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作者:津雲融媒體工作室

  1月9号中午,津南區鹹水沽鎮水岸華庭社群已經封控了一整天。南開大學教師劉明明和妻子天津大學教師王潔在做午飯時發現,冰箱裡就剩兩個洋芋,菜沒了,就連米面油也所剩不多,壞了,要斷糧了!家裡還有老人孩子,這可怎麼辦?

  推己及人,去哪買菜?

  1月8号周六一早,劉明明正打算睡個懶覺。因為就在1月7号,忙碌的一個學期結束了。

  但是,奧密克戎來了。

  1月8号上午10點,小區大門開始封閉,社群網格員開始挨樓通知小區封控管理,不允許出小區了。中午11點半,劉明明在網上看到津南區兩名患者新冠陽性,随後官方消息公布了第一批封控小區,他們居住的水岸華庭赫然在列。劉明明當時真的還不清楚封控意味着什麼,還跟妻子開玩笑說,要是早幾天就好了,可以不用上班了,這都放假了才封控。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9号中午,劉明明發現他家的飲食成了問題。劉明明和妻子沒有在家裡存菜的習慣,家裡米面油也很少。劉明明趕緊打開外賣軟體,所有商鋪都顯示暫停營業。壞了,要斷糧了,大人能堅持,家裡的孩子怎麼辦?

  好在當時還可以求助附近住的朋友們送些食品,因為很多南開大學的老師就住在附近。9号晚上,一位朋友為劉明明送來200多元的蔬菜和米面油,放在了大門口,就在他到門口取的時候,看到周圍不少居民都在取自己托親戚朋友買來的東西,知道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家的問題。

  很快,社群從業人員就在業主群裡釋出通知,禁止大家出門取物品,封控區居民不能出屋,有需要可以聯系網格員幫忙送上樓。聽到這個消息,業主群馬上就炸開了,整個社群1300多名居民,一天吃喝,得需要多少蔬菜糧油,就靠10多位社群網格員,哪送得過來?何況網格員還要組織核酸采樣工作。怎麼辦?水岸華庭所在的月牙河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杜茂蓉說:當時以為就靠網格員送的過來,但運起來他們發現,别說是10幾個人,就是再加10多個人,都不能保證居民們生活必需品能及時送到。

  坐在家裡的劉明明相信,對于長期的物資供應,政府肯定有辦法,但眼下,大家,包括自己,還得解決當下的吃喝問題。他和妻子商量,組織一個志願者團隊,統一為大家采購生活必需品,并給大家送上樓。妻子的一句話卻讓他的熱情減了一半:商店超市都關門了,你去哪買這麼大量的蔬菜糧油?就算人家能賣,怎麼送過來?

  找到供貨超市,但店長以為我是騙子

  9号晚上,劉明明翻了一個多小時微信群,找到了幾家菜店和商鋪的購物微信群,但這些商家不是因為疫情封控停業,就是沒有人手配送不了。正當他一籌莫展時,他在沽上聯華超市的群裡發現,這家超市還正常營業,有蔬菜生鮮出售,并且這家超市距離小區也就幾百米。他趕緊在群裡問能不能送貨上門?店員在群裡給了他店長符顯長的電話。他趕緊撥了過去。

  此時的符顯長正在跟僅剩的9名員工一起卸貨。由于疫情,超市一多半員工封控在家,作為店長的他,和員工一塊兒幹起了力氣活。别看符顯長今年已經50歲了,搬起麻袋也不比20多歲的小夥子慢,這主要得益于年輕時參軍入伍的經曆。符顯長說,他剛接到劉明明電話時,還以為又是小菜店店主因為批發蔬菜困難,想從他這進貨。當時,沽上聯華超市的供貨商第一時間獲得了津南區的綠色通行證,進貨管道有保證,而且,超市一直把蔬菜的價格定得很低,作為超市吸納客源的手段。小菜店買去他們的菜,加價出售是有不小利潤空間的。9号一天,符顯長已經接到好幾個這樣“騙”菜的電話,都被他識破拒絕了。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在電話裡,聽到劉明明的需求,符顯長反複确認了他買菜的目的,當得知劉明明是南開大學的老師,這次找他,也是單純想幫助封控社群的居民,符顯長說,需要請示一下超市老闆,再給劉明明回複。其實,符顯長是想在網上查查,這位劉明明到底是不是南大老師。符顯長說,他退伍後一直在商業系統工作,幹超市也20多年了,商海沉浮,見的事多了,就養成他凡事核實清楚再決定的習慣。結果,通過百度搜尋,他真的查到了劉老師的資訊: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符顯長趕緊給劉明明回撥電話,決定配合他,給水岸華庭的居民送菜。

  但第一個問題馬上來了:誰先出錢給超市?因為超市有嚴格的财務規定,出發票的同時必須付款。讓居民沒見到商品,就付款,顯然是行不通的,那就需要墊付,誰來墊?

