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在一個看似平靜的夜晚,燈光輝煌的大蘋果城見證過無數大場面的紐約人正按耐着喉嚨的沖動,瞪大眼睛等待着NBA曆史上又一個标志性時刻在這一片聖地誕生。作為NBA最元老球隊的球迷,挑剔的紐約人從不會對你起立鼓掌或者是譏諷業餘,除非用你的能力去征服這座球館裡的每一個人。

在2021年12月14号的夜晚,一個身高一米九一的男人做到了。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這片場地上,紐約人曾見證過身披45号球衣的邁克爾-喬丹砍下55分,以及那隻在90年代所向披靡的公牛,一次又一次的在龍争虎鬥中擊敗帕特-萊利所率領的紐約軍團。他們見證過雷傑-米勒所制造9.8秒的米勒時刻,大嘴在紐約目前跟名導演斯派克-李對噴之餘,還能遊刃有餘地砍下25分,見證過科比所上演的黑曼巴狂想曲,轟出61分以及甜瓜安東尼的62分巅峰之夜以上。這些人才是入得了紐約人的超級英雄。

這一刻,他們灼熱的目光聚焦在身着複古球衣的斯蒂芬-庫裡身上。庫裡在籃下跟維金斯做了一個交叉掩護後,無球移動到弧頂三分線外。 一個不以傳球見長的維金斯傳出了定義庫裡職業生涯中的一球,節奏慢了一步的博格斯根本無法幹擾庫裡投籃視野,庫裡毫秒之間接球撤步,擡手,命中,歡呼接連發生。現在尊貴的紐約人可以放下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肆無忌憚的為NBA曆史三分王鼓掌慶賀了。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而在普天同慶的那個夜晚,發生了一個不被人注意的細節,麥迪遜廣場花園陷入騷動。縱使自己早就知道這一天即将到來,但真正創造曆史的這一刻,内心依然雀躍澎湃。庫裡退向後場,像命中了絕殺球一樣激動地錘着自己的胸口仰天長嘯。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就在這個時候,主隊紐約尼克的主教練湯姆-錫伯杜立刻叫了一個暫停,讓庫裡好好享受和品味站上頂峰時刻裡的一絲一毫。而紐約主場提前準備好的家裡音樂也随即響起,繞梁不絕。從正常比賽形式的角度來講,開場僅五分鐘,紐約尼克僅落後兩分,錫伯杜完全可以不叫暫停,讓比賽繼續下去,讓時間的流逝去沖淡對手剛剛建立起來的勢頭和情緒。在一場正常的比賽中,所有的教練都會這麼做,但是當庫裡投進那顆讓他曆史地位再次上升的三分球時,錫伯杜應景地叫了暫停,不禁讓人感歎NBA真是一個講人情的江湖,一個極具包裝比賽能力的聯盟。

所謂人情,也就是尊重。有時候尊重你,就是給你的最大的人情。處在NBA這片江湖中的每個人都尊重這樣的時刻,這樣的曆史,這樣的超級英雄。

接着庫裡和隊友們的擁抱,他向所有的教練們一一緻敬。轉播鏡頭也給到了庫裡的父親和母親,然後是庫裡在大學時期的恩師,已然白發蒼蒼的老先生麥克洛基,而站在他旁邊的是2009年選中庫裡的勇士隊前總經理拉裡-萊利。

鏡頭的切換和移動仿佛在向你無聲地描述着,可以成長到今天的心酸事。講述一個NBA曆史三分大王是如何誕生成長赢人蛻變,最終站上頂峰。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大家記憶中的庫裡臉上似乎一直挂着國小生笑容,是一個單純善良的樂天派,在網絡上尋找屬于勇士的激動時刻。即便在捧起總冠軍獎杯的時候,庫裡也隻是激情呐喊,不會觸動心底的傷感。可晉升為NBA曆史三分王的那一刻,他的眼中确實閃爍着令人動容的淚花。

有一句話說得好,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時,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曆程中,一定都有自己的傷心處,有别人無法體會的痛點。

