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的群山環繞着金色的稻田,一條寬闊的道路延伸到村子裡,家門口的小路硬化了,點綴着鮮花和草地......來到湘西縣、華軒鎮、雙龍鎮18洞村,一群田園詩讓人感到舒适。
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的第一地。如今,精緻的民宿歡迎遊客,村民們吃到"旅遊大米"、猕猴桃、金茶等,使村民的産業變得富有。村裡的老人将幸福的生活變成一首苗族的歌唱:"苗家生活在金銀巢中,綠水綠山資源;

舊書見證了十八洞村的巨大變化
史順連,原18洞村黨支部書記、18洞村婦聯主席,在18洞村生活了45年,見證了18洞村的巨大變化。"進村的路是柏油路,每家每戶的門都鋪上了石闆路,我們從未見過這麼好的小屋。"石順蓮說。十八洞村有四間小屋,之前到每棟小屋,都要走路,現在不僅穿過馬路,在小屋和公共汽車之間,"每當我上車拿出老人免費搭便車的紅皮書時,我想,'現在生活好多了。"石順蓮說。
2014年離任後,石順連在18洞村成立了苗族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裡95%以上的婦女提供專業教育訓練,帶領村裡300多名苗族留守婦女發展苗族刺繡業,為天生擅長刺繡的苗族姐妹開拓市場,增加收入。"我自己的生活更好。以前當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一年能拿到2700元,現在一個月能拿到那麼多收入,能和村裡的女人一起緻富。"石順連的苗繡合作社已經有54名成員和28名女性在工廠中的房間刺繡。
超過300人在家門口吃"旅遊食品"。
随着18洞村的發展,村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環境好,遊客也比較多。2019年5月,18洞景區正式開館,村裡40人進入公司從事講解、打掃、保安、管理等工作,18洞村300多人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吃"旅遊大米"。
華誼18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鵬告訴記者,2019年遊客人數達到60萬人次,2020年遊客人數42萬人次,2021年上半年接待遊客24.2萬人次,村鎮年度集體紅利30萬元,村民俗和農樂達到20餘人次。今年6月,18洞村與大峽谷矮橋并列,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
楊正邦是回國創業的人之一。楊正邦17歲離開村子,在沈陽某建築工地開着砂漿攪拌機,在吉頭當承包工,回國前在甯波做網絡信号維護。多年來南北走,漂流不是他的本意,他隻想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給家人帶來美好的生活。2013年,"精準扶貧"首次在18洞村提出。楊正邦想:回國後,也能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村裡,楊正邦的農場生意越來越受歡迎,他擴大了寄宿家庭。院子裡種滿了冬瓜、蕃茄,還有這種花草,農舍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
"在田野裡,每個人都說國語,村裡的老人說苗族。遊客來村裡問路,聽不懂方言,去錯地方。這表明,我們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楊正邦說。除了物業的經營,有義務幫助遊客講解,有義務對村裡進行衛生,還要教村裡的老人說國語,忙得飽飽的。"我曾經在這個領域工作,總是感到自卑。現在我為家鄉做建築,是自力更生!"
景區已經開發,作為18洞村"形象大使"的石拉啞老人,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随着鄉村旅遊産業在村裡18個洞的興起,"大姐姐"石甫啞巴家也成了遊客到18洞村必打的景點。為此,石傻被旅遊公司特聘為"形象大使",一個月可以增加1500元的收入。"村裡的人比較多,很熱鬧,比較好,人比較年輕。斯通說。
李偉,《向晨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