跑,當他來到洺河橋時,看見兩位等候着的老人,就和他們一起飛升成仙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河南鄲城縣有了更加多的了解,如果感興趣,不妨在疫情結束後去遊玩一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