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作者:孤寡老人講曆史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岐陽王李文忠像

最近寫了幾篇明朝開國功臣及其家族的故事,常遇春和湯和都寫了,本文再寫一位。

要寫的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受封曹國公、死後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的功臣榜上排行第三的李文忠。

李文忠是洪武三年時,朱元璋封的六位公爵中(死後追封的不計),除常遇春之子常茂外最年輕的。

不過,常茂是憑借父萌,以及姐妹常氏将要嫁給皇太子朱标的原因成為國公,李文忠是實打實的憑借戰功入選。

當然,李文忠的另兩重身份也起了一定作用,他不但是朱元璋的外甥,還曾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成為義子派這個山頭中的代表人物。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明太祖朱元璋像

一:深受朱元璋看重的李家父子

李文忠曾一度改姓朱,“太祖見保兒(李文忠小名),喜甚,撫以為子,令從己姓”,得到朱元璋的精心培養。

從軍後,李文忠“骁勇冠諸将”,立下戰功無數,受到朱元璋的獎賞,官職一升再升,還允許他“複姓李氏”。

有戰功,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二姐曹國長公主之子),還是朱元璋義子中的領軍人物,是以,洪武三年封爵時,他當仁不讓成為爵位最高的幾位公爵之一。

要知道,朱元璋義子中的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死後追封黔甯王的沐英(比李文忠小6歲),要到洪武十年才受封侯爵。

《明史》中記載的李文忠,絕對是文武雙全:

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曆風發,遇大敵益壯。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可惜,李文忠壽命不長,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時就病死了,年僅44歲。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岐陽王李文忠墓

他死的時候,朱元璋懷疑給他看病的淮安侯華中故意下毒,也或者是懷疑華中沒有好好給李文忠治病,一怒之下“貶中爵,放其家屬于建昌衛,諸醫并妻子皆斬”。

無法挽回之後,朱元璋又“親為文緻祭,追封岐陽王,谥武靖。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三”。

此前,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李文忠的父親、朱元璋的姐夫李貞死時,也被朱元璋追封為“隴西王”(朱元璋落魄時,李貞夫婦經常接濟他)。

由此可知,朱元璋對李文忠父子的感激和看重,加上本就有血緣關系的羁絆,是以,如果沒有大的動蕩的話,李文忠的後人,在明朝應該屬于能橫着走的那一批。

可惜,李文忠英雄一世,卻生了一個軟蛋兒子李景隆,又偏偏讓他遇上了江山鼎革這樣的大事,其沒有能力處理複雜的政治變動,以至于李文忠的後人蹉跎百年。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二:老子英雄兒軟蛋,李景隆讓家族蒙羞淪落

李文忠死後,其長子李景隆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襲曹國公爵位(隔了三年才襲爵,應該是等待他成年)。

李景隆順順利利地度過了洪武時期,朱元璋晚年興起的大案,他都沒有牽扯進去。他的女兒還嫁給了朱元璋的孫子(晉王朱棡次子朱濟熿),和老朱家親上加親。

可本應該富貴延綿的李家在朱元璋死後,馬上就迎來了一起重大政治事件,即“靖難之役”的考驗。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也稱為洪武三十二年,因明成祖繼位後,不承認建文年号),燕王朱棣不甘心被建文帝朱允炆削藩,起兵靖難。

當年,戰争之初,李景隆是站在建文帝一邊的,并受建文帝委派,取代失去建文帝信任的長興侯耿炳文,率軍征讨燕王朱棣叛軍,《明史·李景隆傳》中記載:

及燕兵起,長興侯耿炳文讨燕失利,齊泰、黃子澄等共薦景隆。乃以景隆代炳文為大将軍,将兵五十萬北伐。賜通天犀帶,帝親為推輪,餞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但李景隆不知兵,坐擁數十萬大軍以及南京朝廷源源不絕的物資支援,卻屢敗于兵力遠遠少于自己的朱棣。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建文帝朱允炆和李景隆

不得已,建文帝隻能調回李景隆。

到此為止,李景隆雖然在軍事上顯露出了蠢材的一面,但政治上,卻沒有什麼過錯,他為建文帝效力,是盡到臣子的本分。

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即使後來朱棣成為勝利者,也應該不會拿李景林怎麼樣,雙方的立場放在那擺着,李景隆無錯。

而且,雙方畢竟是親戚,朱棣到底是李景隆的表叔,不看僧面看佛面,李家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波折。

可當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時,李景隆卻做了一件事,他主動打開城門,向朱棣投誠,“燕兵屯金川門,景隆與谷王橞開門迎降”。