邁克爾-喬丹的痛在于他職業生涯前六年,外界一直在批評他單打獨鬥的比賽方式。那段時期,公牛經常輸給拉裡-伯德以及活塞隊的壞孩子軍團。這讓媒體和球迷更加肆無忌憚地指責喬丹。美國知名體育報紙上赫然寫着:喬丹,永遠無法獲得冠軍,成為像魔術師約翰遜那樣的賽場赢家。

勒布朗-詹姆斯的痛在于2010年夏天,他在電視直播裡宣布離開了家鄉克利夫蘭,去和另外兩個年輕的巨星韋德和波什搭檔,克利夫蘭人燒毀了他的球衣,媒體和球迷永無休止的嘲諷。騎士隊老闆吉爾伯特寫公開信咒罵詹姆斯,宣告和他勢不兩立。而當詹姆斯在2011年總決賽第四戰,全場隻得到八分的時候,家鄉人民比起同情,更多的是滿不在乎和惡言相向。

庫裡也有着同樣的痛,還記得浪花兄弟展露鋒芒的時候,外界對金州勇士的評價嗎?一支隻會投三分球的球隊是拿不了冠軍的,庫裡隻是一個射手罷了,長着娃娃臉的他破壞了籃球世界的規則和秩序。庫裡不是傳統意義裡的核心後衛,他是一個以攻為主的後衛,職業生涯場均助攻為6.5次。那個時候他的體型偏瘦,進攻手段不足,防守也不夠好。在NBA曆史的長河中,一支真冠球隊的絕對核心從來不會是一名身高接近一米九的攻擊型後衛。魔術師,斯托克頓,納什,保羅這些才是我們心中的正統組織後衛,是每一位教練從小教你打球的時候,告訴你需要模仿的對象。

就像三十年前,外界會否定喬丹和單打一樣,在小球時代一點一點滲透進聯盟的時候,外界也在不斷否定庫裡的三分球。

2015年夏天,世界因為勇士奪冠而平息了一陣。2016年夏天,傳統又開始氣勢磅礴的聲讨庫裡,七十三勝卻隻拿到亞軍是那一年體育世界最熱鬧的話題。當全世界都否定你說你不行的時候,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巨星,一定會産生自我懷疑或動搖信念,會向周圍人詢問:我做錯了嗎?我真的不行嗎?我們都想在無依無靠的時候,向身邊人尋找認同感。但最無奈的是,除了真正支援你的人,更多的是在看你笑話的人。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直到有一天,外界突然發現,我們一直在否定和挑剔的那個家夥,在沒人知道的角落裡一步步打磨着自己的技術和任性,成為了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曆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那一刻,庫裡眼中的魅花是這個世界認同他比賽方式的湧動,也是為堅持自己的比賽方式突破枷鎖,奔向陽光的閃爍。

當你能擊碎所有人對你的質疑時,你一定是傷感的、委屈的,眼含熱淚的。如果不是三分球,這個身高一米九一,既跑不快也跳不高的斯蒂芬-庫裡,也許永遠都無法和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科比-布萊恩特,鄧肯,奧尼爾這些名字擺放在一起的。

當我們談論庫裡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生活中的堅持和我們這些年的改變。這就是斯蒂芬-庫裡的故事,他永遠不會像斯蒂芬-庫裡一樣,天外飛仙也不會像勒布朗-詹姆一樣成為全能戰士包打天下,更不會像科比一樣單場轟下八十分。

NBA傳奇故事系列之五:庫裡成為史上三分之王的背後真相

在NBA那個野獸兇猛的世界裡,平凡的庫裡跟大家一樣,沒有超人的鬥篷,沒有殷實的家境,沒有當市長的爸爸。靠着隐藏在身體裡的獨特密碼,在生活的泥沼中不斷地跟命運鬥争。

也許前方未必有光亮,但總有一天我們身上的泥巴會幹燥,掉落,會掙脫束縛,走向康莊大道。

繼續閱讀