  要想做成這件事,就得誰組織,誰墊付。劉明明說,年底,由于科研成果,他剛剛收到一筆獎金,是以有一些積蓄,他跟妻子說,打算先墊付試試,如果實在墊付不起,再想别的辦法。

  付款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配送菜品種類問題,顯然個性化選購行不通,你要一個茄子,我要一根黃瓜,這會給配菜和結算帶來巨大困難,符顯長店裡的人手不夠,劉明明送貨也特别困難。是以,兩人商量,以套餐的形式為居民提供選擇。他們設計了蔬菜組、水果組、熟食組、大肉組和調料日用品組。每天下午,符顯長發給劉明明轉天菜品價格,劉明明通過詢問居民需求,設計出每個組别的菜品種類和重量。居民們在群裡接龍,需要哪個組别就在相應欄目下報名,劉明明統計好每個組别需要的數量,每天晚上發給符顯長,符顯長收到後,組織員工稱重打包,然後打出每組每袋的價格,劉明明直接按照總價付款。每天中午送菜,送到小區門口後,劉明明跑腿給大家送上樓,居民收到菜後,直接掃碼付錢給劉明明。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流程捋順了,這就趕緊開始幹。

  送菜小團隊:艱難起步,狀況頻發

  9号晚上,劉明明趕緊在業主大群裡釋出消息,告訴大家他組織團購蔬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有需要的可以加群。消息釋出後,有不到100人加入,他把這個群起名為“水岸生活保障臨時組”。在設計好各組别菜品、商品種類後,一共有30多份需求。這時,劉明明的妻子王潔提醒他說,40多份商品,要是都他一個人送,需要多長時間先不說,就說他的體力能不能跟上都成問題。水岸華庭社群大多是6層到頂的樓房,沒有電梯,一樓二樓還好說,要是四樓以上比較多,那就肯定沒戲了。劉明明想,他需要志願者。他在群裡說明了這個情況,天津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姜鍵、鑫安利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姜岚迪、自由職業者任張輝應征加入,至此,包括劉明明兩口子在内的社群生活物資保障志願者團隊成立。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疫情下的急就章也要遵守防控要求。月牙河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杜茂蓉為他們送來了防護服、N95口罩、橡膠手套和消毒酒精等,并要求網格員配合。

  10号下午1點,水岸華庭社群第一次采購的30份生活物資被符顯長開着私家車送了過來,符顯長把商品放到社群門口,劉明明團隊五人帶着列印出來收款碼去挨家挨戶送。

  劉明明送的前兩家都是5樓,提着十多斤的商品,跑了這兩單,劉明明就已經氣喘籲籲,再加上防護服不透氣,他出了一身汗。當他送到一位大娘家時,商品發票價格是36.8元,大娘說對劉明明說:現在疫情出不去,大夥兒都不容易,你就少賺點,抹個零頭,就給你36吧。劉明明當時就愣住了,大娘把他當成了上門賣菜的販子。他趕緊跟大娘解釋,說他也是普通社群居民,就是幫大家買菜,解決生活困難,定菜的錢都是個人墊付的。弄明白的大娘特别不好意思,執意要給50塊錢,算是感謝,當然,劉明明最後就收了36.8元。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從下午一點多開始,五個人一直送到下午3點多才送完,雖然天很冷,但每個人臉上都是汗。劉明明送的最多,一個人送了10份,他坦言,近10年他都沒有這麼大運動量了,當天晚上,劉明明吃的格外多。

  晚上,劉明明剛把11号所需菜品份數報給符顯長,就有一位居民把電話打給了劉明明,他要投訴蔬菜組缺斤短兩,總共6樣菜,發票顯示總重量8斤4兩,最後他一稱,少了2兩。劉明明一聽這情況,又趕緊問了其他定菜的居民,很多都缺個1兩、半兩的。劉明明急了,趕緊打電話質問符顯長。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這時的符顯長正在和員工一起,按照劉明明剛發過來份數配裝蔬菜。事實上,全市包括津南包括蔬菜在内的必需品供應都已在跟進。聽到劉明明的質問,他才想到,他是晚上配貨打包,立馬稱重列印發票,然後把這些商品放在保鮮倉庫,轉天中午送過去,這其中過了十多個小時,蔬菜雖然不至于不新鮮,但還是會有水分蒸發,是以大家的菜都會缺秤。