這個行為讓李景隆在政治上處于了不利的局面,從忠臣變成了叛臣,誰都不會喜歡這麼一位兩面三刀、貪生怕死的勳貴。

這也為他後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李景隆指揮軍隊跟朱棣大軍作戰

如果他是建文帝忠臣,即使朱棣大軍到了南京後不聞不問,朱棣反而不好懲治他,但有了獻城的事,就沒有多少人會同情李景隆。

朱棣同樣不喜歡李景隆,曾評價他:“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

不過,在朱棣剛進入南京城時,李景隆畢竟主動開城投降,為了讓他做個榜樣,朱棣依舊授予他靖難功臣的地位,即“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李文忠受封時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

并且,“朝廷有大事,景隆猶以班首主議”,也就是上朝時,李景隆是站在所有文武大臣的最前面,所有的靖難功臣都要排在他身後。

這當然是權宜之計,“靖難之役”其實相當于一次改朝換代,朱棣登基後,靖難功臣的地位全部要超過開國勳貴,是以,李景隆堂而皇之地站在朝堂前列,讓“諸功臣鹹不平”。

從李景隆的表現,也能看出他不但軍事上不行,政治上也不行。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李景隆開南京城門向朱棣投降

該低調的時候不低調,打擊随之而來。

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率先向李景隆開炮的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周王發其建文時至邸受賂事”。

這位周王朱橚要搞李景隆,可以說是朱棣的默許,畢竟,不能讓李景隆長期站在靖難功臣前面。

另外,周王本就跟李景隆有仇,當初,建文帝削藩時,把周王抓起來廢為庶人,派去抓人的,就是李景隆。

周王出手後,群臣馬上體會到上意,開始了對李景隆及李家的陸續揭發,《明史·李景隆傳》中記載:

刑部尚書鄭賜等亦劾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诏勿問。已,成國公硃能、吏部尚書蹇義與文武群臣,廷劾景隆及弟增枝逆謀有狀,六科給事中張信等複劾之。诏削勳号,絕朝請,以公歸第,奉長公主祀。亡何,禮部尚書李至剛等複言:“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禮,大不道;增枝多立莊田,蓄僮仆無慮千百,意叵測。”

這個時候的李景隆是百口莫辯,且因為他此前獻城向朱棣投降的事,同情建文帝及其舊臣的大臣們,也不會再為李景隆說話,他處于孤立無援的地步。

至于靖難功臣們,更是恨不得馬上把這個不忠且毫無本事的人趕出朝堂,好給自己人騰出位置。

是以,李景隆在劫難逃,“于是奪景隆爵,并增枝(李增枝,李景隆的弟弟)及妻子數十人锢私第,沒其财産。景隆嘗絕食旬日不死,至永樂末乃卒”。

李景隆的祖父李貞、父親李文忠給李家掙回來的爵位沒了,家産也沒了,全家被囚禁,朱棣沒殺他,他絕食自殺未遂,苟活了十多年後病死,李家陷入低谷。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嘉靖皇帝朱厚熜賜李文忠後人侯爵

三:三任皇帝開恩,李家重會勳貴家族序列

從李景隆被朱棣剝奪爵位後,李家蹉跎了一百多年,曆經數任皇帝的開恩,才又成為明朝勳貴中的一員。

首先是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時,明英宗先把李景隆的弟弟李增枝解除了囚禁生涯,讓他可以出來過普通人的生活。

然後是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時,明孝宗給不少被除爵的功臣後人平反,錄用了李景隆的曾孫,李璇為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

李景隆的後人被關押數十年後,終于又見到了陽光。

最後是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時,明世宗重封李家爵位,給了李家一個臨淮侯的爵位,當時受爵的是李璇的孫子李性。

此後,李家又陸續得到皇帝的重用,中間雖有襲爵者獲罪,但爵位沒有被剝奪,一直傳承至明末。

明史:岐陽王李文忠家族的故事,老子英雄兒軟蛋,後人蹉跎百餘年

末代臨淮侯李祖述向清軍投降

四:終結,李文忠後人向清朝投降

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末代臨淮侯李祖述随同南京城的勳貴們,開城向清軍投降。

至此,李家再度淪入平庸,“明亡,爵絕”,其後的事迹史書就沒有記載了。

李家從明朝開國時崛起,也就李文忠算是英雄好漢,為明朝開國立下赫赫戰功。

從李景隆開始,李家子孫才幹平平,連骨氣也逐漸消亡,明亡後,和大多數明朝的勳貴家族一樣,慢慢成為曆史塵埃。

參考文獻:《明史》

推薦閱讀:明史:朱元璋真把功臣屠殺殆盡?用資料證明,存活率還是比較高的

明史:常遇春及其後人封爵的故事,為啥會過得不如徐達及其後人?

明史:世鎮雲南的沐家和朝廷的糾葛,沐家為何多次遭遇削爵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