  符顯長趕緊在群裡道歉,并承諾,轉天的菜會給大家多一些,彌補今天的損失,以後也會在送貨前再稱重出單,確定菜品分量隻多不少。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訂單越多賠得越多

  11号,定菜的居民有所增加,一共44份,是以,劉明明他們五人爬樓的工作量更大了,從下午1點多一直爬到将近5點。5個人送完最後一戶發現,有4桶油,4袋米沒人認領,他們趕緊翻開昨晚統計的表格,原來,在群裡接龍時,有一戶居民接了5次油和5次米。劉明明趕緊給這戶人家撥過去電話。接電話的是安大爺,安大爺今年72歲,他說自己剛學會用微信,當時不知怎麼回事,一直以為沒點上,就多點了幾次,家裡就是他和老伴兩個人,要這麼多也吃不了。安大爺一個勁地承認錯誤,說自己太笨了,劉明明趕緊安慰安大爺,說,我們家人口多,就算我買的吧。于是,他和妻子疲憊地擡着這些油和米回了家,其實劉明明一家是山東人,平時吃米很少,家裡算上自己的父母一共6口人,加上自己之前買的兩桶油,一共6桶,估計吃到明年的這時候都吃不完。

  12号,定菜的居民井噴式增長,達到了70份,新加入群的居民也越來越多,從不到一百人增加到300多人。劉明明分析說,一個是因為他們前兩天送的菜品質不錯、價格合理,而且保證能送到,大家口口相傳,他們團隊的知名度打出來了,再一個就是8号小區封閉時家裡屯的貨都吃的差不多了,急需補充。但是70份呀,按照前兩天的經驗,他們五個人得送到夜裡,就算他們體力跟得上,也耽誤買菜居民吃飯不是?劉明明趕緊給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杜茂蓉打去了電話,向她求助。杜茂蓉接到求助後,趕緊為劉明明擠出人手,增派了4位志願者小夥子幫忙一起送菜。忙乎了一下午,5點半,他們結束了工作。

  但回家後,劉明明發現,自己收的錢和付給超市的對不上,虧了200多塊錢。他們的收款方式是大家拿着紙質列印的收款碼收費,劉明明說,可能是有的地方信号不好,沒掃上,居民也不知道。王潔安慰老公說,為大家服務嘛,吃點虧難免的。于是,從12号訂貨量超過70份以後,劉明明每天虧損的金額從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每天墊付的超市貨款也是與日俱增,最多的時候每天需要墊付五六千元。劉明明打趣地跟大家說,多虧自己當老師了,要是做生意還不得賠死了。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下沉幹部來了,送菜服務走上正軌

  情況好轉都從17号開始,因為市裡組織的黨員幹部志願者陸續到了,1月14号,市委組織部抽調1000名黨員幹部支援津南區疫情防控工作,18号,又抽調2300名黨員幹部前來支援。人手富裕了,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杜茂蓉大方地指派了七八位小夥子協助劉明明送菜,各樓棟網格員也能騰出手,過來一起幫忙了。現在,劉明明不用再爬樓送菜了,他的工作就是和超市對接好,商品送到後,标記好需要送到的門牌号,算好賬。劉明明說,這幾天他輕松了許多,帳也沒再虧。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19号一早,水岸華庭社群大門口搭起了一個大帳篷,帳篷上寫着生活物資保障臨時服務點,劉明明一問才知道,天津食品集團進駐津南區的封控區、管控區,全力保證居民蔬菜、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居民通過“農鮮生活”微信小程式自主下單,送貨上門。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從19号開始,劉明明的接單數量明顯下降。20号,僅有10幾單。他說,“正規軍”來了,大家的生活更有保障,我的工作越少證明我們離戰勝疫情越近,當大家不再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是我們的生活回歸正常了。但劉明明計劃把“水岸生活保障臨時組”這個微信群永久保留,他說,目前群裡将近500人,也就是說這個有1300多位居民的社群,每家每戶都有代表在這個群裡,即使疫情過後,大家有什麼困難還是可以再在群裡提出,大家想辦法一起解決。

  最近不少社群居民在微信微網誌上表揚他、感謝他,對此,劉明明自己調侃,之前作為一名老師,除了教書科研寫論文,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這次知道自己還能“賣菜”。而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經常在課堂上講集體主義、講核心價值觀,這次算是一次應該做的實踐吧。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劉明明在封控區的12天幹了這件大事

  (記者 劉钊;編輯 韓振 顧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